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2》第4篇,好的电影,让人回味无穷。这部战争电影,李想一家,专家警卫员的两条情感线,让人动容。
关注城市悲欢,探索人性成长
剧评/生活/写作,多平台同名创作
文/王小怡
豆瓣7.2分《志愿军2》看过好几天,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依然历历在目。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残酷战争中,也能看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
有网友评论,“历史有些模糊,煽情的有些泛滥!”
"小花烈焰,浪漫碰撞冰冷,导演用心良苦。”
两个方向的点评似乎说明观众感受有不同。
抗美援朝大背景,铁原战役一场战斗中的两条线充满细节,从普通战士的视角去看这场战争。
李想一家三口刚团圆,又在战场上诀别。
武器专家和警卫员,从隔阂到信任最后生死离别。
这部电影,如何呈现一个人面临亲情战友情,和家国大义,做出生死抉择?
1 小花、糖与无线电,隐喻李想一家的团圆诀别
李想和父亲,妹妹,刚在北京相见,就要各自奔赴朝鲜战场。
李想和父亲。
父子刚见面,李想就被罚站军姿。
只因他和父亲开了个玩笑,没把火车上记录的战事地图交出来。
他被罚得还挺开心,好像弥补儿时和父亲缺少的暑假时光。
朝鲜战场,他和父亲,妹妹相见,没说两句话,炮弹追着过来。
临走,父亲递给他一粒水果糖,他藏起这粒珍贵的糖。
妹妹李晓和父亲。
李晓送爸爸上战场,"爸,你什么时候回来。"
“这次不知道,不能骗你”“你和哥哥都不在,这个家就剩下我一个人”
这是父亲和哥哥的选择,没有国,哪有家。
妹妹李晓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做随军翻译,追随父兄上战场。
李想和妹妹。
多年没见的妹妹送哥上战场,“你都不叫我,是不是不喜欢我?”“挺喜欢。”
“接着”妹妹递给哥哥军用水壶,水壶上插着一朵小花。
李想藏起这朵小花。
一营上战场前,为鼓舞士气,李想拿出这朵小花,战士说,这是好日子的味道。
送妹妹离开前线,李想拿出爸爸给的糖,糖塞到妹妹口中,糖纸留给自己。
花香和糖甜都是好日子的味道。
一根无线电线,牵动一家三口的心。
李想和妹妹,在无线电步话机里,听爸爸通报前线战况。
他们只能听,不能说。
这也许就是他们最后一次听见爸爸的声音。
李想带着一营战友拼死战斗到最后一刻。
无线电传来妹妹的声音,哥,哥!李想,终于喊出一直没喊出的“妹”。
他从作战地图本中,取出糖纸和小花,舔了一口糖纸,轻轻放下,让它们带着祝福随水流飘走。
最后他举起红旗,引爆了炸药,壮烈牺牲。
战争,亲情,家国情怀,个人选择,就这样具象地在画面中显现了。
李想和父亲,妹妹情感画面,不是过度煽情。反而通过鲜明的对比,加深我们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谁不想和亲人一起在温暖房间过好日子?
只是家国深重,国未平定,何以为家。
2 眼镜和坦克,寓意专家警卫员的隔阂与默契
武器专家吴本正戴着厚厚的眼镜。
他从通往前线的卡车上下来,显得和战场有点格格不入。
反而他身边的警卫员张孝恒,身板挺直硬朗,更像战场上的战士。
吴本正和张孝恒,像两个战场上的冤家。
武器专家吴本正是理论家。
他第一次知道,战士10米抵近投掷手榴弹,怎么都不信。
教导员说,因为武器不够,只能抵近。
这意味着更多人牺牲。
他对着警卫员喊,为什么不用炮弹,伤亡不会那么大,
警卫员回答,“188师没有炮弹,只能死扛”
吴本正这个理论家,被战场的残酷现实震撼到。
警卫员张孝恒是行动者。
他本是一个优秀的炮兵,为保卫武器专家,才做了警卫员。
他更想冲上战场杀敌立功,对警卫员的工作有点不情不愿,但还会为了责任完成任务。
他们在战场上互相走近。
理论家吴本正见证真正战场,他指挥战士挖更容易放倒敌人的战壕。
他和警卫员一起俘获敌军坦克,兴奋上前开回坦克。
张孝恒,在战场上明白武器专家代表着中国武器的未来。
他用承诺和行动保护吴本正专家。
“剩我一个,也会保护好你”“我帮你找眼镜”
当吴本正驾驶坦克,张孝恒开启炮兵技能,对准敌人发射炮弹。
一个武器专家,一个曾经的坦克兵。
战火硝烟中,两人成为生死搭档,击败敌军坦克。
张孝恒倒在他和吴专家最默契的时刻。
从隔阂到走近,再到默契。
一个海归专家,一个普通的炮兵,在战场血与火中,建立起死亡也阻挡不了的信任。
张孝恒守住保护专家的承诺,更守住保家卫国的大义。
我想,专家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倒在他身边的警卫员。
这样的画面,哪里是太煽情,明明是战场上时刻会发生的现实。
再听到退伍老兵说,“”若有战,召必回。”
我们会更理解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
看见这样的画面,我们更明白今天欢庆佳节的好日子,究竟是用多少人的生命换来。
写在后面
有人喜欢看战争史,有人喜欢看战争中的人。
《志愿军2》口碑,豆瓣评分7.2分,票房,破7亿领跑国庆档。
用脚投票,说明大家挺喜欢这种有战略战术,更有普通战士视角的电影表达。
毕竟,战争电影不是机器对战,也不是教科书,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之间的战斗。
电影因为有了真实的情感才更有人性,人与人之间不止厮杀,还有人性之光。
普通战士人物视角,更能反映战争困境中的人性成长,喜怒哀乐。
这样的故事更容易带我们抵达现场,感受战争对一个普通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因此,不容易遗忘。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侵删。
如果,你想看更多的影剧综点评,请关注怡小城,有系列城市悲欢,人性成长故事,等待和你交互抵达。
附注:《怡小城》关注城市悲欢,探索人性成长。
多平台同名创作,专栏:剧评/生活/写作。
主创王小怡,行走半生依旧爱探城的75后,曾任三甲护士,做过房产记者,城市文化编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