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逗逗

先还原一下案发现场:

在第33回中,重点讲述了贾宝玉被老爹贾政暴打的情节。

一开始是忠顺王府的人(长史官)去贾府找琪官,是贾政招待对方的,因为琪官和贾宝玉走得近。

忠顺王府说贾宝玉把琪官藏起来。

贾宝玉只能说琪官在别的地方购置房产了,说不定人家住那边呢。

老爹贾政可能觉得儿子怎么能跟三教九流的人走得近呢?

一气之下,决定要打儿子。

此时,贾政的另一个儿子,贾环,平时就讨厌贾宝玉。

眼看着老爹怒气冲冲地,贾环就火上浇油,跟老爹告状说,家里有一个丫鬟叫“金钏”,被宝玉霸王硬上弓,羞愧之下,金钏投井了。

老爹气得下死手了,把宝玉打得很严重。

老妈王夫人和奶奶贾母就站出来护崽了。

这段故事,写得非常好,紧凑,且情节环环相扣。

再仔细一分析,会发现:

曹雪芹这是在手把手教我们,

如何写有冲突感的故事!

总共分4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步,道听途说。

这里是贾政,一个封建家庭的大家长, 听说了儿子贾宝玉的风流韵事, 有可能败坏门风,这是他的雷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步,推波助澜。

这里是安排了贾环这个坏角色, 他添油加醋地跟老爹参了贾宝玉一本, 想坐实贾宝玉的品行不端,把贾政的情绪点燃。

于是,事情一触即发,宝玉被打了。

为了使这个情节更有戏剧感, 曹雪芹还安排一个听力不好的人来误事。

第三步,人物烘托。

针对贾宝玉被老爹暴打的行为, 他妈妈王夫人来哭惨了,他奶奶贾母也来站对表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步,事后反思。

这段冲突的主角是贾政,故事陈述完,回到主角身上,他反思自己的行为,好像确实过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战一下:

一个家庭里,姐姐学习好,父母宠爱,弟弟是学渣。

(这是基本信息)

有一天,姐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听到几个小女生聚在一起吐槽班里的一个男生是渣男, 姐姐根据她们描述的细节,惊讶地发现:

“她们口中说的渣男、玩弄女生感情的男生、竟然是自己的弟弟!!”

(这是道听途说)

姐姐的闺蜜,到姐姐班里,顺带告诉姐姐:

“最近看到你弟弟跟外面的小太妹走得很近, 你要盯着点,不要让他学坏了”。

(这是推波助澜)

于是,回家之后,也不问弟弟真假, 不由分说,抄起擀面杖把弟弟狠揍了一顿, 打得屁股流血了。

妈妈闻讯赶来,护着弟弟,说:

“你弟弟虽然学习是差了点,但我相信他不会做混账事的,你再打,就把他打残废了”。

(这是人物烘托)

姐姐怒怼:

“就是因为你们一直溺爱他,他才会变成这样”!

可妈妈一直说,她不相信弟弟会做坏事。

后来,姐姐选择了报警,由帽子叔叔去调查来龙去脉,结果,发现闹乌龙了。

玩弄女生感情的,是弟弟的同桌。

跟小太妹走得近,是因为弟弟那天严词拒绝了对方的表白,对方不死心。

当然,弟弟是学渣,也是不争的事实。

姐姐自己在想:

那天是不是下手太狠了?

是不是应该尊重弟弟的天性?

他或许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

(这是事后反思)

作者:逗逗,电影爱好者,人间温柔观察者。

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私聊逗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