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游客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千亩油葵花田自拍。新华社记者 岳文婷摄
近日,河北省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5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75年来,河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2年的142元提高到43631元,是1952年的30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4年的63元提高到20688元,是1954年的328倍。
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2年的142元提高到4363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4年的63元提高到20688元。河北持续调整提高最低工资、职工退休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确保低收入群体工资稳定增长,职工工资待遇持续改善。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全省就业人员3623万人,是1978年的1.7倍,年均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89.9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104.5%。就业结构显著优化,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2023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789万人,比重为21.8%,与1978年相比,下降5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147万人,比重为31.7%,提高1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员1687万人,比重为46.6%,提高37.4个百分点。
精准脱贫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河北大多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状态。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截至2020年底,全省232.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上首次消除了绝对贫困。2021年以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生活显著改善。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美丽河北更加宜居
1949年,全省城市规模小、道路少、供水供电设施不足,城市建成区面积不足70平方公里。
75年来,建筑业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城乡面貌和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自1978年起全省房屋建筑累计竣工面积240731.7万平方米。
到2022年末,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2267.0平方公里;已建成轨道交通76.4公里,在建轨道交通45.3公里;城市道路面积4.2亿平方米,城市道路长度2万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21.2平方米,高于全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9.07万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01%。全省公路里程达到20.9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326公里,位居全国第5位,实现县县通高速。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23年,全省小学总数1.13万所,在校学生653.2万人,在校生数是1949年的2.9倍。普通中学2525所,在校生333.3万人,分别是1949年的51倍和158.7倍。普通高等学校129所,是1949年的43倍,高等教育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184.0万人,是1949年的920倍。全省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5.5年,提高到2020年的9.4年。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升。医疗卫生机构92825个,是1949年的58.0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3.4万张,是1949年的66.8倍;卫生技术人员64.5万人,是1978年的6倍。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23年,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527.3万人,比2012年增加192.7万人,增长5.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949.8万人,比2012年增加837.2万人,增长75.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153.5万人,比2012年增加458.7万人,增长66.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15.2万人,比2012年增加313.4万人,增长62.5%。
文化体育事业欣欣向荣。截至2023年,全省共建成公共图书馆181个、文化馆182个,建设图书馆分馆1704个、文化馆分馆974个。全省博物馆总数296家,国有馆藏文物140多万件,共举办展览1500余次,接待观众3948万人次。后奥运群众性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建成投用41个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3.7万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1平方米,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