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7日,在冬季气候常年维持到零下3摄氏度左右的长津湖地区,破天荒地受到了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出现了零下30左右的极端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第九兵团可谓遭了天劫,此前他们正在准备收复台湾,只身着一身薄薄的单衣,被紧急调入长津湖预伏地时,仅有总部临时分配的一件薄款棉服做支撑。

在这场敌我力量悬殊之大的战斗中,第九兵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打垮了敌人企图三个月结束战斗的妄想。

其中,由杨根思连长率领的一支队伍,在长津湖南部下碣隅里,美军的重要补给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全连三个土豆,数百枚手榴弹做支撑,击退装备先进的美军8次,最后还与敌人同归于尽,整个兵团将美国“北极熊部”全部歼灭。

当志愿军在长津湖艰难告捷的消息传到国内后,激起无数爱国青年之壮志,就连功德林战犯所的犯人们,也哭着向上级“请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的故事将带领大家走进功德林战犯所,去了解一下国军高级将领改造途中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对志愿军态度的转变…

桀骜不驯的战犯

自解放战争后期,我党先后在全国各个解放区域建立了多处战犯管理所,共关押1064名国民党官员。

其中北京功德林战犯所,关押着200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诸如宋希濂、杜聿明、杨伯涛等人,除此之外还有黄维、文强、周养浩等多名国民党军统部的高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200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当中,曾有10位高级将领在1959年被特赦,也有一些顽固分子至死不服改造,一直将“牢底坐穿”。

首先是在淮海战场被俘虏,被我军列为头等战犯的黄维,他因违背国际公约对解放军使用毒气,而遭受到民众的强烈谴责。

被俘虏后,黄维一副大义凛然之模样,根本无视战犯管理所中的纪律,不肯刮胡子,也不肯写关于蒋介石发动内战实况的真实材料。

他为人固执且又有一种自我“感动”式的偏执,如:“我黄维一生不侍二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届时,不管蒋介石在内战中做过多少不耻之事,即使其他国民党高官都纷纷揭露,唯有黄维不“舍得”说一句蒋介石的不是,反而替蒋介石的每一种罪行开脱,当真是“忠实奴仆”。

对于这种狂妄自大、桀骜不驯的国民党高官,周总理提出要用“爱”来感化他。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教务管理员都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变得全身臃肿,只有黄维大鱼大肉不断,还有贴身医官伺候着。

原本,组织上以为对黄维能够“滴水石穿”,没承想,黄维为了逃避审查和撰写材料,借口研发搞“永动机”,钻在屋子里十几年都不肯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要不要被释放,黄维似乎并不在意,即使家中妻子已经因为等待他被特赦而变得精神焦虑失常,可黄维依旧是一副“唯我”的姿态。

当听说毛主席准备派志愿军与美军作战时,黄维打心眼里觉得志愿军“不自量力”,但因其不愿与我党组织打交道,又不想多说一些影响团结的话,最终选择在监狱里度过了27年。

除了黄维,还有一位名叫“文强”的军统分子,他的身份很特殊,是毛主席母亲的亲侄子,与毛主席的弟弟打小就在一起玩泥巴。

早年间,文强在黄埔军校读过书,也参加过工农红军,与周总理、朱老总都曾相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中共地下组织遭到破坏,文强与组织上失去联系,后又因误会被组织上警告观察一年。

最后文强气不过,跟着接头人一起叛变,来到戴笠手下工作,在被我军俘虏时,其对外身份曾是“军统局北方区的中将区长”。

要说黄维的脾气硬,文强与其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像黄维那么高冷,会找借口躲避。

而是在监狱中,对着工作人员大呼小叫:“毛主席是我表哥,周总理是我老师,朱德是我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类滴水不进的顽固分子,组织上除了为他们安排思想教育课、劳动改造外,只能好吃好喝招待着,只等有一天能让这颗铁树开出花来…

1950年10月,志愿军正式入朝作战,监狱里的大部分国民党高官心里都忍不住暗爽:“看来距离委员长反攻大陆营救我们的日子不远了…”

更有甚者直接在监狱里“交头接耳”道:“就凭那支土八路的部队,也想跟美军较量,简直不自量力”。

不时间捷报传来,志愿军风风火火一入朝,就一鼓作气将美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可能?共产党肯定在吹牛,拿一些假消息诓我们,给我们洗脑,都散了吧……”众人如是说,就连末代皇帝溥仪都跟着喝倒彩。

为了显示自己不可一世的预判才能,文强专门写了一篇5000字的文章,将美军的装备、作战意识等方面,里里外外歌颂了个遍。

文强认为,美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因为美军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海陆空三军,不久之后他们便会铲平朝鲜半岛,直逼东北,帮助蒋校长重回大陆…

国军第64军军长刘镇湘也是如此,他顶撞教官,出言不逊,高举党国旗帜,唱衰志愿军,恨不得加入联合国军一起与志愿军对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他们刚入狱不久,思想各方面还没有转过弯来,根本不能与我党我军有共同的家国荣辱感,尚可理解。

那么国军高级将领杜聿明、杨伯涛的表现似乎又给人一种,“人和人”的格局、胸怀始终有着不同层次的感觉…

虚心改造,为志愿军出谋划策

杜聿明曾是蒋介石钦点的徐州“剿总”副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于1949年1月10日被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伯涛是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长,隶属黄维兵团,黄维被俘虏后不久,杨伯涛也被俘。

杨伯涛刚进监狱那会,杜聿明尚在“徐蚌会战”中急火攻心、焦头烂额,他一面迫于蒋介石的淫危,一面又苦恼没有支援。

几个月后,杜聿明与杨伯涛都被关进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这两位昔日老战友,一见面便揪住了对方的脖子互相“问好”。

“你十八军当时干什么去了?让我206师孤军奋战,全军覆没?”杜聿明咬牙切齿地询问杨伯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十八军遇上了洪水,阻断了去路,你倒好,连几天时间都撑不住,还来怪我?”杨伯涛也不肯退让地说道。

杜聿明气得一边哭一边抓耳挠腮,可此时其二人都被俘虏,再去计较过去的得失已经没了意义。

随着组织上的思想改造,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杜聿明长年累积下来的胃病、结核病、腰椎问题,都被治好了。

杨伯涛索性申请去解放军教导队中学习,一面改造自我,一面撰写一些分析美军装备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闻志愿军赴朝作战,杨伯涛便主动联系思想改造颇好,又与美军打过交道的国民党高官,诸如吴绍周、王耀武等人,专门成立一个小组,用来撰写和分析关于美军的战术,为志愿军出一份力。

最后这份由数人一起整理,杨伯涛主笔的《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的六万字文献,被送到了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看后给予这个小组高度评价道:“你们对人民有功”,而后这份手稿又被送到了朝鲜战场,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直接送来了志愿军作战纪念服感谢他们。

其间,因腰病无法起身的杜聿明,见昔日老战友个个热情高涨,为志愿军出谋划策,自己也忍不住从病床上爬了起来,主动找组织上谈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美军只是装备厉害,整体作战素质不高,对武器依赖度高,这一点尤其凸显在步兵上,一旦志愿军将领能摸索到一个好的办法指挥作战,志愿军不一定会输给美军…”

在战犯们心态彻底扭转后,全国各地又兴起了为志愿军捐款买飞机、做棉衣,为战士们炒干粮的热潮。

杜聿明、杨伯涛、宋希濂等人,都纷纷挽起袖子脱掉棉服,热火朝天地在监狱墙边搭地锅,用铁锹翻炒米面。

谁能想到,那些昔日里风光无限的国军将领,后来会为了给志愿军出一份力而汗流浃背地,翻铁铲,弹棉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伯涛说:“只要上头能给我机会戴罪立功,能让志愿军吃到我做的炒面,就算给我机会重新做人了”。

就杜聿明而言,他在认罪改造的过程中,长期受到组织爱护,能吃上新鲜的鱼肉、进口药。

心里既惶恐又不好意思,能为志愿军做棉袄、做炒面,是杜聿明报答我党唯一的途径,也是缓解自身心理压力的唯一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不久之后,朝鲜战场的一则战报传来,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内的这些国民党高官们,再也不甘在院墙内做幕后贡献了,他们纷纷开始请战上战场……

长津湖艰难取胜,战俘们纷纷落泪请战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志愿军第九兵团十五万名战士身着单衣,翻山越岭来到预伏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届时他们将在东线对战数支装备精良的现代化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1师,第3、7步兵师、韩国第一军团等十万兵力。

在吃不饱穿不暖,装备与敌人天差地别的前提下,第九兵团十五万战士与敌军混战了20天。

最终,我军以牺牲19000多人,冻死冻伤近33000人的惨重代价,将美联合国军从长津湖地区,赶出朝鲜东部。

当战士们艰难胜利的消息传到国内,全国百姓无不为之痛心,尤其是“冰雕连”的悲壮故事,连毛主席都忍不住评价道:“第九兵团,完成了巨大的战略性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长津湖捷报传到功德林,那些不服改造的罪犯依旧觉得这是假新闻,或是中共的“统战”手段,再或者只是志愿军的幸运。

而一些已经认罪并深刻反省过的战犯,在听说志愿军在战场上的遭遇后,更是忍不住涕泪交下,直言:“我要参战,我要上战场”。

长津湖战役之后,监狱里要求战犯们学习和理解每一场战斗,表现积极的战犯,如杜聿明、杨伯涛、王耀武、吴绍周等人,还专门成立一个“抗美援朝兴趣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他们多年的作战经验,和对美军装备,朝鲜地形的研究来分析双方作战的特点,或是复盘每一场失败的战斗,并找到主要原因,或是提出改良方法。

如此,即使他们不被允许去战场上戴罪立功,也一样能在幕后为志愿军战士,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曾几何时,美军的军事文献当中曾记录过长津湖作战时的场景:那些志愿军好像对美军秘集的火网并不害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排冲刺的志愿军倒下了,第二排接着冲,第二排倒下了,第三排跨过那些战友的遗体,接着冲,有时候他们也会突然消失,但不是因为他们在躲避,而是粮食补给不足,使他们不得不想办法填饱肚子。

2021年,长津湖战争的幸存者,双手双脚都被冻断的87岁老人周全弟告诉众人,70多年过去了,他的心里依然有两个遗憾:

第一,16岁的他没能抵抗得了严寒,没能站起身同战友们一起冲上去杀敌,而是晕倒在了雪地里。

第二,不嫌弃他四肢残疾,而伺候了他几十年的老伴,没享过一天福便去世了,是他一生的伤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这位幸存者的遭遇,只是数百万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缩影,但他们的存在始终在警醒着世人,战争有多可怕。

同时也从侧面告诉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的祖辈壮年时的家国信仰有多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回过头来,看一看那些被俘虏的国民党高官,抛开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种种表现来看,在抗日战场上,哪个不是实打实的民族英雄?他们能为志愿军流泪,主动申请上战场,就说明了,“立场”从不能改变中国人的血性,“阵营”也从不是影响国人一致对外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