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将加上将”是什么军衔?世界就这一份
在国军军衔里,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称呼,在抗日战争之际,有一个中将加上将的军衔,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只有国军有这种军衔,例如胡宗南、张治中等等都曾被授予中将加上将的军衔,为何会有这样的军衔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本在2、30年代的时候,国军的编制特别混乱,很多上将,所以在1935年的时候,国军对军衔进行了一次重新改革,规定特级上将一人,一级上将九人,二级上将十二人,一般来说,陆军上将有二十二人。
众所周知,不管是官场还是职场,资历是比较重要的,前面的位置空出来以后才会轮到你,例如一级上将张学良在1937年的时候被剥夺了军衔,那时军委会总参谋长陈潜不缺。那时事关民族危亡,除了资历就是奖给有功绩的人,但是很多人都冲着上将,但是军衔一共就这些,有军衔的人没去世,但之后的立了功,没有奖励必定是不服的,对此蒋介石也是费尽心思,想重新创造军衔,因此在1936年的时候,国民政府便开始实行陆军中将加特将,其实这个军衔就是一个虚号,那时很多国军都是各自为政的。
中将加上将的军衔,他的制服与上将是一样的,行使的也是上将的职务,不是不想授予上将,只是没有名额,先给你上将的军衔,做着上将的工作,但是事先说好,没有名额只能给你中将的工资,就是这个意思了。
在北伐之后,国民政府成立,逐渐确立了这一套军衔制度,到抗战以前逐渐完善。但在解放战争以后,国军几近崩溃,军衔制度也相继崩溃,可谓是将军满天飞。退守台湾以后逐渐重建,台湾沿用到现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