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蘑菇心理 第3284天 】
网上有一个话题是:为什么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变得叛逆?
一个高赞回答说:“大多数家长只想控制孩子。小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反抗父母,但是当他长大了,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反抗父母了,他就会不顾一切的反抗父母。”
很多父母以爱之名,控制着孩子的选择和发展,实则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当父母的爱中带着强烈的束缚,孩子感受到的,只会是沉重的负担。
被压抑、束缚的孩子,有一部分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成为独当一面的人,另一部分则会为了获得自我而与父母进行对抗。
所谓的管教和“为你好”,实际上是一种对孩子的霸凌
母亲二三十岁的时候生了一场要命的病。她很担心自己无法尽到为人母和为人妻的职责,所以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好好学习,成为一个能够自立的人。
母亲是要强的人,即使生病了对我的管教也非常严格。在强大的母亲面前,我总是“祸从口出”,动辄得到一记耳光,或者被二尺长的尺子痛打一顿。
母亲和我外出旅游时,总是会总结我一天的行动。在什么地方用什么姿势走路了,用什么语气说话了,用什么动作吃饭了,在什么地方大声吵闹了…… 我的一举一动都成了母亲的批判对象。
母亲总是说:“我是因为爱你,希望你将来成才,才这样训斥你。”
但是她的话语对我而言,就像折断树枝一样一根一根折断了我的手脚。
如此反复下来,我变得畏畏缩缩,什么都不敢做了。
当亲密关系中发生矛盾,一般都是立场更强的人主张自我,立场较弱的人哑口无言。立场弱的人即便有怨言也不敢说出口,这种时候就会生闷气、闹别扭,然后哭泣。
上小学后,我渐渐变得乖戾,神情也越来越阴暗。这种时候母亲就会说:“咱们家没有你这样的,我没生过你这么丑的孩子。长得丑就算了,还是个傻大个,整天不听话,太讨人厌了,你学习好有什么用,如果不当个讨人喜欢的可爱女生,今后就嫁不出去了。”
我觉得,母亲对我的爱其实与“霸凌”只有一纸之隔 ——隐藏在管教之下的霸凌。当时的我没有能力以第三方的视角审视这一切,更没意识到那竟是霸凌。我只想得到母亲的爱,认为母亲的责罚都是因为我不够好。
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痛苦思索,我已十分清楚母亲为何要霸凌我。
家庭版的霸凌结构会代际传递
小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母亲。如果不听母亲的话就要挨打。那么挨打后我会欺负谁呢?答案是弟弟。
我经常被母亲要求带弟弟。我背着弟弟出去玩,大家都会交口称赞“好可爱”,于是趁着大家跟弟弟玩,我偷偷躲起来。弟弟发现我不在了,就哭着喊“阳子”。我躲在暗处看弟弟哭,自己也会哭起来。我一走出去,弟弟就高兴地跑过来,然后我就会特别高兴。
被我欺负之后,弟弟半夜会做噩梦哭闹。这时父母就会叫醒我,斥责我“又欺负弟弟”,然后将我赶出家门。父亲白天不在家,不知道母亲跟我之间发生了什么,所以会帮着母亲训斥我。
其实弟弟也不好过。他上了初中后,就经常被母亲拿来跟我比较。弟弟不太爱学习,母亲就每天骂他:“你怎么不学学姐姐呢,一个男子汉不好好学习怎么行!”
所以我从小就见惯了霸凌的结构,深深知晓弱小的人跟被压抑的人待在一起会遭遇什么样的对待。
母亲对孩子以管教为名、以教育为名、以爱为名的霸凌,其实与母亲自己的人生问题有很大的关系。
卧病在床的母亲经常炫耀娘家住的是当地最大、最气派的房子,别人都穿棉布衣服,自己却能穿真丝的铭仙和服。
每次炫耀完娘家,她都要哀叹自己的不幸:“为什么我偏偏要过这样的日子?”她还很疑惑,娘家明明这么好,“为什么不让我接受教育”,并因此对她的父母怀恨在心。偶尔身体状态还算好的时候,母亲就会自己起床化妆,然后进厨房做事。我到现在都忘不了,母亲曾经流着眼泪洗碗。她边哭边说:“为什么只有当妈的要从早到晚给碗擦屁股?”
母亲年轻时,家里给她谈了亲事,都已经走到收聘礼的阶段了,她却坚持不愿意嫁给农民,推掉了那桩亲事,逃到外地去遇到了我的父亲。但婚后她却依旧成为一个只能为孩子而活的人。其人生是极度压抑的。
满怀无处发泄的怒气与怨气的人,也想看到别人因此而痛苦。只有这样,他才能感到心情畅快。当然,这些心理活动都发生在潜意识之中。因为一旦变成表意识,他应该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旦用霸凌的结构去分析,就会发现家庭中也出现了跟学校一样的现象——被压抑的人、被霸凌的人转而去霸凌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父亲在公司受了委屈,回到家中抱怨,或是殴打母亲,或是施以冷暴力。他还会对家中的开销和卫生情况挑三拣四。母亲遭到丈夫的霸凌,就会转头责骂孩子:“你磨磨蹭蹭的,干什么呢?还不快去学习!”接着,孩子就会去踹狗。如果家里没有狗,孩子就在学校挑个看起来不会反抗的同学欺负。这就是霸凌的结构。
直到四十六岁,我才斩断束缚、实现自立
我从十多岁到现在一个劲儿地谈恋爱。现在想来,也许是我想找个出口发泄内心那种莫名其妙的苦楚,解放自己内心不自由的部分。
出国留学时,我交往了一个很有情趣的外国男朋友,他平时做什么事都自己动手。打扫、做饭、洗衣自不用说,他还会认真做饭、装修、自己搭配衣服。他比那些只会稍微帮忙做点家务的男人高出了不止一个境界。
但我与他在共同生活期间总是对一些乍一看很琐碎的事情反应过激。比如:我正在自己屋里工作,他会走进来,我叫他先敲门再进,他就指责我是不想见他,然后故意不敲门就进屋。他借口“我想你了”“有爱就对”,我认为他丝毫不尊重我的工作。
只要他稍微试图掌控我,我就会加倍敏感地做出反应,甚至丝毫不讲道理地表现出生理上的抗拒。他以爱的名义对我说的话、做的事,无不唤起我潜意识中的记忆。譬如被针固定的蝴蝶,就算再怎么挣扎也无法逃离。
后来我才发现,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母亲。
而他也在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母亲。
所以我们既是女人与男人的关系,也将各自的童年未能解决的问题投射在了那段关系上,不断地重复过去的体验,以此来修复自己。
于我个人而言,这种投射只是碰巧出现在了恋爱关系之中,而它也有可能出现在上司与下属的关系之中,并且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就这样,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母女关系或母子关系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不断被投射,出现在自己与他人的各种亲密关系之中,牢牢掌控着这些关系。因果循环。
有时看起来就像“认准了一个人咬死不放”,似乎沉溺于对方的把控中。但其实是自己把过去由于过于年幼而被迫一味承担、无法在平等的立场上发起反抗的关系投射到了现在的这段关系上,希望看到自己未能得见的结局。
我感觉通过与他的斗争,自己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我跟他的所谓“恋爱”终于结束,我达成了自我和解,从中脱离出来时,已经四十六岁了。
在那段复杂曲折的恋爱过程中,母亲曾这样评价我的个人决定:“你还说这种蠢话,人家都要觉得 ……”那时,我有生以来头一次反驳了她。我对她说:“妈,这是我的问题,是我个人的决定,你就别管了。”
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女孩子,已经形成了注定会遭遇不幸的生活模式。她们总会不由自主地选择同一个类型的男人,其结果就是同样的不幸再次上演。这种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一般人在谈恋爱时,很难说清楚自己为什么被那个人吸引。
被吸引的事实背后,其实包含了许多无意识的要素: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跟父母、手足的关系如何,自己被谁以什么方式抚养长大,跟什么人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因为什么事情受到过打击,因为什么事情或什么人受到了心灵或身体的创伤。
我们有必要回忆起那些可能已经被忘却的过去,重新品味当时的心情,让已经成年的自己重新接纳那些记忆。
如果不这么做,过去的创伤就始终不能愈合,使得现在的自己反复受影响,反复遭受同样的不幸。有的人遭到了父母的冷漠对待,会不自觉地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珍爱的恋人或孩子。
深入了解自己与养育者的关系,是了解自我的一个重要过程。我们要想自信、谦虚而开朗地活着,就得接受原原本本的自己。只有在不需要经常得到他人抚慰,不需要有人为自己做精神献身,也能够自己接受自己、培养自己之时,我们才有能力原谅他人、接纳他人、关爱他人。
以上内容摘自日本著名女性学者田岛阳子新书 《以爱为名的支配》,书中她结合自己原生家庭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典型的东亚小孩如何摆脱亲缘束缚,实现自立和自由。
互动话题:
你如何看待爱与支配?
结合你的经历在留言区谈谈自己的体验吧
赠书福利来啦!
获得赠书方法:
1、活动时间:2024.10.8-2024.10.9晚上9点。
2、在评论区发表评论关于【你如何看待爱与支配?】为主题的留言,要求写得走心哦。
3、截至活动时间结束,精选留言点赞数排在前5名的小伙伴获赠图书《以爱为名的支配》一本。
4、参与条件:关注实用心理学,且之前没有获奖过的小伙伴均可参与(国外的小伙伴暂不支持)。
5、中奖者请加小助手微信领取奖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