据中新网报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智库平台近日在北京发布《南海航行及飞越状况报告》。报告指出,美国等域外国家经常将一些针对南海沿岸国的挑衅性军事活动包装成“航行自由”问题。报告表示,尽管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以下简称《公约》)在内的国际制度对于沿海国管辖海域特别是专属经济区内军舰航行及军机飞越自由的规定较为模糊,国际社会对此也有较大分歧,但直接危及沿海国主权和安全的行动,无论以何种标准,都与“航行自由”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强调,近年来,受美国推进“以海遏华”,南海问题有所发酵,部分争议存在激化趋势,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但目前摩擦主要存在于争议各方之间,争议问题并没有影响其他国家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及飞越自由。报告称,大体上,中美两军在南海的互动及相遇是专业而安全的,大国竞争对南海航行及飞越自由的影响仍处于可控范围。真正威胁海洋航行的主要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如地理障碍、自然灾害、发展不平衡和海盗及武装劫船等,长期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美军在南海针对中国的抵近侦察越来越具有进攻性,频频逼近中国大陆和海南岛领空,不断刷新抵近中国海岸的距离。美军每年有约100架次逼近中国大陆及海南岛领空,多数距离领海基线已不足30海里。在专属经济区海空域,一般意义上的抵近侦察与过度接近或疑似驶/飞入领海领空的所谓抵近侦察不可相提并论,后者属于挑衅行为,对相关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空中,无论基于何种标准,都已不是“飞越自由”的问题。

在南海,不同国家军事力量间经常发生海空相遇,特别中美两军每天有十余次、每年有数千次海空相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专业和安全的。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南海主张和政策有很多夸大其词解读,然而,他们也承认,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南海与中国军队的互动是安全和专业的。例如,美国第三航母战斗群林肯号航母舰长艾米·鲍恩施密特(Capt. Amy Bauernschmidt)在2022年8月发布的新闻稿中称:“我们有时在中国军舰附近执行任务……这些军舰对我们的舰艇进行跟踪,与他们互动整个过程都是安全和专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领导人峰会(以下简称“四方峰会”)在美国总统拜登的老家特拉华州威尔明顿举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这是拜登面临政权交接之际,为留下自己的外交政策遗产作出的“最后努力”,以“制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更有媒体记者通过摄像机捕捉到,这次峰会的第一个议题就针对中国。多名中国学者22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这反映出美国在亚太挑起大国对抗的企图,以维护自己的霸权。

近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举行,会后的联合声明表态不针对中国,却指责当前南海存在所谓“胁迫和霸凌”。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昨天(9月26日)下午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坚决反对美在南海搞胁迫霸凌和阵营对抗。发言人指出,中方在管辖海空域维权执法,完全正当合理、无可非议,有关联合声明用似是而非的语言叙事,妄图遮掩针对中国的险恶用心。

9月25日,火箭军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划破长空,准确命中太平洋预定海域。面对美国步步紧逼,中国没有选择忍气吞声,以实际行动予以坚决回击。此次洲际导弹发射,就是对美方最直接、最有力警告。超过一万两千公里射程,足以覆盖美国全境,意味中国完全有能力突破美国反导系统,对美国本土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更令美国感到不安,中国是目前世界唯一一个战略导弹测试全部成功国家。美国一枚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不久就在太平洋上空发生自爆,令世界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核威慑的主要效果并不仅仅体现在武器数量和爆炸规模上。通过信息封锁,使对方产生疑虑,也是一种有效的威慑手段,因为这会让对手无法掌握真实情况。这种威慑手段实际上与我们的核战略相符,即保持国家所需的最低限度核能力,以较低的投入实现重大效果,从而形成有效的威慑力。尽管不轻易展现核力量是最有效威慑手段,但总要让骡子与马出来活动一下。时隔44年,再次发射核导弹,使外界目睹我国核实力,更重要达到震慑那些别有用心国家及其幕后势力目的。

在大国外交中,国防是实际支持外交的强大基础。我们希望通过政治协商与美方解决分歧,因为中国始终追求和平。同时,我们具备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能力,美方不应低估解放军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实力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