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智堡专业会员群参与每月两场线上路演会议,请后台联系客服购买后入群。无需参会仅阅读市场随笔,请通过文末二维码加入星球。
昨天有朋友私信发来吐槽,质疑货币政策可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评论区也有伙伴担心我们最终无法获得预想中的好成绩单。 过去两年多 线下与许多同僚闲聊的时候已经听过很多次类似的担心了, 对于货币当局施政约束 的 吐槽有三类 :
第一类吐槽有关流动性陷阱,但大家用的修辞千奇百怪,比如“没有抓手”、“推绳子”、“汽车不会加满油就发动”等等。
第二类吐槽有关多重目标,我国央行的政策目标相比于主要发达经济体更多,需要保增长、控通胀(老百姓的票子不能变毛)、保汇率稳定、保金融稳定,时不时被吐槽“既要又要还要”。
第三类吐槽外部约束,主要是受到美联储的约束。这个没有办法,毕竟我们货币当局的资产端尚未完成去美元化。
图:上一个十年,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项目接下了外储的接力棒,现在轮到“对政府债权”接棒了吗?
过去两年笔者总会感到投资者对于货币当局的期望和评价出现了同样形式的负反馈,年底满怀宽松期待,春节数据低于预期,节后失速发现增长目标达不到;票子不仅没有变毛,反而通缩压力加剧了债务压力,利率下行不果断反而导致汇率持续疲软,持续的“没抓手”导致流动性涌入安全资产(国债)又搞出了金融稳定风险,到了每年8月杰克逊霍尔开完转头开始关注鲍威尔……寄望于美元体系给糖吃,结果疫情后的三季度外围市场年年风声鹤唳(21联储转向,22通胀,23债务),好不容易扛过三季度,又到了应该满怀希望的年底。
在《货币哲学》中,席美尔曾优美地写道:“货币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的货币研究生涯。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货币高度的抽象、形式化、媒介化,作为一种单一的价值尺度,把整个价值体系拉平到一个维度。这也使得货币在作为政策工具的时候,其作用的发挥是如此的粗暴而直接。
如果传导阻塞,没关系,直接触达终端对手方的资产负债表。对政府债务,可以化债洗表或直接的货币化;针对银行体系,直接提供五花八门的信贷便利和最后贷款人工具,吞吐抵押品;针对资本市场,直接买进来,遏制各类溢价。一张表渗透到所有经济部门,无非是方向盘究竟给行政把控、还是(非)市场化的信贷把控或是直接给企业/居民部门把控。现代央行的触角实际早已触达财政的领域,有时甚至绕过了复杂的行政意志博弈。
图:Draghi从不惜一切代价的央行行长,到意大利总理,现如今放眼全欧的竞争力问题。
多重目标的约束?既要有要还要的满盘皆输反过来可能是大获全胜。最优货币区消除了汇率风险,但很多经济体(欧元区)却反而开始怀念汇率调整失衡的直接,而不必倚仗复杂的要素流动。利率空间用起来,名义增长起来了,通缩没有了,汇率压力反而变小(2016-2017欧洲),久期缺口的风险也不复存在,负反馈很快变为正反馈。
外部约束?美元体系内大家都在搭美元流动性的便车,只要特里芬难题存在,总有熬出头的一天,大不了改道其他非美经济体做通道。
想来,为什么货币当局不能真正拥有行政独立性?或许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泛用性实在太强且太直观了,如果不加以限制,它总是可以迅速地“触达”,而代价就是——沐浴在信用货币中,主权部门的分配逻辑会被暴露出来,被加以利用。
财政是价值的分配,经济是价值的生产,那么货币是价值的____?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