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消灭过10万日军啊!”1993年,台湾一97岁老人因拖欠房租,被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老人情绪激动,声嘶力竭的向在场的众人大声喊出了这句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这位老人,就是绰号“老虎仔”的抗日名将薛岳。
提起薛岳,大众的第一印象就是三次长沙会战,歼敌数十万的强悍战绩,以及天炉战法,老蒋手下第一猛将,治理湖南有方,保住了湖南一方平安。
那他又怎么会被区区房租所累呢?这就要从他的生平谈起了。
薛岳生于1896年12月27日,是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
年轻的薛岳十分有理想,可以说是个热血青年,他还常常自比岳飞,将精忠报国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在1907年,他考入了黄埔陆军小学学习,九年后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毕业后他便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加入革命军的行列。
在加入革命军后,为讨伐岑春煊所率的桂军,薛岳很快升任营长。
1922年发生了永丰舰事件,孙中山的警卫部队被冲散,而薛岳组织起了部分人手拼命护卫,由此获得了孙中山的青睐。
两年后,在东征陈炯明的战役中,薛岳更是常常以少胜多,战绩斐然,由此受到了蒋介石的通电表扬。
可以说此时的薛岳,真算的上是顺风顺水了。
但很快变故也到来了。
1926年,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开始了。
但仅仅只过了一年,便发生震惊全国的412反革命政变。
而薛岳也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坚守心中的信仰,还是做蒋家王朝的功臣呢?
在一阵心理博弈后,他选择了后者。
在1928年他北上投蒋,但此时他在蒋介石的眼中,也只是其上位的威胁之一。
蒋介石不仅裁撤了他的军队,还进一步架空他的权力。
而薛岳只能先隐居避祸。
后来汪精卫和陈公博等人,发起了反蒋运动。
薛岳感觉自己的机会又来了,便积极响应,这也是后来蒋介石疏远他的原因之一。
在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成功上位,薛岳看到此时复杂的局势,再次隐居。
时间来到1933年,为了完成对红军的围剿,蒋介石再次启用薛岳担任第五军军长。
薛岳见复出有望,便唯蒋介石马首是瞻,真正成为了蒋家的家臣。
在对红军的围剿上就数他最卖力,以至于后来被人调侃,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而他薛岳追了两万里。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他虽然取得了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但这三次会战的歼敌数却存在很大的疑问。
国军统计的数据与日军统计的数据对比,相差竟有10倍之多。
对于这种双方数据公布差距过大的情况,按常理来说应该是双方折中一下,取一个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数据。
但即便是这样的数据,蒋介石也是不信的。
根据自1938年起,便在薛岳身边任职少将高参的赵子立所写的《第一次长沙战役》、《第二次长沙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三篇材料揭露:薛岳每每上报了多少歼敌数,可俘虏的人数和缴获的武器数却根本对照不上。
就拿一战长沙来说,薛岳上报的歼敌数是三万人,就算折半歼敌一万五千人,可缴获的枪支却不到4000。
由此可见,薛岳好大喜功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而同僚和老蒋对他也是颇有微词。
在这期间他还主政湖南,有人说他有清廉之风,保境安民。
但他的清廉只针对别人,除了他自己可以敛财,别人谁贪污,他办谁。
比如当时后勤这一块,国军内部有个潜规则,即担任战区补给的兵站总监,一般由集团军总司令保举,集团军也有兵站的分监部。
这样不论是战区司令长官,还是集团军的司令都能捞到油水。
但薛岳上任后,将兵站总监换成了自己的心腹,还裁撤了集团军层面的兵站分监部。
这一行为,直接是断了同僚的财路。
如果说好大喜功只是让同僚不满,那他的这一行为无疑是与同僚结仇。
不但如此,他主政期间还军政财政一把抓,目的就是把湖南变成自己的湖南,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这无疑是军阀割据的做法,也是触碰了蒋介石的红线。
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国军兵败如山倒,薛岳孤军困守海南。
此时蒋介石将薛岳看作唯一倚仗,寄希望他能创造一场歼敌的奇迹。
可现实中奇迹并没有发生。
1950年4月16日,在第四野战军邓华兵团与琼崖纵队的配合下,成功围歼薛岳部众5万余人。
邓华
自此,薛岳失去了手里最后的一点本钱,只能灰溜溜的逃往台湾。
但因为他先前的行为,导致他人缘极差,蒋介石对他也是阳奉阴违。
在蒋家父子亡故后,李登辉当政,他取消了薛岳的房舍编列经费,薛岳需要独自支付高额的房租。
薛岳不接受,这才有了这次庭审。
在薛岳发出这声怒吼之后,也受到了民众的同情。
迫于舆论,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1998年5月3日,102岁的薛岳在台湾离世。
参考资料:
薛维忠 《文史博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