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四届)“蓉城智碳”成都市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创新活动,由成都生态环境局主办,成都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与对外交流合作中心承办,围绕“蓉城智碳”这一主题,以碳中和、碳达峰为目标,从学习低碳环保知识、开展绿色低碳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等方面出发。
成都根与芽在此项目支持下策划了“绿色消费,绿色未来——青年环保‘碳’店官绿色消费减碳计划”的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创新项目,涵盖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和普及绿色消费、绿色建筑与减碳行动、双碳目标等知识和资讯,以青年环保探店官作为先锋代表,激励更多社会青年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为创建绿色低碳的花园城市贡献力量。
成都生活市集在今年已经十周年了,这十年市集一直在倡导友善环境和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四川地区的中小型生态农场提供公平贸易的一个平台,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和交易,搭建城乡互助的桥梁。
这次成都根与芽带领对食物的绿色消费有所好奇的朋友们来到了每月一度的成都生活市集现场,在破冰分组后,小组们领到了领取一张市集导览地图任务卡,内容涉及对特定商家的环保产品调研、访谈商家或消费者等的简短的调研问卷,帮助参与者深入地、有目的地参访市集,和小农们进行交流。
调研结束后,朋友们带着小农的故事进行了分享。有人发现市集上的农场大多销售老品种的谷物,保留记忆里的食物本味,并且会二次加工制作成醪糟、冻耙、米酒等,但是完全不添加任何化学剂,而是依靠一些传统的技艺,比如发酵;有人说第一次听说种沼养循环、朴门永续,小农使用中药渣、动物粪肥等进行堆肥养土;大家都提到了觉得农友们非常热情,会邀请消费者去自家农场游玩,并且会非常自豪地表示自家销售都靠“口口相传”!
猫姐是天安生活(是一家扎根四川,销售生态农产品的企业)的工作人员,她从一个帮小农卖产品的志愿者变成了从业者,并且在十年前参与发起成都生活市集。
猫姐提到曾经作物都是在生产地消化,果皮和排泄物都可以归还到土壤里去,但现在作物是运输到城市里消费,会产生大量城市垃圾,造成垃圾处理负担大的问题,但同时乡村也流失掉了很多本应回归土地的营养物质。采取友善种植的小农,占地面积最多不会超过100亩,是满足了个人需求后把盈余分享给别人,而不是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猫姐认为小农对土地的感知和知识是很丰富的,我们要看到ta们的专业性和努力,努力建立种植者和消费者相互看见的桥梁。
今年成都气候异常,七八月份雨水非常多,对秋菜的影响很大,当时刚刚长出小苗就被冲坏了,所以现在在市集上并没有呈现出丰富的作物,小农也会反馈苹果出现雨斑、红薯个头更小等具体的问题。这些都展现着气候异常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而不仅仅是忍受酷暑和暴雨的问题。
据成都根与芽李老师介绍,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农业需要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即使是像城市青年也可以感受到持续高温、干旱、台风等异常气候频发。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尤其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那么在食物这个领域,我们如何能为我们的“双碳”目标做贡献呢?这要求我们更多地“绿色消费”。成都根与芽李老师分享了一些与“食”有关的碳排数据和实际案例,展示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在碳排放、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对比,引导大家思考我们能怎么在“食”的方面进行“绿色消费呢?参与者们写下了自己的行动计划——
:我会买比较小分量的食物,买我喜欢吃的按照我喜欢的烹饪方式去做,然后可以用各种资源去互换食材。
:在自助餐的时候可以勤拿少取,不要眼大肚皮小。还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现在外卖业的碳排放都快超过汽车了。以及尽量垃圾分类,比如厨余油脂是可以提炼生物柴油的,分类好了垃圾都有自己的用途,混在一起就只能焚烧产生有害气体了。
:实践光盘行动,以及在外面购买矿泉水瓶尽量选择大瓶的,我觉得以后我想更多支持生态产品。
☘️: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在生活中践行生态农业,以及在购买的时候尽量少买一点,不要让农民辛苦种出来的菜就这样烂在冰箱里。我们还是要更多支持购买小农,了解ta们花费了多少精力和时间,我认为这些农户才是这个世界本身应该的样子。
:我妈妈会把家里的厨余垃圾回收到院子里堆肥,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可以持续去做。然后我们要少用塑料袋,可以带着我们自己的袋子,购物的时候就拿出来,现在入秋了,我们还可以带上自己的保温杯。
:只有确定了我要做饭我才会去买菜,以及可以找饭搭子分享食物!
:宴席也是一个浪费重灾区,一桌十几个菜,很多时候还有几桌没人动,真的很浪费,我觉得大家应该仔细计算人数,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食用当地当时的食物,减少运输和大棚的碳排,并且多逛本地小农的菜市场,学习现在有什么样的蔬菜在市。
成都根与芽致力于生活垃圾的可持续管理,通过社区行动和公众教育,积极推动相关环境政策的完善与执行。
加入我们的月捐人计划,为环境保护行动助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