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跟着朋友去了一个有意思的饭局,吃饭的饭友算是我的长辈类型的人,有老医生,有律师,有曾经开饭店的老板娘,总之大家能坐在一起,多少算是个食客。

聚会的场地在丁记盐蘸牛肉,是一家老杭州特别喜欢的小店,老板也让我们对店里厨师做的杭帮菜提提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提建议这个活,看起来不难,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杭帮菜的理解、要求确实不同。好吃是千人千面,什么样的店算好吃,除了部分硬性标准之外,其他感性的部分大家的理解也各自不同。

比如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这是部分人的标准,毕竟熟悉的味道最能刺激人的情感,保留老味道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我们桌上这盘梅干菜扣肉不错,干菜很香,调味是带点甜的回味,肉好,吃起来糯,肥瘦比例恰当。

熟悉的味道,一口咬下去就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店里的招牌是盐蘸牛肉,也是老杭州喜欢的,牛肉、牛肚、牛舌白切摆一盘,白纸一张,椒盐一放,再放一盘特调的鲜酱油,特别下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三鲜,老底子的做法其实不止三鲜,加在一起可能有十种鲜味食材了吧,小时候家里就常有长辈逢年过节会做肉圆、发肉皮,里面的鱼圆也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秋天要吃栗子,栗子烧鸡也是我在家宴之中最期待的一道。在丁记吃到的菜,就有一种让人回到家的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桌食客,虽然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但一大半的人都喜欢在厨房里折腾,而和老板、厨师又很熟悉。

当季的白蟹上来时,我们就聊“蒸白蟹到底该不该放刀板香”。原本是“学术交流”,结果从蟹味发散聊到了赛螃蟹,老板就让小厨去买鸭蛋。我旁边中医院的老医生爱做菜,他现场就进后厨烧。

这是第一次吃饭,能不断听到“来一个”这样的吆喝,感觉又热闹又好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蒸白蟹到底放不放刀板香?

转身老医生就熟门熟路进了厨房做菜,不一会还端出一盘金灿灿的赛螃蟹,他说以前家里穷吃不了螃蟹的时候,就吃鸭蛋解馋。

如果用海鸭蛋炒,是更有螃蟹味。确实,入口有几分蟹黄的口感,而且老医生很贴心,还调了醋,让我们第一口吃蛋,第二口蘸着醋吃。

以往要见到他,估计得挂专家号,这一次吃上了专家号的赛螃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板喜欢这样的食客,提建议时还带着实际教学,有时候因为热爱琢磨的菜,比师傅教的专业菜或者书上写的,要有趣。

想来,专业的杭帮菜也是一个不太有趣的命题。

食客们自带酒,自带外地的熏鹅。熏鹅好吃精干,没有一点肥腻,烟熏味道很上头。大家接着又猜起了熏鹅是武夷山工艺还是温州、南通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吃饱的时候,又一位食客决定做一锅泡菜鱼,他带的泡菜都是自己缸里腌的,红萝卜也是。果然比鱼肉好吃的是粉条,比粉条好吃的则是酸爽的腌萝卜、酸菜。

能这样现场直接来一个,那我们这些写文章的还是保持一点沉默好,毕竟手上功夫还差点意思。

能够凑上吃的热闹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在一间小店开启的食客饭局很有趣,情绪价值拉满。

当然,你如果问我“追求老味道是不是好的”,我可能会有一些保留意见。肯定会有人需要老味道,但时代是向前的,能思考能去迭代创新的精神更可贵。

我个人喜欢的可能还是那种主理人或者主厨有自己想法的,对一道传统菜要么研究得够细,传承得够打动人;要么玩出了新花样,找到了新的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传统和创新的比例很难平衡,杭帮菜这个命题也本身存在着一些时代的缺陷,但总有人能在城市的在地文化,食材,季节,颜色,意境中看到不一样的。

人的思考,是创作领域最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