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上旬,国债经历了一轮回调;进入9月份,债市情况好转,有逐渐企稳的迹象;但9月底再次迎来调整。当前,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作用下,债市或逐步企稳反弹。针对债市的阶段性调整,投资者要怎么应对?债券市场是否还能持续“走牛”?

债市几经调整,原因何在?

债市几经调整,原因何在?

近期,债市几经调整。8月债券收益率触底后反弹,进入9月,债券市场上行,有企稳的迹象,但9月底再次迎来调整。Wind数据统计显示,9月24日至10月8日期间,10年国债、3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15.5bp、24bp,各期限品种债券收益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行。10月10日,债市有企稳反弹趋势,国债利率向下。

调整的原因也各不相同。8月调整的直接原因是央行对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引导。今年上半年长端利率下行速度过快,央行多次提醒市场风险。此外,还与市场预期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复苏迹象的显现和货币政策的逐步调整,部分投资者担心债市涨势过猛,未来存在回调风险,故选择获利了结或调整持仓结构。而9月24日的调整是因为股债跷跷板。政策释放明确稳增长信号,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抬升,进入股市的意愿增加,其投资标的的股债切换动作对债市资金形成一定挤压。

未来怎么走?

未来怎么走?

展望后市,支撑债市走强的主线因素并未发生改变,基本面仍偏顺风,央行对资金面呵护态度不变下后续资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间,叠加股市重回震荡节奏,债市后续仍有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企稳反弹态势。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债市的利多来自于基本面、政策面以及二级市场的“资产荒”,目前来看这几个因素并没有出现完全的反转,也就无需过度警惕利多出尽,需要观察后续的基本面能否复苏以及股市的抽水效应。

华泰柏瑞基金戴玲认为,在财政和货币双轮驱动的大背景之下,债券市场短端的确定性相对较高,久期策略获取资本利得的难度在加大,需要交易性加持,同时关注可转债板块的中期机会。

招银理财认为,债券资产作为生息资产,随着时间推移票息有望逐步修复短期资本利得的损失。当前货币政策仍处于宽松期,政策密集出台后市场可能逐步进入经济数据的验证期,判断经济有望有序温和修复,中期维度看债券收益率在当前水平仍有一定下行空间,对产品净值修复形成支撑。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调整是市场的常态,如遇债市调整期,投资者不妨保持良好的心态,耐心等待净值修复。以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为例。在过去的十年间,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曾出现多次回撤,但从中长期的走势来看,整体还是呈波动上升趋势。Wind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最大回撤1.05%,26天后修复;2023年9月最大回撤0.14%,13天后修复。因此,即便买在了高点,随后又经历回调,投资者也不必急躁焦虑,有耐心、有定力、有策略,定能静待花开。

同时,投资者亦可根据市场走势和自身需求,灵活调整持仓结构和比例。在债市下跌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持仓以摊薄成本;在债市上涨时,则可以考虑适当减仓以锁定收益。投资者还能通过多元资产配置,如配置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以及股票、基金等其他资产类别,来分散风险并寻求更稳定的收益。

具体到债券品种的选择上,是短债产品好,还是中长债产品好?

短债和中长债各有千秋,如果从两类产品的划分和特质来看:

  1. ●短债产品的投资期限较短,通常在一年以内,因此受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流动性较好。这意味着在利率变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中,短债产品的价值相对更稳定,风险相对较低。另外,短债产品主要投资于信用评级较高的债券,进一步降低了违约风险。
  2. ●中长债产品的投资期限较长,通常覆盖1年至10年甚至更长期限的债券,为了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和资金的时间价值,通常会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在某些市场环境下,如债券牛市或偏震荡市场,中长债产品可能表现出更好的收益潜力,因为长期债券的价格对利率变动更为敏感,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长期债券的价格往往会上涨更多。

相对来说,短债产品更适合风险偏好较低、追求资金流动性和稳定收益的投资者;而中长债产品则更适合愿意承担一定风险、追求较高收益并进行长期资金规划的投资者。在本轮调整中,长期债券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现已呈现出较高的配置吸引力,预计其在未来能够带来较为可观的票息回报;而以低波动性资产为基础的短债产品,其收益相对更为稳健,是投资者穿越市场波动的不错选择。投资者在选择具体的债券投资标的时可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需求,审慎决策。

  •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市场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变化,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产品由相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招商银行作为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