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A股一顿爆拉,搞技术面的说这是A浪之后的B浪反弹,看消息的说这是:一搏概念。

总书记在合肥考察科学城的时候说:人生能有几回搏,于是有了一搏概念,龙头是一博科技,这名字真是太对味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照这么说,看美国大选这趋势,我觉得现在可以埋伏川大智胜了,但发现已经有人去埋伏了,最近三天两个涨停板。

这些概念能涨说明市场情绪还是挺好的,大家做多的热情的那团火还没有熄灭,甚至已经影响到部分量化产品了:

10月18日,幻方作为A股规模最大的量化基金管理人,宣布未来不再搞对冲产品。

大白话解释一下:量化对冲产品在持股的同时,也持有股指期货的空头,但是十一前后市场涨得太猛了,股指期货远期大量升水(期货远端点位高于近端,市场做多情绪极为亢奋),这造成了量化对冲产品的暴跌。

一直到这周五收盘,远月合约还是升水的,持续给量化对冲带来磨损。

其实量化对冲产品更适合震荡市,能来回收割,但A股偏偏不,中短期几乎没有稳定有效的因子,即使是基本面,监管层跟市场的交流也非常差,预期管理十分混乱。

年初的时候救市,买大票反而搞出了小票股灾,导致雪球产品爆仓。9月份开会救市,一波急速暴涨,导致空头哭爹喊娘。

救市和开会本来都是利好的行为,但却玩出了南辕北辙的效果,太花了。

关于A股未来生态变化,我觉得量化的影响降低,的确是一个大趋势,其实量化规模的减少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了,各种新规也在限制量化,但量化本身是平抑波动的,少了量化之后市场更容易大起大落。即使是散户通过ETF来参与,来行情了散户也能给你买出20%的溢价。

高波动的市场更考验的是我们的耳根子,耳根子软的人跌了就不信,涨了就跟着信了。比如本来我们相信某个逻辑,价格围绕这个逻辑波动10%,我们觉得正常,但是如果是上下波动30%呢?所以信某个逻辑就要敢卖,不信就要敢卖。

从大的角度来看,本轮政策不管是地方政府化债也好,还是收购存量房也好,都是财政+货币双管齐下。

有几点需要注意:

财政刺激的上限是政府债务率达到高点,这个高点本质上是很难衡量的。理想情况下政府提高债务,刺激经济,经济增长率能够覆盖债务,从而达到平衡点。从中央政府的角度看,财政刺激也是一门生意,谁家做生意也不能赔本。

从目前显性债务去做横向或者纵向对比,比如说看中央政府名义负债率纵向对比,或者去跟日本、美国对比,没有太大意义,因为隐性债务谁也不知道,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都是黑匣子,即使是中央查,下面也不一定是真报——我也不知道你是要查我,还是救我,查我就少报,救我就多报。

如果明年能看到经济数据的企稳,从财政收入的角度看最起码收入增速能高于支出,那就确认本轮刺激是初步有效的。

到目前为止,本轮财政刺激还没涉及到的,是针对需求端。已出的政策不管是化债,还是收购存量房,对需求的刺激都很间接。

也有可能现在是预期大幅滑坡的阶段,先稳住大家的心态再说。就好比一只股票大幅杀跌,庄家上来就说:看我给你90度拉升,没人会信,先稳住,后续拉不拉再看情况。

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资产中长期的价格影响,则是非常复杂的。

以权益资产为例,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了政府部门的支出,对应部分上市公司的收入增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则有可能扩大私人部门的信贷,比如在这个位置相信房价跌不动了的人买了房,如果房价继续下跌,这部分人的资产负债表反而会受损。同时财政+货币如果不能逆转一国经济,则汇率也会受损。

所以从第一性原理的视角,只能看最受益财政刺激的行业,比如化债,或者是资产价格对利率高度敏感的行业,比如各种小盘科技概念,高股息等。

再来看利率,财政政策一般对应增发国债,短期增加了债券的供给,利率上行。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又会增加市场流动性,利率则下行。当前央行会配合财政购买国债,国债利率则又会下行。如果长期经济预期被逆转,国债利率又会上行。

决定国债收益率的中长期变量是经济预期和物价水平,中短期变量是流动性和债券供求关系。当下只能从短期的视角看一个流动性宽松下的利率下行,中长期则等待经济形势数据。

再换句话说,大家买的并不是真的基本面的提升,而是放水导致折现率降低,资产价格的短期提升。

这又回到了索罗斯的那句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对我们的知识星球感兴趣的,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