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赶的经济体 1:不同阶段!适用的经济学完全不一样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之前我们给大家讲过辜朝明的一本经典之作,叫做大衰退,分析了日本泡沫之后的经济衰退,并对比了美国大萧条和次贷危机,形成了一套独创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他认为在应对资产价格暴跌,导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当中,应该率先启动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而不要指望货币政策。当企业的行为不再以扩大盈利为目标,而转变成了债务最小化,那么央行的货币政策就会失效,经济会陷入到流动性陷阱当中,所以财政,要果断出击弥补,个人和企业留下的通缩缺口。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完成之后,他们会慢慢的重新回到借贷扩张的轨道上。等到那时候,财政再慢慢回到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带来他的另一本新书,叫做被追赶的经济体。就跟资产负债表衰退一样,这又是辜朝明创造出来的全新概念,他探讨了发达经济体,从黄金时代,进入了被追赶的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途径,为什么很多传统经济学理论,在这些年逐渐失效了。此外他还对中国提出了建议,那就是要想应对当前的环境,就必须让国内企业和消费进行扩张。而在这其中,作者将再次抛出他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认为财政刺激将成为整个经济成败的胜负手。

辜朝明把经济划分为四种情形,根据储蓄者以及借款人来划分,情形一就是储蓄的多,借款的人也多,情形二是借钱的比储蓄的多,情形三是储蓄的比借款的人多,情形四是既不存款也不借款。传统经济学默认借款人是充足的,并且有强烈意愿的,也就是情形一和情形二是传统经济学能够解释的状况,但是一旦借款人失去意愿,那么也就是情形三和情形四出现,传统经济学就会失效,造成借款人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市场主体因为净资产变负而停止借款,努力还债,二是国内缺乏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这些内容,我们在他那本大衰退的书里给大家详细的讲过。

根据经济体的工业化程度,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刘易斯拐点之前的城镇化阶段,跨越刘易斯拐点的黄金时代和被追赶的阶段,所谓刘易斯拐点之前,也就是工业化初期,劳动力无限供给,贫富差距显著,资本收入增速快于劳动力收入。企业不断的追加投资,就可以取得更多地收入。持续搞投资,就能换来高增长。而跨越刘易斯拐点的黄金时代,也就是城镇化基本完成,劳动力工资被生产生活要素所推高。收入差距修正,购买力持续增强,企业也有动力扩大产能,提高利润,所以投资性借贷也还会继续增长,此时经济的供给,需求,消费和投资都较强。第三个阶段就到了被追赶的阶段,经济体的资本回报率低于新兴经济体。外国工人的工资水平低于国内,企业不再有动力在国内投资。转而开始海外布局。这就是这本书,要给大家详细讲的内容。如何能够留住资本,避免被挤出。将成为被追赶的经济体,最重要的选择。

宏观经济当中充满了合成谬误的问题,经济学家应该避免掉入陷阱,比如第一个例子就是节俭悖论,如果所有人都储蓄,不愿意花钱,那么经济就会缺乏增长动力,必然导致衰退。第二个例子就是作者所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大家拼命的弥补债务窟窿,会引发经济的通缩螺旋。第三个例子,是个人节俭,买便宜的进口商品来省钱,这就会导致本国企业经营困难,就业人员收入下降。

我们先来看本书的第一章,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其实有经济这个概念,也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经济增长是很慢的,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皮凯蒂指出,经济在此之前,处于停滞状态,年均增长率只有0.1%。然而到了今天,大家认为经济增长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只要经济增长放缓,就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如果通货膨胀率达到2%,经济就会重回高增长水平。但他们却从未深入研究,这一增长趋势是如何启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经济运转当中,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住户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支出与收入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整个市场出现亿万个参与者的时候,情况就更加复杂。比如一个人收入1000元,花了900,剩下100用于储蓄,银行拿到他这100块钱,借给企业,也就让这100元,重新回到流通。所以通货总量不变,而如果没人愿意去借着100块钱,那么这100元就只能躺在银行里。所以经济体总支出就从1000元,萎缩到了900元。那么下一个轮回,大家收入900元,就只愿意消费810了。90块钱还是找不到借款人。所以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通缩现象。整个经济运转就会萎缩。

而所谓金融行业,就是资金的中介,他的任务就是匹配储蓄和借款人,如果借款人多,储蓄人少,利率就会上调,如果储蓄的多,借钱的人少,利率就会下调。而一旦金融部门没办法匹配储蓄和借款人了,也就出现了运转上的问题。此时就需要政府部门给与干预,而调节的手段,也就是两类,第一就是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的调整,让资金供需两端相匹配。比如借钱的人特别多,那我就加息,增加你们借钱的成本,给经济降温。存钱的特别多,我就降息,减少存钱的好处,同时刺激市场更多地借债。第二个手段就是财政,政府部门通过举债的方式,把资金用于,兴建高速公路,机场,以及其他的一些基础设施。也就是说市场资金需求减少之后,政府可以作为资金需求方,直接花钱。防止出现经济收缩。过去的上百年时间里,所谓的宏观调控,无非就是这两招而已。

那可能有人会问,为啥借款人会消失呢?特别是利率到0了,还没人借款,这是为什么?这也是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私人部门企业,找不到投资机会。企业只有看到赚钱机会,才会去借钱扩张, 当他发现干啥都不赚钱的时候,他也就不愿意借钱。特别是当你利率为0,也就意味着市场上没有稳定的套利机会,要想赚钱,就必须接受风险,这时候大家没啥信心,也就不去借贷了。另外,企业有的时候,不看好国内,更愿意到海外去扩张,所以他会选择增加海外的借贷,而不会增加国内借贷。

第二种情况就是私人部门借款人遭遇重大损失,比如发生了资产价格的暴跌,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受损。不得不通过重建储蓄来恢复财务健康,就好比我们买个房子,结果跌价了,但我们的工作还在,于是就拼命赚钱还房贷。防止房子被法拍。企业也是这个逻辑,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还在,只是在泡沫当中借了很多钱,造成了负债率过高。他就要跟赶紧建立储蓄。暂时停止对外扩张。

一旦当泡沫破裂,私营企业和个人,都遇到了资产价格暴跌,那么就很容易形成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共振,大家都在储蓄和还钱,于是宏观上的借款人突然消失。钱都在银行当中,借不出去。流通中的货币持续减少,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生意难做,工作难找,东西更卖不掉,债务更高了,也助推了资产价格的继续下跌,这就形成了通缩螺旋。在这种状态下,经济就会陷入衰退和萧条,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GNP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掉了4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不能说大家的选择错了,每个人都在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但结果却让经济萧条。这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合成谬误。说白了就是大家都没错,但是最后结果却错了。凯恩斯就是看到了这个合成谬误的普遍存在,于是提炼出社会总需求的概念,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里,就提出在这种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要通过看的见的手,也就是政策,来做逆周期调节。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就说过,谁能够解释大萧条当中,美国GNP大规模萎缩之谜,谁就能找到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后来日本90年,也陷入到了资产泡沫破裂类似的困境,但是世界依旧没有吸取教训,2008年,次贷危机,又一次让全球经济遭遇重创。其危机的本质,都是借款人快速的下降。导致的总需求不足。让经济出现了大幅衰退。而一旦财政开始发力,由政府部门的支出借贷,来弥补私人部门通缩缺口的时候,还引发了很多经济学家的抨击,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本内容节选自《被追赶的经济体本书正在知识星球播出

本书内容,只免费播出一集

近期我们还播出了如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