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酱香白酒行业产能布局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茅台、郎酒、贵州珍酒等大型企业纷纷扩产,而众多中小品牌则深陷困境,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茅台为提升产能,新成立制酒三十一车间,并于 2024 年重阳节开启生产。但依据茅台工艺,新增产量需至少五年才能投放市场。郎酒酱酒产能在 2024 批次下沙生产时已达 7.2 万吨,较上年增加 0.7 万吨;贵州珍酒新增投产 3000 吨,产能规模扩至 4.4 万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中小酒企停止下沙生产。酒仙网创始人郝鸿峰称 “茅台镇一半的酒厂都不下沙了”。力天酒业研究员副董事长张锋也表示,自去年起,酱香白酒生产企业下沙就十分谨慎。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酱酒资金需求大、周转时间长,企业调整生产属正常现象。

回顾行业发展,2017 年左右大量从业者涌入茅台镇。李铁于当时创立贴牌品牌,起初盈利,但他敏锐察觉到市场变化,在成本上升后退出。而其他同行则没那么幸运,随着政务、商务高端酱酒消费减少,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如原本 500 元价格带的酱酒降至 200 元左右,为回笼资金,经销商压缩利润,工厂供货价也大幅降低。

当前,酱香白酒市场竞争激烈,门店众多但业务同质化严重,销售情况不佳。不过,行业低谷期也被视为调整契机。业内人士指出,品质是关键,市场份额将向品牌认知度高、质量好的产品倾斜,如张锋所在酒厂坚持下沙并筹备二期建设,坚信优质酱酒仍有机会。

同时,大酒企开始布局低价酱香白酒市场。茅台集团保健酒业推出 156 元 / 瓶的台源酒,习酒推出 188 元 / 瓶的圆习酒。但郝鸿峰认为,白酒低谷期尚未见底,上市公司虽当前财报尚可,但动销挑战巨大,未来几年将面临更大考验。

总体而言,酱香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产能布局分化明显。大酒企凭借品牌和资金优势积极扩产、布局低价市场,中小酒企则需在困境中寻找生存之道,整个行业在市场竞争与品质提升的双重驱动下,正逐步走向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