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诏列传
曹文诏(?—1635年),大同镇(今山西省大同市)人。明朝末期名将。
明末第一猛将
曹文诏早年在辽东(今辽宁省大部)加入明军,先后在熊廷弼、孙承宗等名臣手下为将,多次立功,积功担任游击将军。
庄烈帝即位的第三年,后金国主皇太极包围京城(今北京市),曹文诏跟随名将袁崇焕保卫北京,立下战功,官职一再晋升。
从庄烈帝即位起,北方连续发生大面积天灾、瘟疫,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朝廷应接不暇。起义军首领王嘉胤统领几万人马,长期占据河曲县(今山西省河曲县),曹文诏打败了他,王嘉胤被部下杀害,余部投降。曹文诏招安七百人接着追击另一位农民军首领点灯子,斩杀了他。又有贼寇李老柴和独行狼占据陕西中部,联合另外的农民军,共同抵御明军的围剿。曹文诏率军征讨,大获全胜,农民军被迫退守至庆阳(今甘肃省庆阳市)。
1632年,曹文诏与农民军在西濠(今甘肃省境内)大战,生擒他们的首领,斩首千级。一时间,各路农民军席卷而来,曹文诏联合其他明军将领,合力出击,又使用反间计,一举歼灭数支农民军。
总兵洪承畴斩杀了农民军首领满天飞,残余部将四散而逃。曹文诏乘胜追击,将关中地区的农民军剿灭。当时,有官员统计数据后呈报给朝廷,在历次战斗中,共斩首三万六千六百多级,曹文诏居功第一。他在陕西参与了几十次大小战斗,立功最多,但是洪承畴没有给他记功。御史吴甡(shēn)很看重曹文诏,上书朝廷,请求封赏,然而兵部坚持压低他的战绩,最终没有论功行赏。
农民军见朝廷军队在陕西实力很强,便流入山西,首领紫金梁、混世王、姬关锁、八大王、曹操、闯塌天、兴加哈利分别统率七大部队,在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平阳(今山西省平阳县)一带肆意活动。御史张宸极向朝廷建议道:“这些贼寇从陕西来,陕西将领曹文诏向来威名远播,当地还有一首赞颂他的歌谣:‘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更何况,他在山西也立过功。既然陕西的贼寇已被清剿,就应该派他到山西,共同围剿贼寇。”朝廷便让曹文诏统领山西和陕西的各位将领。
1633年,曹文诏进入山西,一路势如破竹。庄烈帝知道曹文诏立功最多,命令曹军经过的地区多攒粮草犒劳,同时诏令他加快镇压的步伐。自此,曹文诏屡战屡胜,立下赫赫战功,威震山西。
曹文诏在洪洞(今山西省洪洞县)时,与当地赋闲在家的御史刘令誉不和。有一次,四川将领马凤仪的军队打了败仗,靠曹文诏支援才击退了农民军。得胜而归的曹文诏,刚刚解甲休息,与刘令誉闲谈两句,因为话不投机,斥责了他,拂袖而去。刘令誉借机将马凤仪败仗的罪责推卸到曹文诏身上,兵部误以为曹文诏打了几次胜仗,尾巴就翘到了天上,将他调到大同镇。
第二年,清军入侵,途经大同,攻占了很多地方,朝廷一怒之下将曹文诏等人充军到边地。山西巡抚吴甡上书朝廷,请求将曹文诏安排到山西,朝廷这才让他将功赎罪。此时,农民军流入河南,庄烈帝听从兵部意见,派曹文诏前往河南剿匪。吴甡再次据理力争,希望将他留在山西平定农民军,而后再进入河南,被庄烈帝拒绝。曹文诏感激吴甡的恩情,还是选择途经太原,最终被留在山西。
不久,凤阳府(今安徽省北部)失守,曹文诏整顿军队南下,与洪承畴在信阳州(今河南省信阳市)汇合,贼寇闻风四散而逃。洪承畴判定农民军藏在商州(今陕西省商洛市)和洛南县(今陕西省洛南县)两地,传令曹文诏迂回走山路,直捣老巢。临行前,洪承畴叮嘱说:“此次行军,道路曲折,路途艰辛,将领们辛苦了,我等待你们胜利归来的喜讯!”
曹文诏日夜兼程,农民军听说他到了,纷纷败退。这时,王嘉胤曾经的下属,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聚齐了二十万人前来,而明军只有六千人。实力如此悬殊,明军连连告急,没有得到回应。曹文诏见得力干将相继战死,愤然要求出战,洪承畴高兴地说:“除了曹将军,没有人能消灭这群农民军!”
于是,曹文诏率领三千人出战,敌军不知道他在军中,一位小兵被俘,心急地喊道:“将军救我!”农民军中混杂的叛兵立刻认出了曹文诏,于是将他团团围困。曹文诏最终体力不支,拔刀自杀身亡。
忠勇无敌的曹文诏就此战死,消息传开,洪承畴捶胸痛苦,庄烈帝也痛心不已。明朝自此失去了最后一名无畏勇猛的悍将。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十二册《明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