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军装颜色,只有灰色?首长穿的都不一样
在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中,八路军的形象是比较一致的,基本就是布军帽和灰军装。如果有的电视剧中出现了身着黄绿色军装或土黄色军装的八路军,那也不要奇怪,因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当时八路军的军装本就不单单限于是一种色调。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初定的编制人数为45000人。
当时国府对八路军的供给原则是基本不发武器,弹药少发或不发,而对于编制内的军饷和服装虽有拖欠,但起码还是能发到手的(虽然服装发不全),直到1941年后彻底停发了所有经费、被服及弹药,反过来还对八路军实施军事和经济封锁。
以八路军1937年度领到的被装为例,计有:
草黄色单衣单裤6万件、草黄军帽4.5万顶、草黄绑腿4.5万双、草黄衬衣裤4.5万套;灰棉军衣裤4.4万套、灰步军帽4.2万顶、灰布绑腿4.2万双、白衬衣裤4.2万套、棉大衣2.1万件、棉背心1.35万件、军毯6.2万床、干粮袋3万个、水壶3万个,另有军鞋等部分物资发代金9万法币自己采购。
从这些被服来看,在夏季佩戴草黄色军帽和军服,在冬季则是灰色军帽和军服,军帽军服样式都是国军标准服装。也就是说八路军从最开始抗战时,其实军装就有两种颜色的,即草黄色和灰色。
不过从发放的军装数量再比对八路军编制的45000人兵力数来看,其实是缺不少物资的。如冬装数量就不足以每人一套,干粮袋、水壶等也不足以每人发一个。
八路军在华北抗战后,部队规模逐步扩大,而从国府领到的军装是有限的,另外在作战、训练中还有大量消耗,新部队的军装如何落实就得靠自己解决了。
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抗战之初兵力为1700余人,到1937年底,独立团已经发展到了7000多人。为了给新战士发齐军装,部队在收复的灵丘、广灵、浑源、涞源等县收购棉花、布匹,由供给处组织当地裁缝,解决了新部队的冬装问题。
其他八路军部队的被装在全面抗战之初也大抵如此解决,如120师在1937年冬,由关向应政委亲自出面,带着供给部长、宣传部长和军需科长将山西临县商人的布匹全部买下,再动员当地裁缝缝制冬装,解决了120师在1937年冬季的过冬问题。
这一时期处于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日军主要控制核心城镇和铁路公路干线,急于向中国内陆地区推进,其对于占领区的控制和压榨才刚刚开始。故而八路军可以在城镇买到布匹,并缝制军装装备部队,因此此时八路军军装的质量还是较好的。
1938年日军攻占武汉后停止了向国统区的大规模进攻,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军除以一部主力与国军主力对峙外,大批军队开入占领区稳固其统治。日军按照“以战养战”的政策,在占领区大肆扩充伪军、建立伪组织,极力压榨控制区的人力、物力、财力。
同时日军对八路军展开大规模的“扫荡”,以打击八路军的武装力量,摧毁根据地的人力物力资源;另外日军还对八路军实施经济封锁,以断绝八路军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八路军不仅没有被消灭,反倒在华北民众的支持下规模不断扩大。
在1938年,八路军的兵力扩充到了18万人;1939年,八路军兵力又扩充到了27万人;1940年,八路军兵力增加到了40万人。
一方面八路军的兵力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日军对八路军军事和经济攻势日趋频繁,八路军的军装如何解决就成了大问题。
在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八路军无法统一全军的服装,只能由各战略区自行规定所在区域的军装。
晋察冀军区成立后,部队规模迅速扩大,但是买到的布匹在制作军装过程中染色却屡屡失败。
这时阜平县南街的老百姓听闻是八路军要做军装,于是献出了祖传的染色秘方:将春天收获的槐花碾碎后,与染料搅拌调匀,这样染出来的布匹不仅不容易掉色(相对来说而已,掉色后会成为灰白色),而且色调还比较纯正。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当时还非常高兴地说:
黄色寓意着我们是黄河的子孙,中华民族的脊梁;绿色,则是生命长青的象征。身着黄绿色军装的子弟兵,将象征着如鱼得水,在华北的群山、丛林、青纱帐展开一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殊死斗争。
在当时,晋察冀军区的八路军的黄绿色军装是比较适合华北地区山地、平原作战环境的,因此当1940年聂荣臻率南下支队与129师部队协同作战时,八路军总部及129师领导就对晋察冀八路军的军容印象深刻。
而八路军总部及与总部长期在一起的129师部队则主要是着灰色军装。
八路军总部有个被服厂,1939年时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可日产单衣400套、冬装200套;织布厂每月可织布200匹;染布厂每日可染布50到100匹。
由于原料并不是很充分,而且时常面临日军扫荡的问题,因此总部的被服厂主要是供给总部及129师部队。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就短暂地当过被服厂厂长,在他到独立团任职的时候就带了200套新军装。不过这仅仅是电视剧而已,按照八路军当时的规章制度,200套新军装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提走的。
在当时,有新军装的八路军外在形象显然更好,而服装破破烂烂的则往往被称为是“土八路”,军装问题关乎士气问题。
正规八路军对于军装的整齐、统一是非常重视的,如山东军区在被服装具规定中就说道:
被服装具是关系军队整齐化主要条件之一,军队外表之优良,服装是有决定意义的。服装整齐,军队就严整,服装不整齐,军队精神就差。这说明我们要重视服装的补充,尽量求得一致。它与作战有很大关系,是识别敌我重要先决条件。所以我们要求在服装上尽量要统一起来,做到一个战略的统一。
1944年,山东八路军规定,军装颜色要统一,要求保护色。夏季草绿色,冬季土黄色或灰色,要看平原、山地分别。
由此来看,在山东八路军的统一规定与认识中,军装有三种颜色,即草绿色、土黄色和灰色三类。而不同季节的军服颜色不一样,同样要解决布匹的染色问题。
由于1941年后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双重封锁,八路军不仅难以得到充足的布料,染色制作军装也是个难题。
比较普遍的灰军装基本是用草木灰染成的,具体办法是将白布铺好,用老百姓家烧火后的草木灰均匀铺在布上,然后泼上水用脚踩踏,再用碾子进行碾压,然后再将布匹上的杂质用水冲掉,再晾干,这样白布基本就成灰色的了。
而土黄色军装如何染色呢?
山东省金乡县的周爱莲老人曾回忆,当时先从距村里七八十里之外的羊山上挖出红土,将红土撒在铺开的白布上,泼上水后用碾子反复碾压。红泥水渗到布里后,也是冲掉杂质再晾干,基本也就染好色了。
不过这样土法上马,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固然可以将白布染色,但是质量却不能说很好,不仅染色不均匀,而且也容易褪色。
所以很多军装时间长了就斑斓不堪,色调不一,有的洗得多了就会偏白。
这一点电视剧《亮剑》中其实就体现出来了,片中八路军战士的军装色调不一,而李云龙的军装更是有些“与众不同”。
在不少抗战剧中,八路军都是衣甲鲜明,军装一尘不染,色调纯正,这显然是不大可能存在的。从这点上来说,电视剧《亮剑》连独立团团长和政委的服装都是两个色调,倒是比较符合史实。因为在当时的八路军军中,因为褪色、缝补和各区域八路军军军装染色的程度不同,军装色调可谓是五花八门。
如上文中山东八路军为什么要强调服装要尽量统一呢?恰恰就是因为不统一才会这么强调,如果本来就是清一色的作战服装,也就没有必要专门规定了。
1944年,山东东平的日伪军100余人化装成八路军偷袭我军,这些日伪军所穿的军服都是清一色纯正的灰布军装。当地的地方武装哪里见过这样的八路军,于是鬼子的马脚很快就露了出来,等八路军正规部队赶到,这股日伪军迅即被全歼,崭新的灰布军装反倒被八路军给缴获了。
而八路军在对日伪军的作战中,打了胜仗后也要收集其军装、大衣。
为什么说敌后抗战艰难呢?连敌人尸体上的衣服都要收集起来自己用,这仗能不艰难吗?
当然了缴获日军军装后也不能随便穿,全面抗战初期115师师长林彪就是身着一件日式军大衣被晋绥军误击的。因此八路军各部除了留一部分日伪军军装以备化妆袭击外,其余的都要染色后自己用。至于军大衣等往往还要上缴,以备统一支配。
因为八路军在日占区作战,条件极为艰难,即便是军服的开支都是很大的负担,如山东八路军在1943年的军服被装开支一度占到了经费总开支的74%,因此八路军极其强调节约服装和以旧换新。
当时规定原则上发一件新的,就要回收一件旧的,收回的旧物要充分利用,如做鞋里鞋底等。为了严格经费落实,被服预决算分每冬夏两季,服装统计表每年进行两次,并建立临时性点验机制,以加强部队对服装爱护保管。
而具体到发放军服时,也严格限制了数量,山东八路军在抗战后期每名战士在被服装具的标准是:
夏季每人军衣2套、军帽1顶、冬季每人棉军装1套、棉帽1顶、棉被1床、战斗部队每10人1件大衣。袜子每人每年2双、毛巾2条、布鞋6双(山地7双)、裹腿1副、米袋1条。
请注意,这时已经是抗战形势好转,根据地渡过最艰难阶段之后的情况,而在之前几年则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1940年,晋察冀八路军专门发文要求保存冬衣,以求将棉衣多穿一年。文章中提到:
在现阶段的敌后抗战,为了战胜敌人,必须想尽各种办法去克服已有的或可能带来的一切困难,特别是财政经济上的困难。要想克服这些困难,主要就依靠于自力更生。在这个原则下,节约运动和生产运动,就跟拿枪杆去打敌人有着同样重大的意义!
1943年初,八路军的艰难状况依旧没能得到改观。
晋察冀八路军则规定:今年老战士与干部只发一套夏衣,新战士发两套。各部队首长和供给机关干部要检查干部战士现有的军装情况,如有2到3套单衣者,即不领或只领一件上衣或一条裤补助。
也就是说在军装的供应上,此时已经到了极端困难的时期,干部战士们能有完好的军装穿就不错了。
为了减轻对根据地的负担,八路军一方面节约布匹,另一方面也号召缝补旧军装。
注:此图拍摄于解放战争后期,从左至右依次为赵寿山、张宗逊、彭德怀、甘泗淇,四位首长军装颜色仍各不相同
当时八路军总部的彭总都是身着缝补衣服,而各级干部带头节约,首长们穿掉色、缝补衣服为普遍现象,有限的新军装尽可能优先供给新战士。
就是在这种艰难情况下,八路军坚持到了抗战的胜利,期间种种艰辛,实在难以为今天的人们所想象。甚至在抗战胜利后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军装都是不统一的,各种颜色的都有。
直到1948年12月,才对全军的军服式样、颜色、尺寸做出了统一规定,并在随后的1949年逐步换装,至此人民军队在军服颜色、样式上才归于统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