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言

“呷哺不得不降价”,今年6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道出决定降价的理由:“整个餐饮市场都在降价,我们不调也不行。这个市场你不抢就只有饿死。”

在贺光启说出这番话的一个月前,呷哺呷哺正式宣布降价,门店套餐价大部分下降至50元的价格带。贺光启在公开采访中表示,降价后,营业额、利润、客流都同比增长了10%,江苏、浙江、广东地区的客流量增长20%以上。

而在降价的4个月后,呷哺呷哺却开始叫苦。“餐饮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卷的时代。我不是很支持打价格战。”最近,贺光启在一场圆桌论坛中,对行业的价格战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

贺光启认为,投身餐饮业的人越来越多,导致品牌堆积,行业内卷。“没有一个品牌不在内卷的过程中受伤害,但是你不卷,不去降价引流吸客,可能生意会受很大的影响。”

作为曾经力压海底捞的“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非但没有在高速扩张中吃下行业红利,反而深陷泥潭。过去一段时间,在完成管理层“大清洗”后,贺光启重回一线,对公司业务进行全方位的调整。

不过在行业内卷之下,可供贺光启腾挪的空间,其实并没有多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离“平价”越来越远

1998年,贺光启创立呷哺集团。此后的十几年间,靠着彼时最为流行的“一人食”台式小火锅,客单价只有40元的呷哺呷哺开始在全国风靡。2014年,呷哺成功登陆港股,成为“火锅第一股”。

很长一段时间里,呷哺呷哺都是很多异乡人的港湾。家在北京的吴思远十多年前在读大学时,就经常到呷哺呷哺解馋。在他看来,当时在呷哺呷哺只要花40多元,就可以“吃饱吃好”,非常有性价比。

但之后几年,人们已经很难从呷哺呷哺身上找到“平价”二字。

2017年是一个关键节点。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呷哺呷哺宣布改变快餐模式,向正餐转型。此后,呷哺呷哺客单价的连年上涨。财报显示,2017-2022年,呷哺人均消费分别为48.4元、53.3元、55.8元、62.3元、62.5元、63.9元。

于是,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在提到呷哺呷哺时,态度从此前的满意与赞扬,变成了吐槽——“一个人要100块才能吃饱”“呷哺不如改名叫离谱吧”,甚至还有网友形容:“呷哺呷哺就是丫鬟的身份,公主的标准,娶回家了脾气还死差。”

在客单价不断提升的同时,呷哺呷哺进入高速扩张期,按照规划,其直营门店要在2019年达到1000家。在“千店计划”下,呷哺呷哺2018年、2019年分别净增148、136家呷哺餐厅。

门店数量不断增长,这也让呷哺呷哺自家门店互相抢食。洞见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呷哺呷哺的1000多家门店中,有8成以上集中在北方省份。这意味着,随着门店越来越密集,呷哺呷哺新老门店不得不互相分流,同店经营效率下滑。

财报显示,2017-2019年,呷哺呷哺翻台率由3.3次/天降低到2.6次/天,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从8.5%降低到-1.4%。

无论是在业绩数据、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呷哺呷哺均被海底捞按在地上锤。于是,2016年,呷哺呷哺正式推出高端品牌“凑凑”,客单价甚至长期高于海底捞。在此情况下,呷哺呷哺离“平价”越来越远。

02

难走回头路

今年来,因消费需求还在恢复、行业内卷等因素,一些连锁餐饮品牌正在持续降价求生。

今年二季度,太二酸菜鱼人均消费水平下降至69元。而在此前很多年,其客单价一直维持在70-80元之间;今年5月,必胜客在广州开了一家名叫“Pizza Hut WOW”的餐厅,因其部分产品售价在20元以下。在火锅赛道,除海底捞之外,包括九毛九旗下的怂火锅在内的多个品牌都调整了价格。

业绩压力下,呷哺集团也进行了价格调整。按照贺光启的说法,今年5月呷哺呷哺下调价格后,营业额、客流、利润等,都同比增长了10%,甚至达到近20%,覆盖掉其因降价带来的损失。

但降价策略的风险显而易见,除了隐藏的食品安全风险之外,企业的利润也会越来越薄。

但贺光启表示,这个时代很难再走回头路,回到以前那个消费的时代。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餐饮行业里生存下去的唯一做法,就是占领消费者对你心智上的认可。也就是让消费者清楚地知道,你提供的产品是最好、最优质的,是帮消费者健康把关了的,这样才会慢慢形成壁垒”。

“下一步,我们会利用供应链优势,把最好的产品、特别有竞争力的食材带给消费者,作为应对下一轮市场竞争的举措。”贺光启说。

而从降价后的业绩表现看,呷哺呷哺的策略还未见效。

2024上半年,呷哺呷哺实现营收23.95亿元,同比减少15.9%,其中呷哺呷哺的业务收入为13.13亿元,同比减少4.6%,湊湊业务收入为10.05亿元,同比减少28.3%;净利润由盈转亏,录得亏损2.73亿元,去年同期盈利240.6万元。

03

3年亏8亿后的自救

过去3年,呷哺呷哺经历连续的亏损。

财报显示,2021-2023年,呷哺呷哺累计亏损超8亿元。但贺光启却认为呷哺呷哺实际上是一家挣钱的公司,他将集团亏损的原因解释为——预计餐厅闭店等计提减值损失和递延税资产的减少影响,而不是运营上的亏损。

从实际行动看,呷哺呷哺正通过各种方式自救。

降价之外,呷哺呷哺正在砍掉定位高端的子品牌。2022年9月,呷哺集团曾推出定位高端的烤肉副牌“趁烧”,但较高的客单价和较大的门店面积,与当下消费降级的趋势有些背道而驰。今年以来,趁烧门店已经陆续关闭。

此外,呷哺呷哺的开店步伐也开始有所调整,比如关停部门业绩不佳门店、暂缓下沉等。

根据规划,凑凑品牌在2024年会暂缓对于二三线城市的下沉步伐,计划在大陆地区新开立26间火锅餐厅;至于呷哺呷哺品牌,集团则提出2024年开业餐厅不低于100间,新店翻台率不低于3翻的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图来源于公司财报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品牌新开设41间餐厅;新开设11 间凑凑餐厅,其中在中国大陆新开设9 间,中国香港新开设1 间,中国台湾新开设1 间。此外,由于商业原因,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关闭48 间呷哺呷哺餐厅、23 间凑凑餐厅及7 间趁烧餐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品牌在3线及以下的县城等门店数量为187 家,相比去年同期减少 19 家。

配合降价策略,呷哺呷哺也在不断降本。除租金之外,2024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员工成本、物业租金、公用事业费用等各项费用、公用事业费用以及其他开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半年报显示,呷哺呷哺在2024年上半年积极优化运营模式的同时,通过主动降价、推出套餐以提升客流,以及通过集采优势增强及稳固集团议价能力,进一步降低平均采购单价。

只是就目前业绩情况看,呷哺呷哺的降价措施在短时间内还不足以扭转业绩表现,而降价所带来的利润摊薄效应,也可能将放缓公司整体利润的增长。

从账面资金等账面实力看,呷哺呷哺依然有着重回高光的资本。贺光启也说,今年自己耗费真金白银,回购了11次公司的股票,核心是因为自己比谁都明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图来源于公司财报

贺光启甚至认为,只要决策正确,未来呷哺呷哺在某种意义上一定会超过海底捞。但他肯定也知道,在如今餐饮赛道,想要具备持久的吸引力,仅仅靠降价,还是远远不够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