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项羽兵在垓下大败。他想逃,又听信农夫的话,向左前行,结果被陷进大沼泽,身边仅剩的百余人几乎全没了。

好不容易行至乌江,乌江亭长赶紧劝道:大王,江东虽小,但土地方圆千里,有几十万民众,足够您称王。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里有船了,汉君若到了,您可就过不去了。

项羽一听反而大笑说:上天要灭我,我还要过江干什么?想当初我带江东八千子弟兵出来,现在一个都没回去。我愧对江东父老乡亲,纵然他们怜爱让我做王。我也无脸面去见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项羽开始赠随身物品,然后他对吕马童说:你是我老朋友,我就把我送给你。你拿我的脑袋去领赏吧。

说完,自刎而死。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究竟要不要过江东,世人争论了千年。不少诗人还拿“项羽不肯东渡”作为自己的精神标杆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才女李清照,她的一首《夏日绝句》流传千古: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清照借古讽今,明面是劝诫勉励弃城而逃的赵明诚。但话里话外,是她对当下形势有诸多失望。

当时金兵孤军深入,可是,黄河以北尚且在宋人手中。金军虽占领部分地方,但根基不稳。

而且,金军后方正遭受严重威胁,太行山的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已取得局部胜利。

所以说,要是赵构能下定决心抗金,中原这片地儿,还是有很大希望。

但他早早带着臣僚仓皇南逃,定都临安。

项羽的不肯东渡,不仅说到点子上,还辛辣讽刺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

李清照毒舌也,此乃气节,活要活得有意义,死也要死得悲壮。

然而,杜牧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牧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输赢是家常便饭,忍辱负重才能成大事。

项羽从江东起家,八年里大大小小经历70多次战役,每次都身先士卒,所到之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然而,垓下大败,便一蹶不起。直到临死也没有想明白失败原因。

只是归咎于“时不利”“天之亡我”,而羞愤自杀,这配不上“英雄”名号。

自古人们欣赏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悲壮,而杜牧不这么想。他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不采纳衷言,错失韩信,气死范增。简直愚不可及。

最关键时刻,生死攸关,他还是不愿面对现实,听不进亭长忠言。不“包羞忍耻”,重返江东,再整旗鼓。

项羽若能像刘邦一样,放下身段,接受失败,回到江东养精蓄锐,那还是大有可为。

可惜,他只会用“天要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为自己开脱。

杜牧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假想项羽如果重来,胜负未可知,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然而,王安石一眼看出事情的本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安石以辛辣的口吻明确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卖命。

因为,项羽失败已成定局,即便他重回江东重整旗鼓,也不能卷土重来。

项羽的失败,不是在“鸿门宴”,没有杀成刘邦。哪怕事成也会出现李邦、王邦……

而是,项羽的刚愎自用,他的志向是“(灭秦)取而代之”“锦衣夜归”,而不是天下黎庶。

在举棋八年里,项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已逐渐失去天时地利和人和。

原本投奔、协助他的人才,都跑到刘邦阵营,好帮手变对手,局势已难以挽回,成功概率特别低。

所以“壮士哀”。不会再有人帮助他。

李清照、杜牧、王安石的出发点、立场各不相同。李清照着眼节气,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杜牧则宣扬“跌倒了要怕,再爬起来”的坚韧精神。

而王安石,他是个政治家,总是冷静地分析问题,会审时度势。他直接反驳了杜牧的看法。这是是政治家的睿智和远见。

所以说啊,同一件事,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门道。

有人看到希望,满心欢喜;有的人,看到失望,唉声叹气。

但是,不管咋样,都有他们的道理。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心里头能同时装得下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而且还不耽误他正常过日子、正常干生活。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