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东北制药近年来在经营策略有所变动,大幅缩减经营成本,其中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降幅最为明显,在该模式之下,成本控制或是东北制药近年来的发展的主旋律。
近日,东北制药的一纸公告再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该公告披露,公司女副总郑伟因个人原因递交了辞呈,卸任其担任的全部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郑伟辞职并非个例,这是东北制药今年以来的第四次高管变动。2024年1月18日,公司董秘蔡洋由于个人原因离职;2024年3月30日,孙景成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2024年6月20日,财务总监宋家纶不再担任代理董事会秘书,取而代之的是阎小佳。
高层接连离任,宛如多米诺骨牌般连锁反应,让市场不禁怀疑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另外由此产生的影响也不可估量。对内,一方面会削弱员工士气、破坏团队凝聚力,另一方面会损害企业战略的稳定性。对外,可能会引起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稳定性的警觉。
高管离职原因扑朔迷离
公开资料显示,郑伟于1981 年出生,曾担任历任辽宁报刊传媒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等职。2021 年 3 月开始加入东北制药。
乍看之下郑伟的个人背景似乎与医药行业并无太多交集。但在当下的商业格局中,高管跨行跳槽并不罕见,尤其是在企业在追求多元化管理团队打造的需求驱动之下。然而,她在东北制药的任期尚未满四年,属非正常离任,其背后的故事也是备受市场揣测。
据公司年报显示,郑伟的年薪在2023年达到了89.09万元,较2022年增长了约37%,这在医药行业内已算得上是高薪酬水平。此外,她还持有公司股票1,093,700股,按照2024年10月17日的股价计算,其持股市值接近500万元。显然,福利待遇并非其离职根本原因。
另外,东北制药近年来在经营策略有所变动,大幅缩减经营成本,其中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降幅最为明显,在该模式之下,成本控制或是东北制药近年来的发展的主旋律。
东北制药业绩停滞、研发陷入困境
东北制药自2018年开始踏上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征程。截至2024年上半年,方大系牢牢掌握了东北制药超过半数的股份,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
然而,方大系的接手似乎并未给东北制药带来预期的业绩腾飞。2024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降7.50%,尽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逆势实现了16.25%的增长。显然,利润增长并非主营业务的驱动,而是公司的成本控制在发挥作用。
财报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东北制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皆较上年同期减少,下滑幅度分别为34.77%、24.86%。另外,从销售费用的构成中可以发现,销售服务费用大幅降低,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84亿元,降幅约39%。降低营销费用,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北制药当下的发展现状,即产品市场需求正逐步减缓,对其而言,继续盲目增大市场销售费用似乎已成为一项低性价比的投资。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另外,研发支出的表现同样令人担忧。2024年上半年东北制药一共投入4536万的研发费用,仅占营收的1%,相较去年同期降低20%。并且资本化研发支出仅有937万,仅占总研发支出的20.66%。在医药行业中,作为企业的生命线,研发能力是驱动未来增长的关键引擎,东北制药逆势降低研发费用或将继续影响其营收规模。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另外,随着加快审评审批、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鼓励创新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创新药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创新药研发同质化竞争严重,而且创新研发投入高、周期长、失败风险高,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大规模投入加大了企业的创新研发风险,激烈的价格竞争也使得部分大宗原料药市场价格持续走低。
在新品研发方面,东北制药即使有新收购的鼎成肽源带来了治疗癌症的希望,但其上百万的单次注射费用让普通患者望而却步。鼎成肽源自身也陷入经营亏损,净资产为负,对东北制药的贡献微乎其微。此外,东北制药也面临监管方面的挑战。近年来东北制药曾因为垄断左卡尼汀原料药被监管重罚1.33亿元,其企业形象也受到较大影响。
如今,随着以郑伟为代表的高管频繁的离职,东北制药这种降低成本的运作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此外,数据显示,自2019年起,东北制药的在职员工数量逐年递减,从7826人降至6214人,这一趋势无疑透露出公司人员加速流动的现状。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高级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和股价表现,或许,东北制药需要重新平衡其战略,方能重新获取市场信心。
编辑 | 吴雪
NEWS
NEWS TODAY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