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国内的形势,我国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部队迫在眉睫。俗话说:兵在精不在多。因此中央军委决定大规模精简军队,裁撤冗员,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在此前提下,军区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原来的6大军区扩充为12大军区,分管不同的区域。武汉军区由原中南军区所辖的湖北军区改编而成,下辖湖北省军区与河南省军区,领导和指挥河南、湖北两省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那么,1955年授衔时,武汉军区各位领导都是谁?分别被授予什么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人。他从小体味人间疾苦,立志改变黑暗残酷的现实。成年后,陈再道参加大别山南麓秋收暴动,走上了革命的征程。他在历次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抗战前夕已经升任红4军军长。抗战爆发后,陈再道担任陈赓的副手,带出了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八路军第386旅。建国后,陈再道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军区政治委员王任重,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他和解放军绝大多数高级将领一样,出身贫苦世家,自幼饱经磨难。16岁读书期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王任重主要从事党政工作,历任津南工委委员,冀地区党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党组书记,区党委副书记,代理书记。建国后担任武汉市委第一书记,武汉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没有被授予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李迎希,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吴河乡甲畈村花明楼组。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人民军队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开创局面的风格。在解放战争中,李迎希担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参谋长。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徐南阻击战。建国后,李迎希历任军委工程兵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张广才,湖北黄陂人。他出生在被地主压迫的贫寒家庭,很早就离开家乡四处谋生。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他养成了勤劳俭朴依靠集体、敢于斗争的性格。在从军生涯中,张广才不分职务高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部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建国后,张广才担任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谭甫仁,广东仁化人。他是仁化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以来资历最深、军衔最高的一位领导人。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养成了认真负责,刻苦积极的良好习惯。解放战争中,谭甫仁担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副政治委员,率部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多次战役战斗。建国后,他担任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叶明,四川省成都市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年满20岁的叶明,跟随谢富治上将,在陕南一带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游击战争,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经验。他工作积极,思想严谨,从抗日战争开始,就一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建国后,叶明历任第4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