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文章跟大家介绍过抗战时期国军装备的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今天给大家介绍国军装备的博福斯公司的另一款火炮——M1930式75毫米山炮,该炮在上世纪30年代非常优秀,曾被国军选作制式山炮,采购数量也比较多(订单总计380门,实际到货132门),在抗战初期发挥了一定作用。

国军装备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装备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

博福斯75毫米山炮其实跟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一样,核心技术来源于德国。一战后的德国由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不能在国内大搞军工科技,于是通过与外企合作的方式来积累技术经验。1925年克虏伯公司和瑞典博福斯公司展开秘密合作,共同开发新型火炮,其中就有75毫米山炮。原本有装备德军的计划,只不过后来没有实施,欧洲战场上山炮的占比并不高,大口径火炮才是主流。

在火炮大家庭中,山炮是一种炮管短,炮身和轮子可以分解拆卸分别携带的曲射炮,弹道类似于榴弹炮,适用于山地作战,主要用于摧毁敌人的阵地、堡垒、火力点。这种火炮特别适合工业基础差、交通状况不好的旧中国,早在清末就装备了大量山炮(清末新军),主要从德国克虏伯公司采购的。进入民国后,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通过采购/仿制的方式,也装备了大量山炮。当时欧洲各大兵工厂都想把山炮卖给中国(毕竟欧洲山炮军火市场份额有限),瑞典博福斯公司也在其中。

日军41式75毫米山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41式75毫米山炮

上世纪30年代初,博福斯公司就派人来华积极推销M1930式75毫米山炮。为了证明博福斯山炮的优良,提供国民政府和军事技术人员实地观摩考察,先行赠送了山炮4门,配备炮弹若干,来华试放。这次试炮,厂方花费了约法币80余万元的款项,最后做成一笔大生意,使得M1930式75毫米山炮成为国军的制式山炮。虽然达成这笔大生意有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大力运作,但M1930式75毫米山炮自身性能优良也是一大原因。

M1930式75毫米山炮主要性能:全重785公斤,炮管长1500毫米(20倍径),口径75毫米,高低射界-10°~+50°,方向射界左右各3°,弹重6.5公斤,最大射程9150米,炮口初速:1号装药250米/秒、2号装药230米/秒、3号装药450米/秒。可分成8部载件由8匹马驮载,也可由2匹马挽曳。使用的炮弹主要有破甲弹、地雷弹、高爆弹三种,还可发射烟雾弹、照明弹、燃烧弹、榴霰弹等特种弹。并且配有可拆卸护板,为炮组成员在射击时提供基本保护。

M1930式75毫米山炮的炮闩为半自动曲柄锁闩、水平滑楔式炮门,炮弹装入后,炮门当即自动关闭,发射后自动开启,弹壳退出炮筒。操作简便使发射速度得以增进,每分钟可以达到25发。如此设计的最大好处是:炮组成员在进行瞄准时,只要操作瞄准具,而无须反复调整沉重炮身,既省时又省力。

正在炮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炮击

与同时期的其他山炮比,M1930式75毫米山炮有以下几个优点:

1、射程远,最大射程达到9150米。日本的41式75毫米山炮只有6000多米,最新式的94式75毫米山炮为8300米,差距明显。
2、炮轮装有制动机,在骡马牵引时,无论是上下坡还是马匹受惊发狂之际,都能发挥制动效果以使炮身稳定。
3、配有高低和方向射界的制动装置,可以在运动时保持原有精度不变,以便在战斗中快速变换阵地。
4、炮架附有小制退锄,在狭窄的地区展开炮轰时可卸取后架以行放列,而当要用战马拖行又可以把其向上收起以缩短其转弯半径。

不过M1930式75毫米山炮的缺点也很明显,这就是太重了,全重接近800公斤。分解成8个部分由8匹骡马负载,但这个8匹骡马是欧洲盎格鲁撒克逊马的标准。当时中国的骡马体型较小,力量有限,背负的时候走长路根本不行。有的骡马甚至被压垮,屎尿齐流。这个缺点最终影响M1930式75毫米山炮成为国军的制式山炮,国军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放弃了。

日军94式75毫米山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94式75毫米山炮

原本M1930式75毫米山炮的采购量高达380门,但实际到货只有132门。采购价格为山炮每门1.6万美元,炮弹每发20美元,这在当时算是不小的费用开支了。国府用这批火炮组建了两个独立炮兵旅,每旅下辖2个炮兵团,每个炮兵团24门M1930式75毫米山炮,另外国军少数精锐部队也装备有M1930式75毫米山炮,例如德械师和教导总队。

早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时候,国军第五军装备的M1930式75毫米山炮就曾痛击过日军。当时日军94式75毫米山炮还没服役,现役的41式75毫米山炮由于射程只有6000多米,完全不是M1930式75毫米山炮的对手。并且由于国军炮兵采取打了就撤离的战术,日军飞机也很难找到目标。战后日军加快了94式75毫米山炮的研制速度,估计与此有关。

全面抗战爆发后,M1930式75毫米山炮参加了抗战初期的几次大会战,例如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等。淞沪会战中曾经炮击日军飞机场,取得击毁击伤日机十多架的战绩;另外还炮击过黄浦江上停泊的日舰,一度造成日军恐慌。由于作战中火炮损耗大、加上弹药不能自产,抗战后期该炮使用次数较少,不过还是有一些一直用到抗战胜利。

国军炮兵在演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炮兵在演习

客观评价博福斯山炮的话,只能说这炮虽然性能不错,但不是很适合当时的中国。一是炮太重、太费马匹,二是采购成本高、弹药不能自产,作为制式山炮并不适合。此外技术上也不像博福斯公司说得那么先进,因为当时最先进的三大技术:气体后座装置、开式炮架、身管自紧,博福斯山炮都没有采用。

单比性能,博福斯山炮未必比施耐德山炮强!例如广东的陈济棠就在其德国顾问林德曼的建议下,坚持以法国施耐德M1923式75毫米山炮装备麾下军队,粤系外购的施耐德M1923式75毫米山炮数量不在少数,一直到抗战后期,粤系各军炮兵营均还有施耐德M1923式75毫米山炮数门。施奈德M1923式75毫米山炮重量只有650多公斤,明显轻多了,但射程高达9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