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在全国抗日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国民党突然调转枪口,对新四军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在变故发生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牺牲。
而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带少部分战士突围出来后,为了不拖累大家,竟举枪自尽。后来,他唯一的儿子成为少将。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袁国平同志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自尽的?
老蒋的心思
1936年,在“西安事变”发生后,老蒋终于放弃“攘外必先安内”这一谬论,并同意了我党提出的“全国统一抗战”这一正确理念。
但对于老蒋来说,这只是一时的妥协,他心中依旧没有放弃针对我党。
因此,从两党合作开始到结束,他便“小动作”不断,一直在暗中制造两党“摩擦”。
在抗战之初,他便在军队改编上大做文章,不仅只给我军三个师的编制,还故意克扣军饷。
尽管如此,我军为了团结抗日,还是默默承受了这种不公平待遇,对他一再退让。
毛主席也利用自己的智谋,完美化解了老蒋一次次的刁难。
编制少了,主席便安排剩下的士兵进入抗大学习;没有军饷,主席便带着大家搞大生产,联系群众,补充物资。
在战士们的努力下,事情并未像老蒋预想的那样发展,我军的有生力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规模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我国的群众基础也越来越扎实。在老蒋分心,琢磨着如何对付我军时,我军则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抗日中。
在抗日时期,老百姓承认并拥护的,只有八路军和新四军。
那时出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一见到国民党军队,大部分老百姓都是家家户户闭门不出,像防日军似的防着他们。
但只要一听到八路军或新四军要过来,百姓们便开始提前架锅烧火,准备将家中所有粮食都拿出来,招待战士们。
不可否认的是,在那段艰难的时期,多亏人民群众的帮助,我军才能与敌人抗争这么多年。
也正因如此,我军与人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这显然不是老蒋愿意看到的。
随着我军发展得越来越好,他的心思也彻底从抗日转移到“对抗”我军上。
老蒋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给予我军重创的机会。
很快,这个“机会”便来临了。
惨烈的“皖南事变”
1941年,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二战的形势也发生巨变。
日军为集中精力进攻太平洋地区,急于结束在我国的战斗。因此,他们开始联合德国对国民党进行诱降。
而英、美等国则需要我国牵制日本,于是也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拉拢国民党。
这就给了老蒋一种,他能够把握世界全局的错觉。
于是他再也不愿掩饰自己对我军的恶意,随即策划了更大的阴谋。
不久后,他秘密与日军达成合作,企图与其配合围攻我军。
在他的示意下,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白崇禧紧急致电新四军军长叶挺,要求他立即率部,前往黄河以北。
这种要求显然是无理的,一开始,中央领导人们据理力争,希望他们能顾全抗日大局。
但老蒋态度非常强硬,声称我军若是不立即行动,便是“破坏团结”,到时全国究竟还能不能统一抗日,他就不能保证了。
其实在统一抗日的这几年里,我军面对的这种无理要求数不胜数,无非就是老蒋怕自己的政权受到威胁。
于是,为了大局着想,我军再一次妥协了。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前方竟有更大的危险等着众人。
在接到北移的指示后,新四军军长叶挺与副军长项英,便带着所属部队,共9000余人出发了。
部队浩浩荡荡,从皖南一路行到安徽泾县。在这一路上,百姓们夹道欢送,给了这支失意的部队莫大的勇气,
然而,就在战士们斗志昂扬地进发到茂林地区时,早就埋伏在此的国民党军队,突然对我军展开进攻。
对方有7个师,总共八万余人,是我军人数的八倍还多。
我军瞬间陷入危机,叶挺军长立即率部进行突围。然而,在敌人的重重夹击下,战士们奋力作战却还是受到重创。
在短短一个小时内,我军便死伤过半。
危急关头,叶挺军长孤身入敌营,打算与对方进行谈判,为战士们争取一线生机。
却不想,他刚一见到顾祝同,便被扣押下来,对方根本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
然而,即使叶挺被困,敌人依旧没有停战的想法,他们趁着我军群龙无首之际,加紧了对我军的攻击。
经过一番恶战后,队伍被打散,部队与部队之间也彻底失去联系。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带着几百名战士突围出来后,连忙吩咐一旁的战士:“快去找项副军长,一定要联系上他们!”
然而,袁国平焦急地等了半天,却只等来战士泪流满面地跑回来:“报告主任,项副军长,他牺牲了!”
“绝不做俘虏”
听闻这个噩耗后,一众将士们纷纷痛哭起来。
但其实当时项英还并未牺牲,他与副参谋长周子昆带着一支部队突围后,便秘密转移了,之后才牺牲。
但此时的袁国平并不知情,敌人为了迷惑他们,故意放出项英已身亡的消息。
战士们信以为真,悲痛不已,斗志也被削弱一层。
而袁国平自知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他立即振作起来,将被打散的部队重新召集起来,指挥众人继续向北突围。
为了鼓舞士气,袁国平身先士卒,冲锋在战斗前沿。
战士们想贴身保护他,却被他回绝:“我现在和你们一样,都是作战的战士,如果我牺牲了,你们也要继续战斗下去!”
战士们深受鼓舞,随即便勇猛地杀进敌营。
敌人的枪林弹雨铺天盖地倾泻而来,袁国平奋勇杀敌却还是身中数弹。
就在他强撑着战斗时,一枚子弹正中他的左胸,袁国平身子一歪,一头从山坡栽进沟底。
战士们大惊,纷纷呼喊着:“袁主任!”
战斗一直持续到后半夜才暂歇,卫士连副连长李甫赶忙带着人去寻找袁国平的踪迹。
终于,在离阵地六七里远的周家山洼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袁国平。
战士们连忙上前,想将他背起来。袁国平却费力地摆摆手道:“你们走你们的,不要管我,快突围出去!”
李甫流下心酸的眼泪:“袁主任,您就别说话了,我们是不会扔下您不管的!”
说罢,大家简单为他处理了伤口,之后便轮流背着他继续突围。
众人一边战斗,一边行军。敌人时不时地便会进行偷袭,战士们奋力抵抗,伤亡惨重。
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没有放弃袁国平。
就这样,在艰难地行走了一个晚上后,大家成功到达章家渡。
这里水深到胸,四周既没有船只,也没有木筏,战士们只能将袁国平抬在肩上,徒步过河,到了水深的地方,大家就将他举到头顶。
不幸的是,就在大家艰难过河时,岸边的敌人突然察觉到动静,立马对我军展开扫射。
战士们在水中既要保护袁国平,又要抵抗敌人的攻击,很多人都因此牺牲了。
袁国平几次掉进水里,却又一次次被战士们捞起。这条仅两三百米宽的河水,大家却用了40分钟才走完。
到达岸边时,河水已经被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一百多人也只剩下三十多人。
看着眼前的惨景,袁国平除了流泪却什么都做不了。
随后,大家来到一个荒废的庙前休息,战士们经过多日的恶战已经精疲力尽,他们背靠着墙便进入了梦乡。
袁国平对着想要重新为他包扎伤口的李甫摇摇头,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出最后的请求:“你们走吧,向组织上替我汇报……”
李甫听后却转过身去,努力仰头将眼泪憋了回去:“袁主任,我们绝不会抛下你,要走一起走!”
袁国平看着自己的战士们,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最后他慢慢摸出腰间的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
“袁主任!”
随着一声枪响,战士们瞬间被惊醒,但他们却只看到了已经倒地不起的袁国平,以及趴在地上痛哭不止的李甫。
袁国平牺牲时,年仅35岁。战士们暂时将他安葬后,便又踏上了战斗之路。
直到1955年,在中央的安排下,他的骨灰才从茂林被迁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重新安葬。
袁国平同志出生于湖南邵东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便立志要从军报国,后来考上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主席是校友。
从北伐战争到创立东江革命根据地,再到抗日战争,袁国平一直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国家呕心沥血着。
从选择革命道路的那一刻起,他便已经做好了付出生命的准备。
在教导战士们时,他时常说:“如果有100发子弹,99发要用在敌人身上,最后一发应留给自己,绝不做俘虏!”
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终于实现了当初的诺言。
袁国平同志牺牲在皖南,因此他的家人对曾帮助新四军突围的皖南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袁国平唯一的儿子袁振威,乳名便叫皖南,家人给他起这个名字,就是为了不让他忘记皖南人民,不忘记这段历史。
袁振威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替父亲完成他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他努力上进,后来成为了一名解放军少将,并一直为国家的建设事业默默付出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