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31日,为蒋介石五十大寿之日。那时蒋介石已解决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地方实力集团。又借“剿共”之机,解决了云、贵川等地小军阀。就在蒋介石五十诞辰日将近时,两广事变,蒋介石用“银弹”进攻,不消两月,使陈济棠只身逃亡,两广为蒋氏所得。左右皆称其“半纪功勋,实当大贺”。蒋介石对左右说:“吾党同志,当事事为民众着想,祝寿乃封建皇帝和军阀所为,当今外侮内乱之际,吾更不能效仿。欲赴洛阳避之。”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3/78d547eaj00slsxao0035d000jg00pup.jpg)
其实,蒋介石欲到洛阳避寿是虚,指挥“剿共’是实,蒋介石在解决了两广之后,即于10月初电令“西北剿总”,限期向陕北红军进攻;又电令胡宗南出一个军的人马,配合东北军向红军发动攻击。这时红军三大主力已于陕北会师,且红军与东北军已达成互不相犯的默契。蒋氏的“剿共命令下达之后,除了胡宗南人马向北挺进外,东北军等皆阳奉阴违,按兵不动,结果,胡之人马因孤军深入,在山城堡被红军消灭了两个团。蒋介石闻讯大为震怒,电报严斥张学良,追究责任,并限期复电。张见蒋介石之电,十分为难,惶恐不安,竞数日不至总部。“剿总”参谋长晏道刚即往相商,张道:“我遭受国难家仇,上对不起国家、不起先人,下对不起百姓、对不起部下,处此环境,有何面目?”
晏以好言安慰张学良。回到住址,即密电蒋介石,说张学良思想波动,情绪不稳。蒋介石接到电报,即与左右亲信进行商量。这时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宪兵团、公安局及复兴社特务处派去的特务,向蒋介石报告的情报,都说十七路军与东北军矛盾重重,火迸在即;并提到杨虎城曾对其亲信讲过,说张学良失之东北,要收西北。以此证明张、杨火迸势不可免,情报中还建议对张、杨双方都采取支持的办法,以加速其决裂。当时蒋介石对张、杨火迸的情报,深信不疑。对东北军与红军接触的情报亦有,但不甚多。所以,蒋介石还没料到张学良已同中共接触,只认为张怀有抗日复仇之激情。10月22日,蒋介石抵西安,为使张学良、杨虎城二人“迷途知返”,特偕张、杨及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同游华山,以改善其与张、杨的紧张空气。张见蒋态度亲热,在返西安后,遂向蒋介石进言抗日。蒋介石见张如是说,大发雷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叫你向东,你就该向东,我叫你去死,你就得去死!"
张又分辩了几句,蒋介石更加厉声道:“关于抗日问题,政府自然会管的,当前,你要竭尽全力围剿共匪!”
张学良受蒋一 番痛斥,见蒋氏脸色更变,没敢再往下说。
蒋介石的“剿共”主张,对杨虎城也反复重申。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3/9965dbfcj00slsxat000kd000fd009dp.jpg)
I0月27日上午,蒋介石在张学良杨虎城陪同之下,乘汽车来到了西安郊区的王曲军官训练团视察。因人数较多会场临时设在训练团驻地庙内戏台前的大院子里,那时蒋介石面无表情,冷若冰霜。蒋介石在讲话中,坚持剿共,张听后,有如凉水浇头,知蒋决无回转余地。
10月29日蒋介石以避寿为名抵洛阳。蒋介石于此庆贺了其五十寿辰。之后,于12月4日,亲临西安督张杨“剿共”,并以调离、改编张、杨部队相威胁。张学良在“苦谏”、“诤谏”、“哭谏"无效之后,即于12月12日采取了“兵谏”,指挥部队包围了蒋介石下榻临潼华清池,解除其卫队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及陈诚、蒋鼎文等军政大员,提出了改组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救国,停止一切内战,释放上海七君子等八项主张,并电邀中共派代表到西安参加谈判,组织了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和抗日援绥军。西安事变发生之后,举国和世界都立时震动。国内外各派政治势力都进行了紧张的活动。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准备乘机扩大内战,意欲牺牲蒋介石,以己取而代之。并美名曰“白衣誓师”。
事变爆发之际,宋美龄正在上海,知道蒋介石被扣,立即赶到南京,见何应钦欲以武力讨伐张杨、并称蒋已被害,要白衣誓师,遂急至斗鸡闸五号何应钦公馆,适值中央各大员开会。宋美龄披头散发的闯进了会场,指着何应钦,大吵大闹地说:“不许你轰炸西安,你何应钦要下命令轰炸西安,我就和你拚了!”又说:“西安情势不明,委员长生死未卜,你若讨伐,是逼张杨对委员长下手!”
各大员见宋美龄这样失去常态,又见其言之有理,都劝何停用轰炸西安之策。
这时宋美龄还召集黄埔系军官,陈说厉害。谓武力解决西安事变,是“是在尸体上开宴会”,此举会使内战扩大。但宋不是国民党中执委,不能参加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只得于幕后操纵。由于宋的坚决反对武力讨伐张杨,终使何应钦等胆怯心虚了。不得不从长计议。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3/9b89366dj00slsxav000zd000cx00fgp.jpg)
14日,孔样熙遵从宋美龄之意,在孔公馆召集一次最高级会议,会上,多数人主张先进行和平营救,和平营救无望,再诉诸武力。
这时宋美龄致电张学良,将派端纳飞往西安。蒋夫人为什么此时派端纳去周旋?因端纳与张学良私交很密。12月14日,端纳携宋美龄致张学良和蒋介石的两封信,同黄仁霖一起,飞往西安。
当日下午,端和黄抵西安。黄是被宋派往西安探蒋的。他一见张面,即提出看望蒋介石。张表示蒋很好,但不同意黄马上去看,原由蒋介石的态度很硬,拒不接受张杨提出的条件。张希望端纳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端纳欣然答应愿往。于是,端纳在张学良陪同下,同往新城大楼见蒋介石。端纳把宋美龄信给蒋介石,蒋急忙展开看去,其信写道:
夫君爱鉴:昨闻西安之变,焦急万分。窃思吾兄,平生以身许国大公无私。凡所作为无丝毫为自己个人权利着想,只此一点,寸衷足以安慰。.....下几所处境况真相若何,望即示知,以慰焦思。妹日夕祈祷上帝赐福吾兄,早日脱离恶境。请兄为国珍重。临言神往,不尽欲言,专比奉达,敬祝健康!
妻宋美龄十二月十三日
蒋氏见了宋的信,放声大哭。经端纳相劝,蒋氏介石才知道张学良对自己无加害之意,于是由绥靖公署的新城大楼移居于高培师长私宅。这时蒋介石对张学良说:“你决定何时送我回京,快点商定告诉我。”
张学良说:“此事为众人所为,决定需众人商定才是。”遂又向蒋介石陈述八项主张。
蒋介石听了,大怒道:“吾以决心牺牲此身,以维国家之正气,成仁取义,筹之至审,在新城言之已详,何终不省,须知此身可被劫持,而意志万难劫夺,余决不稍有迁就,非余到京,不欲听尔对此事有只字之陈述。”
张学良见蒋介石态度如此,只得退出。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3/c9f93786j00slsxaz0027d000fa00imp.jpg)
12月15日,端纳由西安飞抵洛阳,与宋美龄通了电话,着重说明了张、杨的善意和蒋介石的安全。这时南京“讨伐派”急欲行动,宋虽加以制止,然终被人讥笑其“彼一妇人耳,仅知营救丈夫而已”,宋美龄要端纳再返西安,请蒋氏下令于何应钦,制止其军事行动。16 日,端纳又飞西安,向张、杨说明宋的意图。经蒋百里向蒋介石进言,蒋介石于12月17日,下手谕一道:
“敬之吾兄:闻昨日空军在渭南轰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观察,中正于本星期六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为要。中正手启
十二月十七日。”装
蒋鼎文携此手令同端纳一 起飞往南京。抵京后,即驱车前往鸡鸣寺北极阁宋子文官邸。这时宋美龄亦在座。端纳向宋氏姐妹详述了他西安之行的情况,并说张学良邀宋子文前往。
宋美龄听了,急切对宋子文说:“T.V(宋子文英文名缩写),你去西安,同张、杨恳谈一次吧。
宋子文欣然答应。20日上午,宋子文同端纳再飞西安。张即带领宋子文、端纳见蒋介石。宋握手劳问。蒋介石悲感交集,几不能说话。这时宋子文将蒋夫人函与蒋介石,蒋介石看道:“若子文三日不回京,则必来与君共生死。”蒋氏看罢,不禁凄然泪下。张学良和端纳有意退出。蒋介石即与宋密谈,蒋对宋说:“此时非迅速进兵,不能救国家脱离危险。”并向宋示以进兵之方略,使其归告南京。最后说道:“以此事之处置,应从国家前途着想,切勿计虑个人之安危,吾人作事,应完全为公,如能速将西安包围,则余虽危亦安,即牺牲亦瞑目矣!”
21日,宋子文返回了南京,向南京报告了蒋介石在西安的情况。22日.宋子文偕宋美龄又飞抵西安。随员有端纳、戴笠、蒋鼎文。当宋美龄决心西安之行之际,南京曾有多人力劝,说其赴西安不独不能晤蒋氏,且将被张、杨扣作人质,丧尽尊严。然宋美龄坚决前往。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3/9d0d2e34j00slsxb2000td000gt008hp.jpg)
当蒋介石见到宋美龄时,大惊失色,说道:“余妻真来耶?君入虎穴矣!”说完潸然泪下。宋只以温柔语言相安慰。蒋氏转悲为喜道:“今晨余展圣经,适阅及‘耶和华今将有新作为,将令女子护卫男子’句,今君果来此矣!”蒋介石又说:“吾妻爱国明义,应知今日一切以国家为重,此来相从患难,亦为公而非为私,如他人或有以非义之言,托为转功者,必严词拒之,余决不能在此签允任何条件之事,如余签一字,则余即为违法 ,而有负革命之大义与国民之付托,且更无离此之希望,即离此亦虽生犹死。
宋美龄安慰说:“君千万勿虑,君所言者,余知之已,审君之素志,更所深知,余重视国家,甚于吾夫,重视君之人格,甚于君之生命,余决不强君有违背夙愿之举。”
这当儿, 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的调停下,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从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从西安事迹的解决,可以看出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各怀心事,各有目的。而宋美龄作为蒋介石的夫人,救蒋的动机是最真诚的,而她的种种努力充分体现了作为夫人的真诚和作为政治家的明智,对国民党内部采取何种行动,起了关键作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