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1931年日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而开始了对中华民族长达14年之久的侵略战争。1937年,日军加大了侵华力度,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由于事发突然,装备劣势,华北及沿海地区相继沦陷。淞沪会战失败后,南京更是直接遭到了日军的威胁,蒋介石被迫率领其党政军机关后撤,转移到了大西南的陪都重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蒋在很多年前就做好了迁都的准备,早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的第二年,日军就进攻了上海,而南京和上海近在咫尺,日军在上海的存在无时不刻不威胁着南京的安全,何况南京就在长江边上,日军军舰又强大得多,根本无法保护南京的安全,所以在那时蒋就做好了随时迁离的准备。

而在当时放眼整个中国,有资格成为首都的只有重庆、成都、洛阳、西安、北京、广州、武汉这几个城市。但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这些地区不是沦陷就是紧邻沦陷区,只有西南的重庆相对安全些。其凭借着四周陡峭的高山,以及长江和嘉陵江的环绕,易守难攻。尤其是长江三峡,更是一个天然屏障,使日本的陆军和海军始终没有攻入重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重庆一直都是政治、军事中心,可见其独特位置的重要性。但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尤其是在南京解放后,蒋为何不再退守重庆?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蒋并不是没有退守重庆,只是没有守住。

1949年,南京解放后,蒋再一次被迫来到重庆,而且他也有再次利用重庆,来与解放军对峙甚至发起反攻的打算。一次偶然机会阎锡山问蒋重庆能守多久,蒋却说这个问题应由他自己来回答。可见,他们已知道了答案,但蒋依旧准备以那里为新首都,幻想反攻,至少达成西南对峙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时解放军已剑指大西南,解放重庆、成都是大势所趋。可解放军将从哪个方向发起进军?是蒋必须首先要考虑的,这也是他能否在重庆多待几天的关键所在。按照当时的态势,解放军入川有两个方向,一是从东沿长江西进川东;其次就是从北面的陕西、甘肃南下进入川东。

不过要想沿长江西进,将会面临着高山险阻,光是行军就面临着众多困难。1949年10月,蒋召集了各路将领在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开会。最后决定重兵防守川北,理由是这里有川陕公路,交通方便,易于解放军推进,且背靠陕北革命老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主力胡宗南集团的第1兵团、18兵团等5个军,倚秦岭主脉沿成县、徽县、留坝、佛坪、镇安一线构成主要防线,以第7兵团6个军沿白龙江、米仓山、大巴山一线构成第二道防线,全力阻止彭德怀一野大军由陕南、甘南入川。

此外宋希濂集团第20兵团、14兵团等部6个军及地方部队防守湘西、鄂西之巴东、鹤峰至乾城一线,并与位于巫山、巫溪到万县地区的第16兵团3个军相配合,构成川湘鄂边防线,重点放在北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让蒋没有想到是,解放军并没有直接进攻川北,而是在渡江战役胜利之后,让一野直接进军西北,四野由两湖进军两广,三野进军福建.....二野攻击皖南江西后向西迂回,进入川羌康地区.......以此进行战略大迂回,形成巨大的包围圈后调头往回打。

1949年11月,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发的第二、第四野战军成功突破国民党川鄂湘防线,占领了秀山、西阳、彭水等地,歼敌宋希濂、罗广文兵团大部。30日蒋介石匆忙逃离重庆,当日重庆解放。解放军进入重庆时,已是一座空城,于是大军继续追击,很快又拿下了成都。蒋介石认为最不可能的东线却成为了主攻方向,其步步为营或者战略大撤退防守大西南的幻想彻底成为了泡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时,国民党军的主力已经在三大战役中被歼灭殆尽。蒋介石企图依靠其退守西南的残部顽抗,但国民党的腐败早已使其丧失了民心,连刘文辉、卢汉等地方实力派都先后起义,其失败也是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