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是一个蓄水池,进水多、出水少,房价就涨,进水少、出水多,房价就降。
进水口就是我们韭菜,攒了十几年的首付流入水池,还注进去很多贷款。
出水口有两个。
一个是新房,每年在上海楼市抽走5000亿。
第二是二手房套现。
现在投资客很少,大部分人卖房钱还没捂热就又去买房,顺便还增加了贷款。
能在上海楼市拿钱走的居民很少。
流出的水,大部分被新房抽走。
这几年的问题是,新房抽水太多。
新房抽水也不是无限的,买房人就那么多,很难凭空创造。
2020年上海房价大涨,积压了三年的买房需求全部释放。
2021年8月份以后,上海楼市已经不太行了,该割的韭菜都割过了。
新房没水抽了,眼看着交易量下滑。
这时我们创造了“一二手倒挂”,凭空创造了购房需求。
新房卖得比二手还便宜很多,一些准备买二手房的人转向新房。
一些原本不买房的人,为了赚钱也出来买新房。
大虹桥二手房曾经冲到10万,新房单价6.5万,很多高积分选手本来不需要买房,现在也想赚这个差价。
所以这几年市场不太行,新房却卖得不错。
抽水多了,水位肯定下降。
二手房降了,新房倒挂消失,也卖不动了。
今年新房有多惨、土拍有多惨,不用环二讲。
现在我们懂了,“一二手倒挂”并没有创造需求,只是透支了未来。
原来买二手的买了新房,二手置换链条就卡住了,新房韭菜减少。
暂时不买房的提前买了,未来的韭菜减少。
知道了新房是大镰刀,就知道了我们在收割谁。
过去10年,收割对象主要是郊区刚需。
新房每年大约拿走5000亿,一部分归zf、一部分给动迁户、一部分给开发商。
牵头人是zf,开发商是白手套,动迁户却是硬骨头。
不给够钱他们坚决不搬,上海动迁失败的案例很多。
过去十几年,我们一直尽量避免动迁,那只能多搞郊区、多搞工业区。
郊区人口密度低,怎么都好沟通。
工业区只要谈拢董事长就行,比几千户小业主容易。
甚至我们开始填海造陆,临港填海造陆133平方公里,大约等于6个黄浦区。
花了多少钱?400亿左右。
400亿,勉强够动迁东安一二村。
你有400亿,是选择一个小区还是选择6个黄浦区?
所以你们再不看好,也有人要重仓临港。
所以过去十几年,郊区一直是新房主战场。
2022年五大新城供地数量占上海一半,人口却只占四分之一。
供地多的副作用就是,房价涨不动。
货多不值钱,任何行业都一样。
2017年开盘的新房中,38%的项目到现在房价破发,绝大多数都在郊区。
郊区的韭菜开始割不动了。
现在这个市场多军空军互道SB,有个问题却高度共识:买涨不买跌。
郊区很多新房7年不涨,这个血淋淋的数据摆在面前,谁还敢买?
2021年后,郊区的新房全面滞销。
说项目名字不礼貌,浦东新场、奉贤奉城、松江车墩、青浦重固、嘉定外冈、嘉定安亭等等等等,这些地方大家去搜吧,很多项目好几年卖不完。
一方面是镰刀挥太猛,连根拔起;另一方面是这些居民在财富分化中牺牲了。
韭菜涨不动,镰刀不能停,现在该割有钱人韭菜了。
有钱人自然看不上郊区,那市区动迁就得提速。
动迁户要价高,给他。
市区项目不赚钱,涨价。
实在没钱做旧改,放水。
四万亿,100万套,我们来了。
徐汇东安一二村集中搬迁,共计6054户,补偿款每平近15万。
东安一二村旁边的老破小,现在单价才7万。
不只徐汇,黄浦老城厢到处都是工地、苏河湾一带几乎拆光、东外滩北外滩旧改都在提速。
上海市区焕发第二春。
几百亿的钱花出去,怎么才能赚回来?
你花了多少钱,乘个2卖给有钱人。
2019年到现在,郊区很多地方新房价格不变。
甚至连宇宙中心大虹桥也是6年不涨,2017年万科天空之城就6万上下,现在新房还是6万出头。
市区却涨疯了。
2019年融创外滩一号院单价12万出头,现在涨到17.1万。
2021年底翠湖天地五期开盘价16.5万,戳破天花板。
2024年翠湖六期单价21万,日光。
房地产这场游戏一直是大佬吃肉,老百姓喝汤。
原来收割刚需时,很多居民吃了红利。
当时经济还没起飞,你需要有足够的眼光和勇气。
现在开始收割有钱人,你还要有足够的人民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