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战胜利后,八路军南下2支队(原八路军359旅一部)接到紧急命令,要求就地北上进军东北。
经过两个多月的日夜兼程,2支队抵达沈阳,并在这里吸收和整编了大量兵源,借此机会,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59旅。
但在359旅成立后,却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就是装备严重缺乏,当初从河南新安掉头往东北进军时,为了快速行军,途中部队两次减负轻装,把一些辎重都留给了兄弟部队。
这就导致,大家伙儿在到了东北后,手里没啥像样的武器。
不仅如此,由于在沈阳接收了不少兵源,部队不仅把原有的两个团齐装满员,还扩充了一个团,这么一来,就足足有三个团之多。
兵力是充足了,但武器却更不够用了。
巧合的是,日军在败退之际,留下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这就让359旅的战士们用上了这些装备,其中不仅有不少步枪和弹药,就连轻重机枪和山炮都有。
有了装备,大家士气高涨,而一场剿匪硬仗,也随之而来。
当时的东北,土匪可以说是遍地都是。
盘踞在东北的土匪,历史渊源相当久,尤其是在进入近代之后,这里土匪队伍愈发“壮大”,他们啸聚山林,靠着打家劫舍为生,严重危害了当地百姓的人身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匪患,就成了我军建立和稳固东北根据地的首要任务。
不过,剿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这里的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尤其是在进入冬季之后,气温能低到零下几十度,如此环境下,势必给剿匪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
其次,就是这些土匪手中也有大量的日军装备,火力很猛,且有着多年与军队交战的经验,十分的狡猾。
所以,剿匪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
但再艰巨也必须完成,在经过一番部署后,359旅主力按照旅长刘转连的指示抵达五常县城,而这里将是他们剿匪的第一战。
由此,轰轰烈烈的东北剿匪开始了。
在经过一番激战后,五常县的土匪被彻底消灭,而359旅稍作休整后便又启程赶往珠河县,此时已经是寒冬腊月,晚上的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多度,战士们在行进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
到了后半夜,部队扎营休息,可没有一个人能睡着,为啥?太冷了。
终于熬到了天亮,部队继续出发,在当天上午抵达了珠河县城,这次的战斗也比较顺利,战士们用重机枪封锁了敌人的几个火力点,然后派出尖刀部队搭人梯爬上了城墙。
看到城墙被攻破,据守在这里的土匪当时心气儿就没了,很快缴械投降。
接连两场战斗的胜利,让不少战士都产生了轻敌情绪,认为土匪都是乌合之众,根本就不经打,但很快,在延寿县他们就见识了土匪狡猾的一面。
1946年1月,在结束珠河县战斗不久后,359旅主力部队往延寿县进发,当时担任前卫部队的,是718团的1营。
1营当时有三个步兵连,还有一个重机枪连,整体火力要比兄弟部队强不少,所以前卫部队的任务就交给了他们。
前文讲到,五常、珠河两场战斗的胜利,让359旅的不少战士都产生了轻敌心理,而1营便有这种情况,并且还很严重。
也正是因为这种轻敌情绪,让1营吃了大亏。
当时1营在离开珠河县大约三十多里后,前哨发现有一小股土匪,本着快速消灭的想法,加上认为土匪都是乌合之众,1营营长戴志林就决定,自己亲自带着一连追上这股土匪,争取一口全部将其吞下。
但让戴志林没想到的是,这一小股土匪,只是一个诱饵。
土匪也知道我军在五常、珠河的战斗,因为,他们明白与我军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就采取诱惑我军孤军深入,然后再围攻的计划。
就这样,没有察觉出敌人阴谋的戴志林营长,带着一个连被敌人引到了包围圈之中,遭到了大量土匪的围攻。
经过激战,一连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方才突围,损失极为惨重,包括戴志林营长,以及一连的连长均壮烈牺牲。
这场战斗,让1营乃至359旅都吸取了教训,也让大家意识到,土匪并非是表面看上去那么不堪一击,他们狡猾的很。
不仅如此,在复盘这场战斗时大家还发现,土匪善于利用地形打“游击战”,一旦发现占不到便宜,就会迅速钻林子,绝不会恋战。
所以,大家纷纷收起了轻敌心理,开始认真的对待接下来的战斗。
之后,359旅为防止打草惊蛇,开始了往延寿县的急行军,大家顶着寒风,踩着厚厚的积雪,终于在凌晨时分赶到了延寿县城。
但在部队分别进入预定攻击位置后,侦查回来的战士却报告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原来,驻扎在延寿县的土匪为防止县城被攻破,修建了大量的掩体和机枪阵地,不仅如此,还有大大小小数量可观的明堡和暗堡。
单是这些就够麻烦了,但更麻烦的还在后面。
原本359旅的计划是利用重机枪压制敌人同时,派出尖刀部队爬上城墙,就如同攻打珠河县城那样突破,但敌人似乎是料到了这一点。
敌人把城墙四周所有容易攀爬借力的地方,全部浇了很多水,而经过一夜极低的气温后,这些地方均冻成了厚厚的冰层。
这些冰疙瘩滑不琉球,根本就抓不住,更别想借力爬上城墙了。
在这种情况下,那就只能正面强攻了,不过在强攻之前,必须先清理掉敌人建在城外地面上的碉堡才行。
于是,359旅开始逐步清理地堡,而在清理的同时,敌人也没有闲着,他们不敢出城和359旅硬拼,便派出几名“神射手”躲在城墙上打冷枪,这就给推进部队造成了很大麻烦,甚至出现了好几个伤亡。
为了打掉这些“神射手”,359旅组织了十几挺机枪,并要求不惜火力对着城墙压制,由于火力极猛,城墙上打冷枪的敌人再也不敢冒头了。
趁着这个机会,尖刀部队开始往前推进,不过,在清理敌人地面的碉堡时,大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场景。
那些被炸毁的碉堡,炸开后四处飞溅的不是泥土,而是玉米和大豆。
原来,由于天气实在太过寒冷,地面上的土就被冻得极为结实,所以,要想挖开土建堡垒就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而土匪们为了赶时间,就把搜刮来的粮食装在麻袋里,一袋袋垛好码齐后再浇上水,冻一夜便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体。
办法是不错,但要知道这些粮食肯定都是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而这些老百姓赖以存活的粮食,此刻却成了土匪们用来做掩体的材料,实在是丧尽天良。
就这样一点一点清理,终于把城墙下的大部分堡垒都清除了,只剩下城墙根儿最后两个大堡垒,不过这两个堡垒,着实让359旅费了不少劲。
这俩堡垒,修的十分坚固,而当时炸堡垒主要依靠手榴弹和爆破筒,所以在破坏力上并不太高,加上这俩地堡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因此爆破组很难近距离靠近,这就更导致这俩地堡迟迟拿不下。
最后,还是尖刀部队的一指导员想到一个主意。
他命令所有机枪集中朝着碉堡的一个点猛打,不要吝啬子弹,在接连不断的攻击下,碉堡的一角很快开始松动,并最终破开了一个洞。
有洞就好办,战士们瞄准洞口,开始往里面投掷燃烧弹,投了几次后,终于投掷成功了。
随着嗷嗷惨叫,几个土匪从里面连滚带爬的跑了出来,就这样,其中一个碉堡就被打下来了,而战士们如法炮制,很快就打下了另外一个碉堡。
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看到碉堡完全被清除,总攻的命令也及时下达了。
伴随着信号弹打上天空,战士们从掩体中一跃而起,朝着延寿县城冲去,此时城墙上的敌人也知道大势已去,加上并没有正规军那种反击部署,所以359旅的战士们很快就冲到了城墙边上。
最终,359旅的尖刀部队第一个爬上城墙,而此时的城墙上,早已没有了敌人的身影,土匪们早已一哄而散,在城里乱窜。
一些试图抵抗的被就地消灭,另外一些则缴械投降,至此,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延寿县的土匪被彻底歼灭。
延寿县的战斗结束后,359旅乘胜追击,很快,方正、通河、依兰等地的土匪被尽数剿灭。
由于城镇一一被拿下,残存的土匪们只能躲进深山老林里,妄想借助东北的大山来苟活,但剿匪部队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继续紧追不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这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就是剿灭谢文东部和李华堂部的战斗。
谢文东和李华堂,原本是东北抗联的高级将领,1936年抗联成立时,谢文东任抗联第八军军长,李华堂则任抗联第九军军长。
但随着日军不断重兵围剿,导致抗联处境愈发困难,最艰难的时候,抗联除了兵力上损失惨重外,物资方面更是弹尽粮绝。
在这种情况下,谢文东和李华堂选择了投敌叛变。
先是在1939年的3月,谢文东率部在依兰土城子投降日军,之后在同年的7月,李华堂在大罗勒密投敌。
这两人的背叛,导致抗联进一步受到重创,最终不得不退往苏联休整。
到了抗战胜利后,这两人又投靠了国民党,继续为非作歹,到处烧杀劫掠,当地百姓无不对其恨得咬牙切齿。
并且,这两股敌人比一般的土匪更为狡猾,也更有战斗力,所以如何剿灭他们是一个大难题。
好在359旅在之前的剿匪战斗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对付谢文东、李华堂还是有信心的,而在经过数月的艰苦战斗后,359旅以及兄弟部队,终于把谢文东包围在了五林县的山区里。
而此时的谢文东,依然满不在乎,他觉得自己在东北大山里“纵横多年”,根本不可能会被抓住,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不久后他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想烧香拜佛占卜前程之际,被359旅的侦察兵发现,最终一举将其抓获。
至于李华堂,则是在刁翎附近被359旅包围,最终被活捉。
至此,东北最大的两股土匪被彻底剿灭,而到了1946年的年底,牡丹江和合江地区的土匪基本被悉数剿灭,359旅也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的任务。
359旅,是八路军时期的一支主力部队,在挺近东北后,该部队的表现同样极为优秀,而剿匪的战斗经历,也锻炼了359旅的作战能力,为之后成为47军这样的“铁军”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