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安区在秦岭“智慧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初步构建起“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网,实现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多元化治理,构筑起秦岭生态的安全屏障

◇随着中欧班列加速开行,地处内陆的西安向西开放的“集结”效应不断显现,尤其是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越来越多来自东中部的汽车、鞋帽、无线路由器等选择到西安集结出口

◇2023年,西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5.23%,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西安在2023年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位列第8,并首次进入“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强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沈虹冰 刘书云 张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X8157 次中欧班列从 西安国际港站开出,驶向 波兰马拉舍维奇(2024 年 5 月 25 日摄) 张博文摄 / 本刊

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赫赫宗周、煌煌汉唐,记录下古长安的历史风云。

阔步迈进新时代,如今的西安,牢记“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的重大要求,自觉扛起“西部示范、西安先行”的重要使命任务。

围绕生态环境实施大保护、锚定中亚合作促进大开放、立足科技创新实现大发展……从秦岭北麓到渭河两岸,一幅幅图景生动描绘着西安的发展之变。

大保护:从“生态佳”到“生态+”

秋日秦岭,群峰逶迤。天朗气清时节,“到秦岭去”已成为西安市民和游客的生活休闲“刚需”。

从市区驱车约50分钟,便能抵达位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市蓝田县普化镇宝兴寺村。清浅的小河从村里缓缓流过,秋风从秦岭山间徐徐吹来。安坐于朴素典雅的书屋、咖啡馆,惬意生活引来游客连连。

“居山而近城”的独特地理方位,加上“春行山、夏溯溪、秋赏景、冬看雪”的四季游玩攻略,这个秦岭山村近年来脱颖而出。

方若桃花源民宿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方佳说:“通过与乡村合作,我们结合当地自然风光、文化风韵开展运营管理,如今村里已有30余名村民依托民宿实现长期就业,村集体年均增收从脱贫攻坚时期的五六万元增长到现在的三十多万元。”

一方山景饱了游客眼福,也富了秦岭山村的老乡。

把时间的指针往回一拨能看到,曾几何时,违建别墅如一块块疮疤,蚕食着秦岭山脚的绿色。

牢记“国之大者”,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另一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拆除千余栋违建别墅,改建成市民公园,复耕成高标准农田和果园;系统治山、条例护山、规划管山、智慧控山的措施不断落实落细;曾经只能偶遇的羚牛、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频频被红外相机拍下……

走进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子午峪保护总站,智慧管控平台上,峪口里的一草一木清楚可见。长安区副区长吴海军说,近年来,长安区在秦岭“智慧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初步构建起“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网,实现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多元化治理,构筑起秦岭生态的安全屏障。

112座矿山被关闭,结束了秦岭西安段开山采石的历史;50座小水电站退出拆除,并进行生态修复;上千家农家乐(民宿)全部纳入台账管理,经营不达标者被坚决关停……从点到面、由表及里,以最严格标准、最细致工作实施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成为普遍共识和务实行动。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个朴素的发展哲理在秦岭不断被实践、证实。

从“资源依附”到“资源转化”,秦岭脚下,绿色农产品正抢得市场先机。

西安市周至县,“吹”着秦岭山风、“喝”着秦岭山泉成熟的40余万亩猕猴桃正在从田间走向市场。

周至县楼观镇,陕西杨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猕猴桃分选车间异常忙碌。公司负责人杨选龙说,实施科学化种植以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让好货得以畅销,公司年销售猕猴桃鲜果达5000万斤以上、年销售额超过2.5亿元。

行走在秦岭沿线区县可见,以绿色为导向也落实在一次次招商签约活动里。

西安市鄠邑区,今年8月,一场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集中签约活动现场,“绿色”成为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关键词。

“我们的发展定位就是‘诗画鄠邑 品质新区’,招引企业大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含‘绿’量足、含‘新’量足。”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说,“通过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加大绿色转型发展,让老百姓住得更舒服,挣钱更容易,过得更幸福。”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从加快治理、加大保护,到加速发展,最动人的秦岭之绿,早已成为沿山区县发展的浓浓底色。

大开放:持续打造

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地处西部的西安,开放发展的步伐从未止步。

浐灞之滨,西安国际港站,开放发展的脉搏在这里跳动得格外有力。

9月20日,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发车仪式在西安浐灞国际港举行。

现场,一列满载汽车配件、家具家电、太阳能光伏产品等货品的班列缓缓发车,将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最终到达德国曼海姆,全程1.13万公里。

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介绍,自2022年4月首开跨里海和黑海班列以来,西安跨里海班列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由过去的“每7天1列”提升至现在的“每周6至7列”,今年跨里海班列的数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

路途更畅,吸引力更强。

深圳市大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陆枝说:“这条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对我们企业很有吸引力。过去,海运去欧洲要绕行好望角,大概得55天才能到,通过跨里海运输走廊,从西安到德国曼海姆只要29天,未来将稳定在25天左右,非常方便。”

便捷背后,加快激发出西安向西开放的牵引、带动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市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2038.5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12.6%,高出全国进出口增速6.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42.82亿元,同比增长21.5%。

“在‘海洋经济’时代,对于内陆地区而言,开放面临的最大瓶颈和问题是远离口岸、物流不畅。”西安海关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随着中欧班列加速开行,地处内陆的西安向西开放的“集结”效应不断显现,尤其是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越来越多来自东中部的汽车、鞋帽、无线路由器等选择到西安集结出口。

国铁集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达2372列,同比增长13.1%;发送箱25万标箱,同比增长10.4%,相关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这条亚欧“黄金通道”加速成长。

——开行规模越来越大,年度开行量从2013年的1列增长到2023年的5351列,累计开行量达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辐射能级越来越强,常态化开行24条国内集结线路和18条国际干线,投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连接国内主要货源地,物流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

——服务质量越来越优,拥有全国首个内陆自动化无人码头、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首个全程时刻表班列,上线全国领先的长安号云舱系统,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5%以上。

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孙艺民说,中欧班列(西安)已经跨过了“就班列谈班列、就数量谈数量”的发展阶段,随着“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输体系逐步成型,将为西安及沿线地区带来更大利好。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近年来,西安出台了一系列务实举措,持续推动拓通道、强枢纽,加快提升陆港、空港等开放平台能级,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在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近日,西安-列日、西安-布达佩斯全货运国际航线实现首航,为中欧经贸往来搭建了更加便捷的空中“桥梁”。

“西安至列日航线的开通,为中国跨境电商货物开辟了又一条空中通途,将加速推进菜鸟在中国到欧洲的跨境物流网络布局,让更多中国跨境卖家和欧洲的消费者能够体验更好的物流服务。”菜鸟集团副总裁熊伟说。

法国邮政DPD集团中国区总经理苏俊明说:“随着更多航线开通,我们非常看好西安的发展,更愿意积极地扎根西安。”

扎根、萌芽、成长,从1983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西安以来,40多年间,西安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提升,外商投资西安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底,累计落户西安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已达到253家。

从对外开放的“后卫”变为“前锋”,再到站在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立体多维的国际贸易通道正激发出更多潜力和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在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唐村景区一间茶馆内休闲(2024 年 7 月 11 日摄) 邵瑞摄 / 本刊

高质量发展:创新成势激活动能

在创新要素富集、活跃的西安,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正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开辟新空间。

西安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河两链融合示范园内的道路旁,一辆即将交付的定制氢燃料重卡正在进行测试。“这辆车刚刚创下全国氢燃料商用车行业内单笔最高销量纪录。”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特种车总工程师姜伟说。

德创未来是一家脱胎于陕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公司。自2021年成立以来,这家公司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材料开启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加速跑”,已完成数十款氢能产品开发,氢燃料电池卡车已成功在上海、重庆、河北等多地批量交付,成为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我们今年有了第一笔海外氢燃料重卡订单,海外市场在不断扩大。”姜伟说。

一家科创企业的发展历程,也是一座城市创新发展的缩影。

一段时间以来,西安富集的科创资源与创新能级存在一定程度不匹配,尤其是科教资源转化为科创高地存在现实困境。

牢牢牵住创新驱动的“牛鼻子”,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毫不松劲。

2021年3月,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总窗口设立在由西安市全面代管的西咸新区。随着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不断发展,助推西安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日渐澎湃。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西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5.23%、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1.53件、同比增长25.1%;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8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

西安还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在2023年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位列第8,并首次进入“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强。

西安沐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一辆橙黄色的农业无人车引人注目,这款果园植保设备融合了智能传感、远程监控等功能,可用于果园农药喷洒等多方面,能显著提高作业效率。

沐秦公司总经理张旭超说,创业短短几年,公司的产品不但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且已远销韩国、北美等海外市场。

少有人知的是,“广受欢迎”背后,这家企业的成长与西安肥沃的创新土壤密不可分。

2017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不久的张旭超和同学决定创业,经过反复调研,他们将目标锁定在农业领域。“起初,我们团队在学校旁租了一间140平方米的民房,每月租金6000元,这辆无人车的雏形就诞生在那里”,张旭超说,“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民房的租金比较贵,而且实验环境并不好。”

2021年,张旭超和团队辗转从民房搬进了秦创原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大楼里。“秦创原给予了我们房租减免、项目补贴、人才招聘、市场拓展等诸多支持,企业从设计、研发、中试、制造再到量产交付的时间大大缩短。”张旭超说。

得益于西安市多重政策支撑,初创企业拔节生长,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2023年,隆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奕斯伟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填补我国半导体领域空白;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今年6月,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里,西安宏星电子浆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成功入选,至此西安已有2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些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或国内企业前列。

坚持科创引领、前瞻布局,西安抢占先机、步履不停。

以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量子、类脑科学等24个细分领域作为发力方向,以高新区等7大开发区为依托,加快形成3大综合型未来产业聚集区、2大特色型未来产业集聚区和N个标杆型未来场景示范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上,西安“3+2+N”的空间格局已轮廓清晰。

西安市科技局局长李志军说,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西安市已集中出台了多个政策,目的就是要让企业真正成为组织科研、研发投入、成果转化、技术创新、规模贡献的主体,让创新型企业真正成为提升城市产业竞争能力和经济发展实力的主力军。

西安,向“新”求质,步履铿锵!

(《瞭望》2024年第4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