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4岁的国药集团究竟有多能打?

就营收规模而言,国药集团是全球制药企业的翘楚。

在2024《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以超6800亿元人民币的总营收,位列榜单的第112位。

在国药集团身后的是952亿美元营收的美国强生公司(115位),673亿美元的罗氏制药(197位)、601亿美元的默沙东(229位)、585亿美元的辉瑞(236位)等等一众MNC药企。

除了国药集团外,上药集团和广药集团也挤进了《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分列第411和417位,但与遥遥领先的国药集团相比,无论身位还是规模都相差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肽脸》整理制图

这家平津战役时的四野药材处,何以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医药工业的带头大哥?在国改深化与新国九条的市场环境中,国药集团又将会怎样整合产业资源继续做大做强?

“国”字头下,集中国医药流通的绝对王者、国内最大的药品及医疗保健产品分销商、医药供应链服务的国药集团又是否能成为中国医药产业挥斥方遒全球市场的中国式MNC?

壹|天命国药

带头大哥的养成史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以生命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国药集团旗下有1700余家成员企业,包括国药控股(01099.HK)、国药股份(600511.SH)、国药一致000028.SZ)、国药现代(600420.SH)、太极集团(600129.SH)等9家上市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华福证券

在国内,恐怕没有哪家专业化医药公司像国药集团一样根正苗红了。国药集团成立伊始,就承载着特殊的使命。

国药集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东北医药总公司。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原政务院批准在东北医药总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医药公司。

同年8月1日建军节,中国医药公司在天津正式成立,其任务为统一领导全国医药的购销和生产,推动中国医药实业的发展。

国药集团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和国家医药产业发展深度捆绑的辉煌史诗,也是中央企业把握历史机遇与时代红利的最佳代表。

1997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整顿与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彼时,中国医药流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国药集团所从事的全国药品调拨业务被取消,且政企脱钩时大部分优势资源被划归地方,国药集团的综合实力远不如上海医药集团、北京医药集团等地方企业。

1998年,伴随着中央机构改革的大趋势,中国医药(集团)公司联合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武汉医药设计院、重庆医药设计院等共7家单位,在当年底组建成立国药集团。

嫩芽抽新枝,国药集团的故事由此正式开启

当时的国药集团总资产为34.59亿元,年销售总额为52亿元,利润总额为9200万元,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不到1%,前有资金雄厚的跨国公司,后有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国药集团日子并不好过。

但第二年,机会就来了。

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印发《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提出“允许并鼓励各行各业、各种经济成分以兼并、重组、联合等多种方式参资入股医药流通企业”,药品批发行业正式向民营企业开放。

在股份制改革的大背景下,1999年12月国药集团整合旗下优质资源,将本部药品经营性资产以及下属淮南第六制药厂等经营性资产投入成立“国药股份”。

3年后的2002年,国药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总股本1.33亿,成为国药集团旗下的首家A股医药商业上市公司。

仅仅又过了一年,国药集团选择了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药品流通板块进行重组,并引入民企上海复星医药作为战略投资者组建了“国药控股”。2009年,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市。

国药股份的上市,成为国药集团混改的重要节点,自此国药集团走上了国有资产资本化和企业股权多元化的道路。

2004年国药集团收购国药一致,2010年收购国药现代及天坛生物,国药集团牛刀小试。

2009年到2010年,在国务院国资委“打造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的战略指导下,国药集团完成了和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等4家央企的重组。

在此之前,国资委管理涉及医药的企业有五家,重组后只保留了国药、华润和通用技术,华润和通用技术都是综合性企业,而国药作为专业化公司,无可厚非扛起国资委打造国家医药专业化平台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互联网

自此,国药集团正式开始了其在医药产业领域更为宏大的布局。

2013年,国药集团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盈天医药”,更名为“中国中药(00570.HK)”。重组后的中国中药作为国药集团中药业务的资本运作和产业发展平台,在2013年内成功实施了对同济堂药业、天江药业等知名中药企业的并购。

此后,中国中药先后并购“一方制药”和“江阴天江”两个中药配方颗粒药企业。

2016年,国药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现代制药、国药一致同时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公告。

其中,现代制药收购国工有限、国药一心、芜湖三益、致君制药、坪山制药、国药威奇达、青海制药、新疆制药等全部或部分股权,成为在大治疗领域涵盖心血管药物、抗生素药物、全身性药物、抗肿瘤药物、麻醉精神类药物的化药大平台。

国药一致则收购国大药房、佛山南海、广东新特药、南方医贸等全部或部分股权,此后不再控股医药工业相关资产,同时新开展全国性的医药零售业务,主营业务将变为“分销+零售”的商业平台。

2019年9月,刘敬桢调任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开启了新一轮的扩张之路。

2020年,国药集团着手战略重组以中成药制造为核心业务的太极集团,同年,国药集团收购九强生物;2023年,国药集团收购卫光生物。

如今国药集团1700成员企业,覆盖科技研发、工业制造、物流分销、零售连锁、 医疗健康、工程技术、专业会展、国际经营、金融投资大健康全产业链,是真正的巨无霸。

但其扩张之路,仍在继续。

今年4月底,国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炳祥就表示,国药集团要“推进高质量并购,填补内生发展不足,全面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形成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推进高质量并购”,仔细揣摩大有文章。

贰|多核并进

“龙生九子”已成峰

国字辈的国药集团,一直以来都盛产龙头。

2023年国药集团营业收入超6800亿元,增幅超7.5%;利润总额超285亿元,增幅超9%。旗下的9家上市公司各有所长,都是各领域中的龙头企业。

医药流通领域国药控股稳坐行业头把交椅。2023年,国药控股营收5965.7亿元,在A股医药生物板块一骑绝尘,位于第二的是营收2602.95亿元的上海医药。

国药股份主营业务为药品及器械配送为主,创新服务和电商为辅,2023年营收为496.96亿元,连续3年增长,同时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批发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零售直销业务已经覆盖全国500强连锁药店和众多单体药店,直接渠道覆盖超3万多家门店,渠道延伸可覆盖22万余家终端药店。

国药一致主营药品的研发、生产,中西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生化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的批发销售和连锁零售。2023年营收754.77亿,旗下国大药房超1万家,在国内销售规模领先。

中药领域中国中药作为国药集团现代中药板块的核心平台,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王者。主营业务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和大健康5大板块,2023年营收182.22亿元。

太极集团则家喻户晓,2023年营收156.23亿元,是国内医药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大型中医药企业。代表产品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2023年销售额为22.71亿元,急支糖浆/颗粒2023年销售额为8.81亿元。

化药领域国药现代主营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以及新型制剂类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治疗领域包括抗感染、心血管、麻醉及精神、代谢及内分泌、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是国内颇具优势的缓释药技术产品生产厂家,2023年营收120.7亿元。

在门槛极高的血制品领域,国药集团更是坐拥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六大佼佼者中天坛生物和卫光生物两员大将。

天坛生物(600161.SH)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血液制品工业化生产的企业之一,国内血液制品绝对龙头;卫光生物(002880.SZ)则是国内首批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深圳市唯一的血液制品企业。

此外,国药集团还有体外诊断龙头九强生物(300406.SZ),主营业务化诊断、血凝检测、血型检测和肿瘤病理诊断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也是中国领先的临床体外诊断产品与服务供应商之一。

可以说,国药集团手中王牌众多,又都是各个领域的龙头。多核并进之下,霸气武装成就了当下国药集团这艘时代巨轮。

如今,国药集团在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的同时,仍在着力于持续内部优化。今年2月,国药集团宣布拟溢价约34.11%私有化中国中药,正式迈出整合旗下中药上市公司的关键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互联网

早在2020年,国药集团在对太极集团的相关收购报告中明确就承诺,“在本次交易完成后的五年内,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产置换、资产出售、设立合资企业、变更主营业务、资产注入、委托管理等方式,逐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按此逻辑,下一步国药集团旗下的两家血液制品公司天坛生物和卫光生物,也极有可能会进行整合,拭目以待。

内部持续整合外加大手笔并购,国药集团已经在体量上成为巨头。但通常意义上的MNC,往往需要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更出色的资本整合能力,更全面的全球市场资源配置水平、更高的管理效率及全球资源协同能力。

作为国资央企,国药集团势必责无旁贷承担起中国式MNC成长的探索任务,其发展征程上的挑战,也几乎都是国内医药企业所面临的时代命题。

叁|时代命题

中国式MNC的雄起

由于市场环境、战略重心、政策背景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药集团和全球医药MNC发展路径注定不同。

在起步背景和驱动力方面,国药集团起步具有强烈的国家战略使命,在国家的指导下发展壮大,受政策和国内市场影响较大,拓展路径也多和宏观调控有关,因此有着世界上所有MNC都不具备的强大后盾和底气。

而全球主要医药MNC通常起源于私人企业,成长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

例如,辉瑞成立于19世纪中期,是一家家族企业,最初通过抗生素业务崭露头角,后期通过研发创新和并购不断扩展业务。

在市场定位方面,国药集团市场定位主要是服务国内市场,近年来才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全球医药MNC大多从早期开始就以全球市场为目标,辉瑞、诺华、强生等公司通过不断扩展业务线,早在20世纪中期便进入多个国家市场,并通过本地化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实现了全球化扩展,因此在全球的销售和收入占比非常高。

在扩张方面,国药集团擅长垂直整合国内医药供应链,从分销、生产到研发资源,国内供应链优势突出。

全球MNC药企的扩展通常依赖两条主线:一是通过研发创新推出新的突破性药物,二是通过大规模并购整合全球医药市场。着重于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整合,确保在高附加值领域保持领先。

在研发方面,国药集团的研发能力及投入近年来逐渐增强,研发主要集中在生物制品和疫苗等领域。

据国药集团对外披露,集团2020—2023年三年累计科技投入和工业设施投入500多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创新药物研发潜力巨大。

全球MNC如辉瑞、罗氏、诺华等公司以创新药物研发为核心竞争力,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巨大,通常占总营收的15%~20%,默沙东2023年研发费用高达305亿美元,占收入的50%以上。

在管理效率方面,国药集团在国内运营的管理效率较高,特别是在分销网络上展现出了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但作为一个有着1700家子公司的庞然大物,国药集团的管理结构相对复杂,层级较多,管理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互联网

全球MNC在全球化运营、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上,建立了高度优化的管理体系,在供应链和全球协同方面的能力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当然,如果抛弃国情和市场条件去比较区别,无异于刻舟求剑。事实上,国药之所以被市场认为是中国式MNC的最佳选手,原因就在于羽翼已经接近丰满。

其中,不管是疫情期间向100个国家供应新冠疫苗,还是累计实施9国12个海外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国药集团都已经走的足够远。

接下来,如何借助国内创新药企崛起的时机,积极借助国有资本拥抱国内出色biotech,防化创新资产外流;如何在医药工业领域创新资源并购,驱动更多本土公司持续向前,也是国药集团需要思考的点。

除此之外,把中医药输出推广到海外,也是国药集团承担的又一个挑战。中国式MNC药企,一定是聚合资本、责任和时代命题的超级战舰。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涉及数据信源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或作者认为权威可信的第三方机构;本文海报设计为《多肽链》原创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