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 8 号,商务部发了个重磅公告,宣布将于 10 月 11 号对欧盟的白兰地搞临时反倾销措施。这意味着咱对欧贸易自卫反击战正式拉开帷幕。
就在前几天的 10 月 4 号,欧盟传来个让人气愤的消息。欧盟成员国对一个提议投票,决定给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 17% - 36.3%(还有 10%的基础关税)的关税。这对刚有点起色的中国汽车行业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国内卖 10 万的车,出口到欧洲得卖到 12.7 万 - 14.63 万以上才能赚钱。
欧盟的真实目的
表面上,欧盟有些国家说是为了建贸易壁垒,削弱中国电动汽车的优势。但实际上,他们背后藏着两个坏心眼儿。
其一,想套中国企业的敏感数据,甚至是机密信息。其二,想忽悠中国企业去欧洲投资建厂。
为啥税率是个范围呢?这其实是欧盟的离间计,就是不想让中国车企团结起来。
谁要是先配合调查“投降”了,就能拿到优惠税率;要是抗拒调查,那就只能等着最高税率啦。不过这优惠税率也不是那么好拿的,欧盟要求企业提供像电池化学配方这类敏感信息,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偷信息。有些企业配合,有些企业不配合,中国车企就这么被分化了。那些愿意配合的企业,可能是觉得欧盟拿了配方也搞不出来,对欧盟还抱有一丝幻想。
欧盟的连环计
如果说套取技术是第一步,那么骗投资就是第二步。欧盟表面上鼓励中国企业去投资,接下来可能就会对零配件加关税,想把上下游产业链都骗过去。而且,欧盟希望中国车企的投资方式不像特斯拉中国那样有自主权,他们甚至还想管企业,不服从就开罚单。可以想象,中国车企要是去了欧盟,可能就会失控,被欧盟按照他们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模式改造,这和印度的做法差不多,竞争不过就耍赖硬抢。
外交努力与欧盟的态度
9 月 19 号,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为中国电动汽车的事儿,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进行了最后一次外交努力。中方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是对方根本不理会,最后不欢而散。要知道,中国在 2022 年底就已经取消了新能源汽车的行业补贴,德国去年底才取消电动车补贴,欧盟这么做肯定是别有用心,要么是玩不起了,要么就是有其他目的。
警惕欧盟与印度的陷阱
所以啊,中国车企在考虑去欧盟和印度投资建厂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欧盟和印度就像两个到处是陷阱的泥潭,你要是贪图他们的优惠政策,他们可就惦记着你的核心利益呢。
一旦陷进去,想出来可就难啦。
欧洲国家的利己手段
欧洲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那可是啥手段都用。德国有个《大众法》,是为了保护大众汽车不被收购。法国当年为了限制日货,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先是规定所有进口单据必须用法语写,更过分的是把办理海关手续的地点从卸货港改成内陆城市普瓦捷,这就好比从上海洋山港卸货,却要去新疆霍尔果斯办理通关手续,而且手续还很繁琐。西欧当年为了限制日本汽车,还采用了配额制,英国和法国分别规定每年进口的汽车只能是该国市场需要的 11%和 3%。日本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去欧洲投资建厂,结果意大利又出台新规定,要求来自欧共体的零件必须占到 70%。
这些老牌西方发达国家,都是自私自利的主儿。他们占优势的时候,就强行推广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甚至用武力打开别人的大门,逼着签不平等条约,还大谈契约精神,让别人遵守那些霸道条款;不占优势的时候,就给别人扣各种帽子,设置各种障碍。
等别人克服了障碍,他们又以民主和法治的名义,制定专门针对别人的条款,想把别人收编。
应对之策
面对欧洲在电动车领域耍赖的行为,我们可以学几招。
第一,要建设好根据地。把全球市场分成国内市场、亚非拉市场(印度除外)、印度市场、欧美日市场。我们要立足国内,重视亚非拉市场,对欧美日市场灵活处理,对印度市场要谨慎,现款交易就行,不要轻易去建厂或者赊账。全球 80 亿人口中,除了欧美日和印度,还有 55 亿,这可是中国企业大展身手的好地方。
第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广大亚非拉国家,中国车企可以和欧日美企业公平竞争,而且凭借技术、成本和产业链优势,我们肯定能赢。
就像丰田在中日相对公平的亚非拉市场,产量大幅萎缩,而中国汽车份额急剧增加。
第三,要坚决斗争,打拉结合。从欧盟成员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的投票结果来看,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的,10 国赞成(占欧盟人口的 46%),5 国反对(占欧盟人口的 22.7%),12 国弃权(占欧陆人口的 21.4%)。如果要让提议被搁置,需要 15 个国家反对,或者反对国的人口达到欧盟的 65%。其中,法国和意大利是影响最坏的两个国家。
法国与意大利的不良行为
法国作为欧盟的政治核心,我们之前对它可好了,马克龙访华的时候,我们还给了价值 200 亿美元、160 架空客飞机的大订单,结果现在它却背后捅我们一刀。
这个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提议,就是法国带头的。法国的车企像雪铁龙、雷诺、标致等都已经没落了,甚至退出了中国市场,它还想靠欧盟大市场,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分一杯羹。它的如意算盘是让中国企业在法国建厂。
德国投了反对票,因为中国市场是德国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且德国试图走另一条路,依托中国产业链和低成本,把厂子搬到中国走新能源汽车赛道,然后打开全球市场。意大利也是老牌工业强国,但汽车产业也没落了,它和法国的心思一样。对于其他一些小国家来说,这场贸易战就像神仙打架,他们大多没有汽车产业,分不到蛋糕,所以多数投了弃权票,投反对票的匈牙利等国与中国关系比较友好。
商务部的反制措施
商务部这次的反制措施针对性很强。我们从欧盟进口的白兰地,99%来自法国,去年我国从法国进口了 123 亿的白兰地。这看起来金额不大,但白兰地可是暴利行业,123 亿的销售额可能有 100 亿的净利润,轩尼诗、马爹利、人头马等洋酒价格高昂,一瓶动辄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而原材料不过是几颗葡萄而已。
这只是小试牛刀,商务部还透露正在研究提高大排量燃油车关税问题,1.0 以上的都可算大排量,毕竟电车排量为零。这第二招可能主要针对意大利,因为意大利的豪车较多且排量较大,如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布加迪等。但要真正给法国和意大利致命一击,恐怕还是要从奢侈品入手,这两个国家都是奢侈品大国。全球奢侈品品牌前十法国占五个,意大利占 2 个。奢侈品利润极高,简直是一本万利。比如卡地亚的专卖店,你揣着一万块进去,可能除了钱包(现在也没人用钱包了)什么都带不走。
法国的驴品牌 2022 年营收高达 79 一轮,另一个屌品牌营收是 225 亿欧元,意大利的奢侈品行业年营收都在千亿欧元以上,而完全靠科技硬实力吃饭的华为 2022 年的营收折合欧元也才 823 亿左右,卖了 300 多万辆车的比亚迪 2023 年的营收才 778 亿欧元,这实在是让人感叹。
对法国的措施与信心
针对法国,我们也许可以重新审视空客的订单,毕竟法国的表现让人失望,我们有理由对空客的安全产生怀疑,需要航空管理部门进一步审细审查。总之,对于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出头鸟”,我们必须狠狠敲打。我对这场贸易反击战充满信心,因为法国和意大利都有“投降快”的“优良传统”。
美国的恶意与我们的应对
看来美国的 16 亿美元“狗粮”已经分发下去了,新一轮针对中国的恶意言论又开始甚嚣尘上。比如英国某杂志又开始造谣污蔑我们在文化种族灭绝。道中华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正本清源的文章,希望大家阅读和支持,以正视听。这一场贸易战,不仅是经济利益的博弈,也是维护国家尊严和发展权益的斗争。我们要坚定信心,运用智慧,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