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不仅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校园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化提供了重要指导。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校园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各地各校应以此为契机,深度解读意见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校应急响应机制,全面提升校园应急管理水平。以下是基于意见内容整理的一些校园应急管理工作建议,供大家参考借鉴:
01提升应急管理组织指挥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健全学校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依法依规开展巡查巡护、隐患排查、信息传递、先期处置、组织师生疏散撤离以及应急知识宣传普及等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加强与辖区公安、消防、医院等单位的联系对接,建立高效“防”和“救”的应急协同机制,形成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
02提高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强化智能监测预警
进一步完善监测手段,提高预警精准度,特别是在学校重点区域加强实时监测,实现从人防、技防向智防的转变。同时,畅通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预警信息通过电话、短信、APP等多种方式直达责任人,应急响应指令通过应急广播、校园大屏及时传达至师生,全面提升校园应急响应速度。
做实隐患排查治理
配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重点检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风险进行分级管控,突出管理重点,做好日常巡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根据实际情况引进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制度化巡查、网格式管理、全员参与的闭环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
广泛开展教育宣传
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活动,采取案例警示、模拟仿真、体验互动、文艺作品等形式,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智能联动学校现有电子白板、校园广播、校园大屏等设备系统,推行“1530”安全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师生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03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管理
建立人员选配、值班备勤、应急响应、指挥调度、训练演练等制度,组建由专业救援人员、医疗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组成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处置快捷”的应急救援队伍,聘请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专业人员为学校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04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预案编制和演练
结合学校涉及到的风险类型及影响范围,编制并修订本校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制定重点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事故应急处置卡,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应对措施。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校每月、幼儿园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同时,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的次数。为将演练活动做实做细,学校应提前制定周密的应急演练方案,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分工以及各班级的疏散路线和安全区。
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告
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主体、范围、内容、时限、流程和工作纪律。确保一旦有事,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报告,控制事态、妥善处置,坚决杜绝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现象的发生。
开展先期处置
升级学校现有物联设备,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提高响应速度。灾害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疏散,救早救小救初期。就近启用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根据需要申请上级增援并配合做好救援工作。
05做好应急物资保障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得出学校的应急资源需求,与本校现有内外部应急资源对比,补足必要的物资和设备,确保在紧急状况发生时能够迅速且有效地做出响应。同时,建立定期维护与更新机制,确保应急物资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06开展应急管理能力评估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遵循突发事件的基本规律,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构建校园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引入信息化评估系统,通过定期排查、任务填报、日常数据采集等方式,实现对评估指标的动态监测与分析。全面摸底并总结区域内各校的应急管理工作现状,依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优化区域应急管理措施,有效提升整体校园应急管理水平。
截止目前,学安已为陕西、宁夏、青海等7省教育厅,广州、青岛、宁波、郑州等1500余个教育局建设官方平台,覆盖全国6.5万余所学校、3800多万师生用户,学安体系广受市场好评!
平安校园热线:400-651-5899!竭诚为您服务,期待您的咨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