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员额制的弊端是否只存在于法检行业?当这种制度施行于律师行业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本文以律师员额制为例的假想分析颇为有趣且不失意义,值得一读。
文章来源:公众号“欧阳说法”
最近,写了几篇法检员额制的文章,虽然绝大多数读者给我点赞,但也有些声音认为,我一个律师,关心什么法检员额制,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为什么关心法检员额制呢?主要是这套制度不仅严重影响了法检系统的运作,还给咱们老百姓,特别是咱们律师也带来了各种不便。这可不是法检的“家务事”,而是咱们每个人都受影响的社会公共议题!作为老百姓的一分子,我当然有权利说几句!
为了更好地揭示员额制的问题,我今天就拿律师行业来做个参照,假设律师也实行员额制,那会怎么样?
第一幕:律师人数大大减少,大部分人沦为律师助理
按照员额制的逻辑,律师必须是社会精英,专业水平高,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于是,律师行业开始设置员额律师,把现有律师人数砍掉一大半,最终只保留39%作为“员额律师”。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城市有1万名执业律师,那员额制一来,就只剩下3,900名员额律师,剩下的都成了律师助理。
“律师助理”这个称呼,一听就知道,干的就是最底层的琐碎活儿——帮忙整理卷宗、写材料、接送客户,外加开车跑腿。更悲催的是,律师助理不能自己接案赚钱,得靠员额律师发工资,每个月三千块。这工资还不够交房租,想入员额?慢慢熬吧!
第二幕:员额律师可以干到死,助理熬到头发白
众所周知,律师行业没什么固定的退休年限,换句话说,员额律师可以一直执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些律师助理们怎么办?只能心怀期盼,盼着员额律师赶紧“退休”,自己好接班。
但大家别忘了,现代人寿命普遍延长,活个八十几岁不是什么难事。员额律师只要身体硬朗,六十岁还能干二十几年,这对助理们来说,简直是个无尽的“等待之旅”。毕竟,现有的律师助理中,有多少人能熬到几十年后呢?一辈子在别人手下打工,还得自己干所有的活儿,而员额律师就躺着数钱。
为了早日“入额”,有志于从事律师的助理们只能拼命拓展案源,把自己的案子挂在员额律师的名下,但所有的工作都要自己干,最后分钱时,大头被员额律师拿走,律师助理只能捡个小头。久而久之,员额律师们更不愿意退出了,反正案子自动找上门,收入稳定,“干到死”成了最实际的选择。
第三幕:谁能成为员额律师?这门学问可深了去了
员额律师成了稀缺资源,谁都想进,但问题来了,谁能进?通过考试吗?那些年纪大的老律师肯定不干,岁数大了,考不过年轻人,怎么办呢?于是乎,“考试+律协打分”的机制诞生了,考试权重10%,律协打分占90%。考试走个过场就行,律协打分才是真正的“玄学”。
老律师们在律协混了那么多年,自然早已熟悉这一套操作。于是先给自己打个高分,再给自己人脉圈的亲戚朋友、后辈们打高分,顺带着还给圈内那些“上进”又孝敬的同仁安排个高分。结果,大家都成功入额了。剩下那些没背景、没关系的年轻律师,就成了律师助理,帮忙拉案源、打工。
第四幕:员额律师剥削助理,助理们心生怨恨
员额律师坐拥有利位置,不仅减少了竞争,还拥有源源不断的案源自动送上门。自己只需要签个字、露个脸,钱就进了口袋,轻松自在。而那些律师助理则苦不堪言:好不容易拉到案子,却得将功劳挂在员额律师名下,拿不到多少实惠。
这种模式形成后,助理们看不到未来,怨气在心中慢慢积累。于是,有才华的律师助理们转行跳槽,去企业里做甲方,薪水翻倍。剩下的助理有的选择“佛系摆烂”,混一天算一天;还有的,干脆暗地里使坏,给当事人和员额律师下套,反正自己没有办案资格,案件好坏跟自己没关系。
第五幕:律协成了最大的赢家,权力无限
员额制实施后,律协摇身一变,成为了“权力中心”,再也没人敢对律协说三道四。毕竟,你能不能成为员额律师,律协说了算。就算你侥幸入了额,哪天律协领导不高兴,也能一票把你踢出局,让你沦为“员外郎”。
于是乎,所有的员额律师和律师助理们,对律协的态度那叫一个“诚惶诚恐”,争相讨好律协领导,表忠心、献孝心,生怕得罪了“掌舵人”。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大家纷纷转所,挤破脑袋想加入律协领导的律所,把更多案源和收益上交,求得一个“员额”的资格。
这样一来,律协领导从原本的“象征性头衔”变成了一个“富贵的权位”,身兼经济利益和行政权力,吸引得众人趋之若鹜。这个时候,从事律师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为了服务客户、提升专业能力,而是如何通过律协攀附权力,获取一官半职,谋取更多的利益和名声。
以上的假设看似调侃,但背后的逻辑有没有似曾相识的地方呢?当一个行业的权力高度集中,资源分配不透明,必然会导致利益固化和权力滥用。这并不是哪个行业的“独特现象”,而是任何制度设计不合理时,都会出现的“共性问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员额制的讨论,不只是局限于法检系统,更是关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默
本期编辑 ✎小贤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