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公元1081年的秋风,带着几分凉意与深情,轻轻拂过黄州古城。黄叶纷飞,如同历史的书页,静静诉说着苏东坡与徐君猷之间那段不朽的友情。
黄州太守徐君猷,温文尔雅,胸怀宽广,以一颗豁达的心接纳了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苏轼。在徐君猷的关怀下,苏轼在黄州的生活虽清苦,却充满了温情与希望。
重阳佳节期间又将迎来霜降节气,徐君猷在黄州涵辉楼上设宴,邀请苏轼一同登高望远,共赏秋色。
霜降前夕,阳光和煦,涵辉楼上已备好美酒佳肴,只待苏轼的到来。当苏轼踏入楼阁,两人的目光交汇,无需多言,便已心照不宣。
雅叙之时,苏轼自手包中取出一盒精致的“柿子饼”,香气扑鼻,金黄诱人,宛如秋日暖阳下的一抹温馨。他笑言此乃当地的罗田甜柿品种,乃“东坡”之地亲手所制,寓含着事事如意的美好祈愿,愿这份甜蜜能为太守的生活添上一抹亮色。徐君猷品尝后,连声称赞,两人相视而笑,情谊更浓。
原来,今年二月,徐君猷听闻苏轼因俸薪断绝而“问人乞米”,便慷慨地拨给他城东荒坡上的五十亩旧营地。苏轼开始躬耕东坡,建起“东坡雪堂”,并自号“东坡居士”,从此,世上有了“人间美食苏东坡”的美誉。
秋风起时,金黄的柿子挂满枝头,仿佛是对苏轼辛勤耕耘的最好回馈。苏轼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睡起》一诗:“柿叶满庭红颗秋,薰炉沉水度春篝。松风梦与故人遇,自驾飞鸿跨九州。”
今天,他将这份自然的馈赠——精心制作的“东坡柿子饼”,赠予太守徐君猷,不仅表达了对徐君猷慷慨相助的感激之情,更是对两人深厚友情的见证。即使在梦中,愿随着松风与老朋友相遇,一起驾驭着飞鸿,跨越了广袤的九州大地。
苏轼与徐君猷站在涵辉楼上,携手远眺,只见霜降前的山林,水痕渐收,湖面波光粼粼,远处的洲渚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苏东坡望着眼前的美景,感受着徐君猷的深情厚谊,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苏轼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词中,苏东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霜降时节的自然美景,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徐君猷读罢此词,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两人对饮畅谈,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从黄州的风土人情谈到北宋的文化氛围。苏东坡感慨道:“君猷兄,你我相遇于此,实乃人生一大幸事。”徐君猷亦感慨万分:“子瞻,你的才华与坚韧,让我深感敬佩。你一定会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这一刻,两个历史人物仿佛坐在月光下江流上闪亮的小舟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友情如同这秋日的暖阳,温暖而持久。而苏轼的创作灵感,也在这一片深情厚谊中得到了滋养。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他果然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传世佳作: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调寄《浪淘沙》,也以《大江东去》著称),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以及一篇《记承天寺夜游》。这一年,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黄州东坡年”。
随着秋风的渐凉,2024年10月23日06点14分32秒,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它标志着深秋向初冬的温柔过渡,也带来了一个特别的身份——“早霜降”。
古语云:“早霜降湿,晚霜降冷。”这意味着为即将来临的严冬铺垫了一层湿润而神秘的底色。
霜降时节,读苏东坡《睡起》和《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不仅是一次文学上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品味古代文人雅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
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心中有光、有朋友相伴,就能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与机遇,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