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城市记忆
在美食的世界里,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记忆
我们穿梭于大街小巷
探寻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美味
无论是儿时的舌尖记忆,还是旅途中的意外惊喜
让美食成为连接城市的桥梁
开启一场触动味蕾与心灵的美食之旅
01
为拉羊!就是找不到!
傲客探店以来最难找的店出现了。
由于没有名字也找不到电话,只知道一个大体的位置。三方汇合的小编一个迷失在普吉立交,一个在建设路附近鬼打墙,从门口经过一遍又一遍,只剩美食雷达极准的芭乐,在店里尴尬紧张地面对花臂老板。
芭乐导航:在高德地图输入【建设路水泥制管厂】,⬆️ 从上图这个小巷子进去,掀开门帘就是了。
就是社区里的老房子,老板家的孩子在隔壁房间写作业,我自己进屋找位置坐下。店里只有老板和老板娘两个人,也不提供免费茶水,给了菜单自助点单。
低矮破旧的老房子,隐蔽的招牌和门头,花臂的老板大厨,以及东南亚风味结合云南特色的菜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边水。
02
地道东南亚风情
云南本就以独特丰盛的食物,在美食界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因为被东南亚国家环绕,还以邻国特色的边境美食见长。
在地理位置的先天条件下,人们也会将东南亚的饮食方法带回来。结合本就丰富的民族饮食,绽放出别具一格的料理风格。
据说店里用的大部分地道食材和做法,都是老板从各国当地带回来的,组成了一本热闹的流动的盛宴。
虽然人手不多,菜单倒很大一本,有许多让人跃跃欲试的特色菜,还是双语版,特别标注了泰语或越南语。
第一次来吃,面对丰盛的菜单有些不知所措。光是鱼的做法就很多种,来几次都可以点不重样。
调味与云南特色一脉相承,鲜嫩的鱼作为主角,清爽的酸菜作为配角,再搭配大量的蔬菜,轻轻敲响味蕾。
尽管卖相不佳,味道却清爽。所有食材都混在一起一口吃下,酸香爽口在口腔中冲撞,鱼肉雪白细嫩,作为头菜很不错。
进入这样的特色小店,一些独特又少见的做法总是让人跃跃欲试。下单前特地问了老板,什么是腊姆?
老板开口第一句话就是熟悉的“有些人可能吃不惯”。这几乎是重口味的云南菜对外地人的统一“预防针”话术。
听到基础食材就是猪肉末和各种香料,作为本地人我已经默认把自己排除在“有些人”之外。
肉末是筋骨,做法是皮肉,香料和鱼露才真正是这道菜的灵魂。吃着有点像版纳的酸肉,酸气没那么重,对于云南人来说是熟悉的口型,可能外地人就会觉得口感有点奇特。
刚上了两道菜,屋子里走进来两个穿着登山服的阿姨,一身游客打扮。玫红色登山服的阿姨顺势拿起桌上的菜单给小伙伴介绍,他家的菜如何有特色,如何融合着东南亚口味。并特地加上一句“有些人可能吃不惯”,但正宗口味就是这样,跟我在缅甸老挝吃的一样。
一看阿姨就是常客,熟练地指出几个招牌菜,并约定好了下次专门留出肚子来吃。
炒面就比较常规了。很泰式街头,很接地气。面条炒得油光水滑,用了泰式炒面特有的方便面,富有弹性。
前面都是东南亚风味,下面几道菜都是常见但小众的云南菜。不过就算是云南菜,东西南北各个地方的口味差异都很大,哪怕地道的本地菜未必人人都爱吃。
03
小众云南风味
之前在版纳吃过一次臭牛皮,只留下臭乎乎粘乎乎的印象,还被当地人说:无法接受它的臭味,就无法体会它的美味。今天却完全打破了我的偏见。
臭牛皮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油呛,他家做的臭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姜蒜辣椒和特色香辛料一齐捣碎,同臭牛皮一起被淋上热腾腾的滚油来激发香味。
看着油重,吃起来却不油腻。臭牛皮独有的香气与香辛料的气息交融在一起,非常下饭。
菜上得陆陆续续,许是烹饪了许久,切成小块的牛皮炒得入味,胶质弹牙,非常有嚼头。
炸五花肉并不小众,特别的是他家的炸五花用的是腌肉,入口咸香,烟熏味十足。
默认搭配一份腌菜膏,酸辣的酱汁稍稍缓解了油腻,但也重口,多吃两块,过量摄入的钠就让舌尖败下阵来。
黑乎乎的几乎辨认不出螃蟹的模样,闻起来有一股海鲜的腥臭味,吃起来这种气味却完全幻化了,有点像咸鲜的香辣菜。搭配着五花肉吃,滋味更加复合。
不过也很挑人,同行的伙伴,沾一小口就皱巴起小脸:这是人类的食物吗?
青苔没有写做法,还以为是之前吃过的烤脆片,但就是一小碟像肉松质地的青苔碎,还是熟悉的咸香味,口感却不如整片烤制,就是吃个新鲜。
那些不依附于社交媒体评价体系的食物与餐馆,不愿跟风,不做营销,它们偷偷隐匿在网络世界的盲区,坚持着传统的地道风味,然后被悄悄发现,打开食物的新世界。
//ps:
由于老板夫妻两人要顾及家庭,无法每日按时开店,因此营业时间不固定。不愿因过多的网红营销影响随心开店的节奏,也没有上任何平台;尊重店主的诉求,我们不作过多的信息透露;真的有心想前往,请在后台私信小编。
祝你今天也有好胃口。
边水往事美食特辑|主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