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对全球化时代中个体身份认同的探讨。不止如此,“处处都是外人”与威尼斯这座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威尼斯,一度是地中海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与商业中心,如今因旅游业的繁荣而面临着自身的矛盾:常住人口仅5万人,每到旺季,单日游客量却高达16.5万人。这样的背景,让双年展的主题在这座城市中更具象征意义。无论是作为过客,还是本地居民,威尼斯处处充满着“外人”的身影,而这种身份的流动性和多样性正是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所要深入探讨的核心议题。
本届双年展以现代中心(Nucleo Contemporaneo)和历史中心(Nucleo Storico)为主展区,汇聚了来自全球的艺术家与作品。参展国家数量达86个,其中首次亮相的贝宁、东帝汶等国家让人们看到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声音。在全球动荡与不安的背景下,双年展各国展馆都力求以艺术构建同理心与理解,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的展览,更是一次人类共同命运的探讨。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展馆分布于绿城花园、军械库以及威尼斯市中心的历史展馆中。想要仔仔细细地全部看完,或许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并非专业的艺术爱好者,建议提前做好功课,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展馆,聚焦亮点进行参观。
威尼斯双年展的第一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国人最关注的中国馆。此次中国馆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2024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8个必看展馆之一。展览分为“集”和“传”两部分,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数字档案,以及从这些文物中汲取灵感的当代作品,通过现代媒介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优雅地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传统与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的连续性”,为全球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中国艺术家们通过现代媒介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展现了对全球化时代中国身份的探讨,以及在文化变迁中的自我认知。这些作品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文化的全新视角。
澳大利亚馆凭借其深刻的主题“乡土乡亲”(Kith and Kin)摘得了“金狮奖最佳国家馆”的桂冠。澳大利亚艺术家阿奇·摩尔(Archie Moore)的作品以黑板粉笔壁画形式,追溯了卡米拉罗伊人(Kamilaroi)和比干布尔人(Bigambul)长达65000多年的历史。作品不仅展示了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的古老与珍贵,同时也提醒着人们对这段文化遗产的遗忘与忽视。展览通过历史的叙述揭示了知识的传承与殖民历史带来的创伤,力图通过重拾土著语言与文化,探讨身份认同与历史修复的可能性。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有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非常值得一看。比如日本馆中雕塑家毛利·悠子(Yuko Mohri)展出的一系列由管道和垃圾组成的装置。作品由管道和废弃物组成,水流穿过这些物体,带动风铃轻响、盆落下、橡胶管轻颤,宛如一套奇特的乐器,时而发出轻柔的声响。她巧妙地将电极连接到正在腐烂的水果中,将其中的水分转化为信号,随着水流的变化,整个展厅内的灯光随之闪烁。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东京地铁为防止漏水问题扩大而进行的临时修复,毛利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将这些维护与修补的努力转变为一件充满隐喻的艺术作品,揭示了人类在应对错漏时的无尽补救。
来到威尼斯,不止展馆内各国最先锋的思潮和艺术,这座独特的水上城市本身就是一件不容错过的艺术品。除了观双年展,还可以漫步于威尼斯的街巷,感受这座几近沉没的水城散发出的荣光。
漫步威尼斯老城,乘坐贡多拉穿梭在水道间,欣赏那些静静伫立在水上的房屋与教堂,从圣马可广场到叹息桥,每一处角落都诉说着威尼斯昔日的辉煌。途径威尼斯大运河,跳下船,走进旁边的佩姬·古根海姆美术馆,这座美术馆曾是美国艺术收藏家佩姬·古根海姆的私人豪宅,馆内陈列了毕加索、达利、布朗库西等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
在参观完这些经典作品后,你还可以走出美术馆,来到宅邸河边的露台,欣赏威尼斯声名远扬的金色日落。夕阳洒在水面上,金色的波光与美术馆的现代气息交织,历史的厚重与城市的优雅扑面而来,繁华如梦,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成为永恒。
图片:Google / Pinterest /网图(侵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