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档脱口秀特别火。
一档是《喜剧之王·单口季》(简称《喜单》),另一档是《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简称《脱友》);你看了没?我还没看完。
不过,节目和之前的脱口秀不一样,有些段子令人捧腹大笑,有些后劲很大。
喜单中,阎鹤祥的“不独立,毋宁死”和“对跖点”,一直在我脑中打转;一开始他强调追求独立人格,后来又把地理学概念引入到脱口秀的对比中,形象表达一个矛盾,即:你享受的,往往也是你摆脱不了的。
这让我想到,脱口秀和喜剧本身,也在矛盾中寻找平衡,如同前两天某脱口秀演员和京东的事件,既想表达独立思想,又想让观众共鸣,往往很难掌握好尺度。
再结合我们自身,这种矛盾也很常见,我们渴望自由,不想被工作舒服,但又离不开稳定的收入,这种拉扯让人不断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所以,我在想,吐槽类节目和喜剧内核有什么不同?
01
认真学习一番,没想到吐槽门槛真没那么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吐槽这个词是从日语「ツッコミ」音译过来的;在日本,有一种表演叫“漫才”,有点像我们的相声。
表演时,有两个演员,一个说不合逻辑的话,另一个就抓住话的漏洞,进行讽刺和好笑,这种讽刺和嘲笑,到了我们这儿,就成了吐槽。
这个词传到汉语里,意思变得更广泛。
一开始,它是专门揭露别人言语中破绽的行为,有点像我们说的“揭老底”。这时候,吐槽对象,还是那些不合常理或常识的言行。但随着时间推移,吐槽意思又扩大了,现在泛指用语言来表达不满。
有些人觉得,“吐槽”流行起来,和“嘲讽”、“抬杠”、“揶揄”很相似,因为人们喜欢新鲜、不同寻常的语言。
不过,吐槽原本是演艺圈的术语,倾向于描述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说话方式,因此,在公众媒体上,吐槽表现形式还是有所不同的。
毕竟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也存在差异,一不小心可能就触及到一些敏感价值观,很容易引发争议,而这方面的翻车案例也已经不少了。
为什么吐槽会流行起来?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准确来说,是社交媒体成就了吐槽。
2006年,日本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动画,推出了一个叫“弹幕”的功能,你在看视频时,用户评论会以弹幕形式实时显示在视频画面上,形成一种独特的互动体验。
到2007年,国内的A站引入了这一功能,不过,真正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的,是Bilibili(B站),网友们通过弹幕,可以吐槽编剧、剧情,甚至导演和演员,就像是不露脸的“群众演员”。
随后这个能力慢慢出现在了「爱优腾、公众号」等视频、自媒体平台上,再往后,朋友圈评论,调研意见征求慢慢也开始一种新的表演形式。
可以说,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吐槽的大舞台。
截止到现在,吐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代表一种亚文化(subculture)。什么是亚文化呢?和主流文化不同,它一般在特定群体中流行,表达这些人独特的兴趣、观点、生活方式乃至交流语言。
比如:00后看剧时会说“yyds”“破防了”,90后更喜欢说“真香”“打call”,80后可能说“经典”“感动到哭”,等等,诸如此类。
02
其实,每个年龄群体都会形成一定的“吐槽”文化(或亚文化),它不过是一种情感宣泄和相互理解的共鸣,尽管背后原因很多,但我总结了三点:
一,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社会规范也越来越多,当我们努力付出却得不到回报,或者日复一日地被各种规则束缚,我们的自由本性受到压抑,吐槽就成了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
二,现在每个人在网上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吐槽很容易引起共鸣,只要不触犯法律,一句话可能就变成了金句,或者一个好笑的梗。
一旦被大家喜欢,你就能收获很多粉丝,甚至还有可能因为一句吐槽而成为网红。
三,吐槽是一种带点开玩笑的批评,既有点严肃,又很搞笑,它不会让人觉得难堪,反而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想想看,在网上,如果一个人特别严肃地批评别人,可能没人喜欢;但如果你前半句很认真,后半句突然搞笑一下,就会不让人那么的尴尬,还产生共鸣。
就好比在酒桌上,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有人突然很正经地说:“今天一定要聊聊经济形势。”这时,气氛一下子就僵住了,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接话。
结果有人接了一句:“你看我的经济,就很‘形式’,光有钱包,没有钱。”那么,大家可能立刻就笑了起来,既有趣又不会太正式,让人觉得这个人很幽默。
所以,为了吐槽,为了缓和气氛,大家也会发展出一些特定的句式。
比如:
用括号加拼音来吐槽,表面上看是夸奖,但括号里的拼音才是真实的意思,还有“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油腻中年男,你的良心不会痛吗?”等反转的话,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用来吐槽的表达方式。
深层次来看,为什么说吐槽是一门艺术呢?因为吐槽是公开表演,带有一定的“表演”成分,不能随便说,从内容上看得有分寸,得能“上台面”。
什么是有分寸呢?像前两天我和朋友聚会时,有个朋友对另一位年长的女性朋友开玩笑说:“哎呀,你最近又变美了。”
虽然听起来像是在夸她,但其实带点幽默的味道,因为这位女性朋友年纪已经不小了,而且还是一个长辈,大家都明白这是在轻松地调侃,她本人也笑着接受了,但可能就不太恰当。
至于上台面,则是不要让别人觉得低俗、或伤人;所以,我们必须合理选择吐槽的对象和内容。尤其在节目上,吐槽别人的种族、肤色、性别、身体状况或者家庭背景这些法改变的事情,很容易翻车。
吐槽方式也很重要。吐槽要有语言技巧,让人听了之后,先愣一下,再笑出声,笑完后还能回味。如果只是直接讽刺别人,那就不是吐槽,而是语言暴力。
我研究了一下,吐槽常用反语、比喻、夸张、谐音、用典和反转等手法。
但最重要的是,吐槽得有层次感,如果一句吐槽只有字面意思,那就太浅了;如果还有其他含义,那就算合格。高级的吐槽像剥洋葱,一层一层的,每剥开一层都有新发现。
比如:
唐香玉在《喜单》中,用“傻野博士(啥也不是)”这个谐音梗来自嘲,表达对女性角色和职业选择的幽默态度。
还有,大张伟在《脱友》中,吐槽主持人张绍刚“话太多、爹味重”,用“话爹肥(化蝶飞)”这个谐音梗制造笑点;既推广了自己的歌,又幽默地劝张绍刚少点说教,这样的吐槽就更有层次感。
因此,我个人认为,吐槽让人脑回路反转再反转的剧情。
主流节目中能够把吐槽上升到有意义的层面,或者引发人们深思的设计,并不多。注意,这里的“令人深思”是指:一个段子中,有个内核,这个核结束后,依然会引发大家思考。
03
喜剧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喜剧是悲剧的另一面。
我觉得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还没抓到核心,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事物总是在变化,并且能互相转换,就像“悲喜交加”这个说法一样。
戏剧的核心是冲突和矛盾,故事发展是这些冲突和矛盾如何开始、发展和解决的过程,悲剧和喜剧是对立的,但它们也是相辅相成的。
古希腊人认为,悲剧和喜剧是同一事物的两面,区别是根源不同;到了20世纪,人们普遍认为悲剧和喜剧都是对人类有限性的表现,是一体两面。
当我们带着悲伤缅怀逝去的美好,那是悲剧,而用理性的态度调侃这些过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那就是喜剧。
简单来说,要让大家笑,就得有点“悲”或“惨”的元素,才能产生“戏剧”效果。因此,喜剧和悲剧之间有一种“戏”的成分,这种戏的表现方式,就像阴阳之间的纽带,互相平衡,互相依存。
不信,你想想看,任何事情的发展不都是这样吗?
想成功,就要经历失败;想前进,就得有时候退一步;想上升,就得接受偶尔的下降;就像《士兵突击》里的高成连长说的,什么都想成功,反而可能最后全都失败;火箭要飞上天,也得考虑怎么安全回来。
弱者也能利用这些规律,普通人更要懂得喜剧的本质,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
如果你太嚣张,就要准备好面对嚣张后的代价,这样别人才不会联合起来对付你,如果你很悲惨,也要保持一点乐观,这样大家才不会对你失望。
就像那个在美国捡垃圾的成功人士一样,当你在人生的高点和低谷之间来回时,不同处境的人都会感受到共鸣。
当然,这是我从哲学角度的看法。不信,你再想想什么是“戏剧人生”?
付航在《喜单》中分享的他的个人经历,从专科毕业开始,经历被怀疑抄袭、偷试卷的尴尬,到后来当保安,电话客服、服务员,后来,在女朋友的鼓励下,尝试脱口秀,最终得奖。
这不戏剧吗?戏是“喜与悲”的交加,最后达到某种成就,成就了小人物的故事。
04
不过,单口喜剧与脱口秀都不同。单口喜剧是脱口秀和喜剧的结合。
脱口秀是一种小众文化,更注重个人观点的表达,喜剧则更侧重于内核,两者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形式。关键在于:“我被看见了”,“我懂得了你的感受”,“你帮我解决了疑惑”,“我体验了不一样的人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
有一位95后的脱口秀演员,讲述了他和房东的故事。
他吐槽房租涨得离谱,开玩笑说自己住的房子像“豪华狗窝”,房租贵得让他觉得自己是在为房东打工。
虽然这种吐槽听起来很夸张,但有很多年轻人瞬间就get到了笑点,因为这正是他们的真实生活体验。这样的内容让一群人感到共鸣,觉得自己被理解了。
你说这是喜剧吗?不完全是,因为它没有那种小人物最终成为大人物的情节。你说它是脱口秀吗?也不完全是,因为脱口秀源于漫才,漫才是两个人的表演,现在却变成了一个人独自表达。
所以,在我看来,单口喜剧是一种综合体,只要能带来情绪价值的,都是好的喜剧,单口不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笑,因为每个人的笑点不一样。
你觉得好笑的,别人可能觉得一般,世界上没有一种能让所有人都笑的东西,而且,好不好笑,不是演员说了算,而是观众感觉决定的。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审美也不同,有人来看喜剧是为了笑一笑,有人是为了听新观点,还有人是为了听故事,甚至有人只是为了追星。
说到底,单口喜剧是一种追求快乐的表现,只要能带来情绪价值,就是好的单口。
你可能会说,如果喜剧不一定要搞笑,那它和相声、TED演讲、单口悲剧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这就像听音乐,有时候你喜欢听的旋律,也不一定在乎它是R&B、Blues、还是说唱。
所以,这种脱口秀不光是压力大的人在看,还有孤独的人、迷茫的人,甚至是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在看,它的价值也不好轻易评判。
总的来说
每个人看法不同,开心就好。
写到这儿,我在想,什么时候商业领域也发展下单口,把那些冰冷的演讲、职场和创业故事,变成生活中的电子榨菜,开心一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