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团队频繁动荡、业绩全面下滑、内控失守,已经让新华基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泥潭。公司管理规模从巅峰时期大幅缩减超过35%,投资者信心丢失,这些问题每一个都足以令公司陷入困境,而如今它们集中爆发,令新华基金处境愈加艰难。
2024年10月21日,新华基金再次陷入人事动荡——仅上任半年的基金经理薛子徵因“个人原因”匆匆离职。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动,暴露了公司管理持续动荡的现状,同时也揭示出新华基金深层次的危机。
自2021年以来,新华基金多次经历核心基金经理的“换血”,伴随着管理规模缩减超35%、内控屡屡失守、固收与权益类产品业绩双双滑坡,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资金加速撤离。公司深陷人才流失、监管风险和业绩不振的困境,市场对其未来前景信心愈发黯淡。
管理团队不稳定,业绩下滑、管理规模缩水近四成
新华基金成立于2004年,作为西南地区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早期依靠稳健的管理团队和市场洞察力,迅速崭露头角。公司由多位明星基金经理领衔,如王卫东、崔建波、栾超等,他们的专业能力推动了公司早期的成功和规模扩展。
然而,随着这些核心基金经理的相继离职,新华基金的管理团队开始暴露出不稳定问题。频繁的人事变动不仅削弱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还导致业务布局滞后,严重影响了公司的长期表现和市场地位。
早期,新华基金凭借固收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货币型基金领域,管理规模曾一度高达417亿元。但随着债券市场违约率上升,风险积聚,货币基金管理规模短短几个月内便锐减至211亿元,跌幅高达50%。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波动,也揭示了公司在产品结构和管理策略上的滞后性。
与此同时,新华基金在权益类产品上的表现也难以扭转颓势。作为公司应对市场波动的关键手段,权益类基金布局相对薄弱,错失了医疗器械和新能源等热门行业的投资机会,致使公司失去了重要的增长契机。以赵强为例,他作为公司少数的权益类基金经理之一,管理的多只基金过去三年表现不佳。截至2024年10月21日,赵强管理的五只基金中,多个产品的亏损幅度超过28%,最高亏损达40.82%。他的投资策略未能跟上市场趋势,导致基金净值持续下滑,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新华基金投资策略的质疑。
图 新华基金赵强在管基金业绩。数据来源:Wind。
最明显的危机则体现在管理规模的急剧缩水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新华基金的管理规模从2022年二季度的868亿元骤降至558.36亿元,降幅达36%。资金大规模外流不仅集中在货币型基金,固收类产品也未能幸免。以新华壹诺宝B类基金为例,其2022年上半年份额为159亿元,到年底时仅剩27亿元,缩水率超过80%。如此剧烈的资金流出不仅是市场波动的结果,更反映了公司在产品结构和策略调整上的迟缓。
图 新华基金管理规模变化。数据来源:Wind。
图 新华壹诺宝B类基金历年规模变化。数据来源:Wind。
内控不力,频频踩线引发监管警示
除了规模缩水的困境,新华基金近年来还面临频发的内控问题,已多次受到监管部门的警告和处罚。这些内控失误暴露了公司管理体系的严重缺陷,给其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最新的一起违规事件发生在2024年上半年,新华基金因未按规定及时披露旗下资管产品减持金种子酒股份的情况而遭到监管部门的警示。根据《证券法》规定,持股5%以上的股东在股权变动达到1%时,必须依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然而,新华基金在该事件中未能履行这一义务,才导致其在2024年5月被监管部门公开批评。这起事件不仅使公司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也暴露了其在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方面的重大漏洞。
图 关于对新华基金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新华基金首次因内控问题受到处罚。早在2022年7月,重庆证监局对新华基金发布了一份警示函,指出其在内控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当时的调查发现,新华基金在对内部事务的风险监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且合规流程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导致公司未能严格执行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更早在2020年,新华基金还因内控制度执行不力,遭到暂停部分业务的处罚。彼时,公司未能有效遵循内部规定,导致其在多个业务环节中存在合规缺失的问题。
这些接二连三的内控失误,让市场对新华基金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质疑,甚至有人认为其在内控管理上存在系统性漏洞。这种持续的管理疏漏不仅影响了公司的日常运营,也对投资者的信任造成了打击。
人才流失,基金经理更替频繁
人才流失已成为近年来新华基金面临的最显著的内部挑战之一。基金经理的频繁更替直接削弱了公司的投资决策能力。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新华基金共有5名基金经理相继离职,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95人离职率,其中不乏经验丰富的核心基金经理。这一连串的离职事件不仅破坏了公司原本的团队稳定性,还严重削弱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危机。
图 新华基金基金经理任职分析。数据来源:Wind。
薛子徵的短暂任期再次凸显了这一问题。他仅在2024年4月被增聘为新华行业龙头主题股票基金的经理,但仅仅半年后便因“个人原因”宣布离职。短短几个月的任期显然无法让他对基金策略做出重大贡献,而他的匆忙离职更是加剧了投资者对公司内部管理的疑虑。
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赵强的境况也值得关注。作为公司现存少数的权益类产品基金经理,赵强近年来所管理的五只基金业绩表现欠佳。数据显示,赵强管理的五只基金中,最高亏损幅度甚至超过40%。此外,这些基金的持仓同质化问题也非常严重,基金之间的重仓股高度重叠,进一步加剧了风险。对于一家基金公司而言,基金经理团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而新华基金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显然令人失望。
产品结构失衡,固收占比过高
新华基金的产品结构问题同样是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隐患之一。长期以来,新华基金过度依赖固收类产品,导致其整体业务结构严重失衡。数据显示,固收类产品占公司总规模的85%,而权益类基金仅占15%。这种极度不平衡的产品结构,使公司在市场波动时显得格外脆弱。当市场环境良好时,固收类产品能够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然而,一旦市场出现逆转,这类产品对收益的依赖反而放大了公司面临的风险。
图 新华基金在管基金产品分类。数据来源:Wind。
固收类产品在利率上升或债券市场波动加剧时,其收益表现往往受到压制,导致基金净值下降,并引发投资者赎回压力。新华基金的产品布局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2023年债券市场的波动,叠加多起债券违约事件,使新华基金旗下的固收类产品遭受了沉重打击,管理规模大幅缩水,进而拖累了整体业务表现。
与此同时,新华基金在权益类产品上的布局显得相对薄弱,且表现平平。数据显示,公司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中,仅有少数几只基金的规模超过2亿元,大多数产品规模较小,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这些低规模产品不仅业绩表现乏力,规模过小还使得基金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图 新华基金权益类基金。数据来源:Wind。
图 新华基金混合类基金。数据来源:Wind。
这样的产品结构不仅在市场波动中暴露出巨大的经营风险,也限制了公司业务扩展的能力。由于公司严重依赖固收类产品,面对市场变化时缺乏灵活性,无法通过调整投资组合来应对风险并抓住市场机会。而权益类产品的发展滞后,错失了近几年行业内热门领域如科技、新能源等高增长板块的机会,使得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丧失了竞争力。
管理团队频繁动荡、业绩全面下滑、内控失守,已经让新华基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泥潭。公司管理规模从巅峰时期大幅缩减超过35%,投资者信心丢失,这些问题每一个都足以令公司陷入困境,而如今它们集中爆发,令新华基金处境愈加艰难。
作为依赖固收产品的老牌基金公司,在面对市场剧变时应对乏力,依赖“明星经理”拯救局面的策略也屡屡失效。未来,即便引入新的管理人才,若公司不能在管理结构、产品布局和内控管理上进行彻底改革,所谓的“重振”恐怕也将是空谈。
编辑 | 吴雪
NEWS
NEWS TODAY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