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在文中最后评价:“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指出诸葛亮连年发动战争,却不能成功,原因在于不善将略,没有应敌之才。
唐朝初期,李世民、魏征、房玄龄等都是诸葛亮粉丝,见不得陈寿贬低心中偶像,于是房玄龄在编修《晋书·陈寿传》时隆重转载:
显然,房玄龄在承认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之余,指出陈寿不仅有索米立传之劣迹,史德或有缺陷,而且还因私废公、挟私报复,因为诸葛亮对其父施以髡刑,于是他就在史书上贬低诸葛亮。打击一个人的作品,质疑其人品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古人非常擅长此道。
中国人重史,崇拜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喜欢直笔的董狐、宫刑的司马迁,对于人品有缺的史家,往往会给予鄙视。因此,《晋书》的这一段记载,尽管不能完全推翻陈寿的史学成就,却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不免看轻陈寿,于是由于这一段话,千百年来陈寿的形象备受影响。
然而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晋书》这一段转载是否可信?事实上,陈寿索米与父亲被髡而贬低诸葛亮的“劣迹”,纯属子虚乌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学者李小树在《陈寿“谤议”诸葛亮质疑》一文中击破谎言,还了陈寿一个公道。
根据史书记载,丁仪、丁廙是魏国名人,陈寿对他们儿子说:给我千斛米,我就给你们父亲做佳传。用现在话说,这是有偿写史,如果确有其事,陈寿人品必有问题。
曹操时期,丞相府基本分为两个阵营,一方是曹丕一方是曹植,双方争斗不休,丁仪、丁廙是曹植部下。曹丕胜出之后,随后就展开报复,先将曹植贬为安乡侯,后将丁仪、丁廙兄弟二人及两家男子全部处死,《资治通鉴》记载:“诛右刺奸掾沛国丁仪及弟黄门侍郎并其男口,皆植之党也。”
可见,曹丕继位之后,不仅杀了丁仪、丁廙,还斩草除根,将其男性亲属全部杀了。既然如此,既然如此陈寿如何“谓其子”索米?
显然,陈寿索米立传破绽过于明显,纯属时人虚构,清朝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就指出:“《晋书》谓索米不得不为立传,此最无识之言。”
根据史书记载,陈寿之父是马谡参军,因为马谡兵败街亭,于是受到连坐,被判髡刑,遭到诸葛亮的处罚与羞辱,又因陈寿受到诸葛瞻的轻视,所以陈寿为诸葛亮立传时,就说诸葛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
与“索米立传”相比,陈寿“因父贬亮”虽然没有直接史料表明其虚构,但这一记载中的破绽至少有二个。
一,陈寿之父职位不可能是参军
封建时代,等级森严,不同级别的官员在服装、称呼方面都不同,以示上下尊卑。如果陈寿之父职位是参军,那么马谡职位就不可能是参军,按照参军的参谋军务之本义与级别,马谡应该是级别较高的将军才符合逻辑。
刘备临死之前,指出马谡“不可大用”,诸葛亮不以为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马谡职务是丞相府参军。
建平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任命马谡为先锋,但头衔还是参军。街亭之战后,《王平传》记载:“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这一段话尤其需要注意,陈寿没有把“将军”二字放在马谡前面,而是放在了张休、李盛前面,如果马谡是将军的话,那么行文应该是“亮既诛将军马谡、张休、李盛”才对。因此,马谡至死时的职务还是参军。
不过,《三国志·郭准传》中记载“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马谡成为将军之后,部下能否拥有参军一职呢?其实还是不能,原因很简单,高级别的将军都有前缀,比如“后将军”、“镇西将军”等,低级别的将军才简称“将军”,所以马谡即便是将军,也只是低级别的将军,其编制中没有参军一职。同时,诸葛亮以治军严谨、执法严明著称,不可能破格给予低级别“将军”的马谡一个参军部下。
无论马谡是参军,还是将军,按照当时情况来看,都不可能拥有一个参军部下,所以“因父贬低孔明”中的陈寿之父职位不可信。
二,陈寿之父不可能遭到髡刑
228年,爆发街亭之战,同年大约6月份马谡被处死。按照《晋书》记载,陈寿之父这一年6、7月遭到髡刑。
所谓髡刑,就是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还要服刑五年,即秦汉时期的“髡刑,五岁刑”。《魏略》记载,曹操时期延续了这一刑罚,汉献帝时“凌为长,遇事,髡刑五岁,当道扫除”。刘备志在恢复汉室,各种制度沿袭东汉,因此蜀国髡刑也不会例外。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执政期间,没有颁布过赦免令,而诸葛亮死于234年,因此陈寿之父应该是满刑,大约在233年6-7月份刑满释放。
陈寿大约出生于232年或233年,最迟是233年12月出生。这里就出现一个悖论,陈寿之父233年6-7月份才被释放,陈寿如何如何在232年或233年出生?显然不符合生育规律。
综上可见,“索米立传”、“父受连坐而髡刑”纯属子虚乌有,应是时人编造。因此,即便说陈寿贬低了诸葛亮,其原因也不可能是虚构的“索米立传”、“父受髡刑”,学者李小树就指出:“陈寿父亲没有受过唐修《晋书》中所说的诸葛亮的处罚与污辱,陈寿因而不可能以所谓‘父辱’这一并不存在的私怨而‘厚诬’、‘谤议’诸葛亮。”
令人好奇的是,谁会诋毁陈寿呢?《华阳国志·陈寿传》记载:“时梓潼李骧......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华阳国志·李传》记载:“寿良、李骧与陈寿祚相长短,宓公议其得失,而切责之。”因此,陈寿的这些“劣迹”,极有可能就是翻脸的朋友编造,用来诋毁陈寿,由此也可见交友须慎重,当年好友未来或成敌人。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陈寿“谤议”诸葛亮质疑》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