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发展基金于2007年6月运营,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承办,总规模为100亿美元。基金总部设在北京,并在南非、埃塞假比亚、赞比亚、加纳以及肯尼亚设有五家代表处。其成立背景是为了通过市场化的投资方式促进非洲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减少贫困、改善民生,并捉升非洲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非发展基金秉持“真、实、亲、诚”的对非合作理念,致力于通过直接投资解决非洲资本金缺乏的问题,同时提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增强非洲自身造血机能,助力其工业化发展。基金按照国际股权投资基金的操作模式,遵循互利共赢原则,依据市场规则并利用市场工具进行运作,采取自主经营、市场运作、自担风险的方式进行投资和管理。

在具体投资操作中,中非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规范的项目评估流程和严格的风险防控机制,努力防范风险,并结合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方向,通过投资和咨询服务等方式引导和支持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直接投资。

基金的投资服务包括帮助企业解决在非洲投资的资本金问题,分担企业投资风险;利用其对非洲国情和投资环境的熟悉,提供增值服务,解决企业在非洲投资中的困难;并发挥桥梁作用,为国内企业寻找非洲投资项目,为非洲企业和项目寻找中方合作伙伴。

图6.3中非基金的投资模式

资料来源:《南南合作在行动投资合作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来源:《南南合作在行动投资合作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

1.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中非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在综合评估项目的商业可行性、财务平衡性、风险可控性及社会效益后,选择符合非洲当地发展需要且商业可持续的项目进行投资。只有在商业可行基础上的有效投资,才能在不增加东道国债务负担的情况下,播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解决当地资本金缺乏的问题,使项目持续运作井创造就业,增加出口和税收。

中非发展基金在不增加非洲合作国政府债务负担的前提下,通过已投的90多个项目,措动了约260亿美元的对非投资,带助37个非洲国家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改善“造血”功能。基金不追求利润最大化,结合非洲的发展阶段和地区特点,致力于发挥大额,中长期资金的优势和引导带动作用,与中国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相结合,促进非洲内生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

通过对当地员工的技能培训,中非发展基金使非洲员工掌掘更多实操技能,推动“中国制造转化为“非洲制造”,提升非洲本土工业和制造业水平。基金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在对非投资合作过程中,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作为重要原则和约束边界,严格控制投资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促进多方共赢推动中非双方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非发展基金积极参与非洲清洁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助力非洲发展绿色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基金落实了15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消除贫困、零饥饿、良好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减少不平等、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以及促进目标实现和伙伴关系。

2.投资项目介绍

◆加纳深能源安所固燃机电站项目

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电力短缺的问题,加纳的电力短缺尤为严重,频繁断电导致生产停滞、产品变质、设备损坏等问题,对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极大不便。

深能源安所固燃机电站项目是中国在非洲首个独立电力生产商投资项目,也是加纳电力发展的重点项目。该电厂使用燃气发电技术,碳排放量比传统燃煤电厂大幅降低,可推广到其他具备天然气供应的非洲国家。

电厂位于西非加纳共和国大阿克拉省特马市,滨临几内亚湾北侧,占地20万平方米,规划总容量为56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总投资7.9亿美元。中非发展基金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以投贷结合的方式,融资支持安所固燃气发电厂建设。

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两期工程皆已完成并投产。电厂每年发电量达30亿千瓦时,为加纳提供了20%的用电需求,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西非地区的电力不足问题。

项目直接带动就业300人,在一期工程建设期间,曾雇佣工人多达1000人,投产运营后,通过本地人力资源机构雇用的本地工人仍有近百人。电厂也致力于本地人才培养,通过师傅带徒弟、定期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演练等方式,累计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百人。严谨的培训体系和中国师博的耐心传授,使电厂的加纳员工成长为素质过硬的优秀电力工程师。

案例:海信南非家电园项目

为提升当地制造水平并契合南非在制造业领域的实际需求,2013年3月,中非发展基金与中国海信集团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在南非建设海信南非家电产业园,总投资约1.5亿美元。

在园区建设前,项目所在地Atlantis社区失业率高达40%,大量适龄劳动力没有工作。海信南非雇佣了700名当地员工,占员工总数的90%;通过带动上下游产品和服务,间接创造了2000个就业岗位,累计向当地数纳税金9300万美元,创汇5800万美元。此外,项目目前已形成以家电厂为核心的综合产业园区,聚集了近200家为园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

2019年,海信南非系统培训了约1000名18-25岁的特业农村青年,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当地员工,目前已有40%的管理层岗位由当地员工担任。海信南非项目不仅提升了当地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在生产“优秀的生产技术及管理人才”,促进南非增强自身经济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海信南非还与当地的亚特兰蒂斯学校(Atlantis Secondary Schoo0合作建设了“海信南非技术研发培训基地”,开展产品、技术研发和技术人员培训,使其掌握电子科技、电子软件和电器设备控制等方面的技能。

项目的“以贸易带动投资,从贸易发展至建厂,推动非洲本地产能的优化升级”模式以及“产业园区”产业链模式,可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复制推广。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模板。

案例:中非棉业项目

非洲国家普遍渴望进一步发展本国农业和种植业,但基础条件和政策投入仍有待改进。南部非洲和西非拥有种植棉花的优越自然气候条件。2009年,中非发展基金与中国青岛瑞昌、青岛汇富共同出资设立了中非棉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及津巴布韦等多个国家新建或并购轧花厂、棉油厂、纺纱厂及种子公司。项目总投资约6400万美元,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和中非发展基金的“投贷结合”模式,提供中长期投融资支持,解决了经济作物投资生产中的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问题,推动了中非棉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中非棉业项目不仅带动了非洲各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受到所在国攻府和中国政府的高度赞扬。项目直接雇用当地员工3300余人,间接带动4-5万户农户种植棉花,惠及20余万户农户。在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公司还为农户提供棉花种植物资和技术培训,帮助更多农户扩大棉花耕种面积。过去三年中,公司累计投入250多万美元,惠及136,687户农户。

为了提升产品经济价值,中非棉业项目积极开拓下游产业。2018年上半年,在马拉维建设了纺纱厂,进一步带动了赞比亚东部和马拉维一带的棉纺织业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努力打造产业协同效应。此外,中非棉业项目还组织妇女种植葵花籽,免费提供葵花籽种子,并签订合同回收葵花籽,目前有1300多名妇女参与,累计为她们增收10多万美元。公司自2010年起为每位在职员工提供丧葬补助,并从2014年起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公司农户购买了丧葬保险,现已为6260人提供了保险,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

案例:全非航空公司项目

中非发展基金联合海南航空公司在加纳推进了全非航空公司(Africa World Airlines,AWA)项目,总投资为3129万美元。该项目中,海南航空持股42%,为第一大股东;中非发展基金持股28%;加纳SA5金融集团持股20%;加纳国家社保信托(SSNIT)持有10%股份。

全非航空公司运营多条国内航线,覆盖加纳主要城市,并在国际航线上扩展至临近的西非各国。各航线的平均上座率超过7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回报和显著的发展效果。这不仅提高了加纳及西非地区的航空运输能力,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员流动。

3.发展方向

中非发展基金未来的发展计划围绕“八大行动,包括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和平安全。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和推动,利用旗下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COIDIO的优势支持公路、铁路、区域航空网及电力等领域的建设;支持非洲农业向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和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水平;与中非双方各级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园区建设和产能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创新与非洲本土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统筹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矿区配套建设,转化非洲的资源优势;并积极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与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南南合作中心等多边机构合作,促进多边南南合作,全面提升对非洲国家的可持绩发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