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人们,动动您发财的小手,阅读之前点一下关注吧。
对于银行来说,信用无疑是它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可近些年来,屡屡被媒体曝出的银行失信事件,已经开始把公众对银行的信任底线一再的拉低了。
比如河南驻马店某镇的农村信用社千万存款离奇消失,周边村民赖以生存的养老存单,都成了一张无用的废纸。
事发后,当地镇信用社声称,村民持有的存款单据都是假的,存款并未进入信用社,且该村储蓄所早已被撤销多年,所涉千万巨款皆为信贷员个人所为。
然而,该说法遭到村民的反对。
有村民质疑,新闻一发酵,镇信用社才慌忙跑到村里摘牌子,是不是做贼心虚。
况且,这位信贷员还经常往返村网店和镇信用社之间,本身就是镇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在村民眼中,他就是信用社的代表。
经调查,信贷员的儿子还是该县农商银行的股东之一,信用社所谓信贷员个人行为的理由,怎么都无法服众。
近日,广东也发生了一起女子莫名身背3.96亿担保贷款的事件,再度让人们质疑银行到底是怎么履行审查责任的。
据发帖人称,李女士在查询自己的征信时,竟然发现自己成了上海某公司的担保人。
而这笔高达3.96亿的贷款担保,如果该公司无法按时还清,这就意味着,李女士将会背上近四亿的巨额债务。
李女士表示,自己从不认识这家上海的公司,也没有与其发生过任何业务往来,莫名其妙地就成了担保人,实在是很离谱。
据发帖人表示,银行已经承认,该笔巨额贷款的担保人并为李女士,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银行的证实。
记者求证上海这家公司,起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再度致电时则被直接挂断了电话。
而对于网上的质疑,银行的值班经理表示会向领导反馈,但截止到发稿。记者也没有接到任何回复。
其实,对于相关责任方的态度,我们一点都不觉得奇怪,这已经是大部分机构处理网络负面新闻的老套路了。
先是“拖”字诀,然后出言否认,实在遮掩不过去,就甩锅给某些“临时工”和小卒子。
3.96亿的巨额贷款,会莫名其妙出现在李女士头上,已经说明银行系统内部管理的漏洞已经离谱到怎样的程度。
以前都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然而现在看来,这已经不能算是蚁穴,而是明晃晃的大窟窿。
一笔如此之高的贷款,是怎么通过的风险评估,一级级的审核流程中,就没有人发现丝毫的问题?
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到底是操盘手人太过于聪明,还是经办的工作人员过于无能,还是说,他们本就是一伙呢。
莫名成了担保人这种事,也不是在银行第一次发生,然而却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问题出在了哪里?
办过住房贷款的想必都有感触,其流程是多么复杂,一次次的审核又是多严格。
一笔几十万的贷款,都能反复折腾上十几二十天,而一笔3.96亿的巨款,却能逃过银行的监管,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如果不是李女士查了征信,这滔天的大祸说不定哪天就莫名其妙的砸到她头上,谁能受得了这种“惊喜”。
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没有特殊需求,谁会想到去查自己的征信,而这种想法恰好又被利用,银行的疑点怎么都洗不干净了。
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仅仅是这笔巨额担保本身,还关乎着个人隐私的泄露以及财产和人身安全。
银行如此作为,实在不能用一个工作失误或者个人所为就能搪塞过去,不严查,银行本就四面漏风的信用将荡然无存。
对此,大家怎么看?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本文旨在弘扬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无任何不良诱导倾向,文中图片若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本人进行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