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一文最后有俩建议:

一是杨笠 接广子再精准点,别碰男客为主的行业

二是男客为主的公司别老想着找杨笠这样的代言,吸女粉掉男粉,划不来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事件原因,很有启发,供参考——

需要找代言的一般是2C大厂,必须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女性就业平等已是政治正确的显学,像JD这种老板钢铁直男,开口闭口“XXX不是我兄弟”……一点没把女员工放眼里,员工也的确多为男性(物流配送人员占比最高,绝大多数男性),主要客户也是男性(3C数码起家)的大厂,特别要讲究这种政治正确

JD为显示在性别平权上的努力,就得提高女员工占比,定制各种女性向福利(健身、瑜伽、轻食……),又不能都拉去当骑手,只能往其他部门塞,最容易塞的自然是市场营销公关部门,导致对外关系上全由女员工把持,用女性视角包装男性向公司,最终搞出请杨笠代言这种骚操作

更常见的劳资纠纷中,为了政治正确,男老板对女员工往往礼让三分,因为还叠加性别矛盾,没准人家反手告你一个职场性骚扰也有口难辩,公众天然容易站女员工

女老板对男员工就无需考虑性别因素,该骂骂该滚滚

但女老板和女员工的矛盾,比如董明珠VS孟羽童,吃瓜群众争议就很大,并未一边倒站 孟羽童

上述逻辑框架,本质上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因政治正确过于强调公平(男性向公司全由女员工掌管对外关系),导致效率被过度牺牲(公司形象受损)

在力哥文章中,这算老生常谈的核心观点了

这问题西方也普遍存在,为了政治正确,容易矫枉过正,产生逆向歧视(本来现实中整体更强势的男性反而在舆论场沦为弱势)

也不只存在于性别,性取向、肤色、年龄……都可能出现逆向歧视

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当然弱势,但社会福利过多倾向老人,退休工资比年轻人在职工资还高,更别说医保待遇,加上老人历史积累丰厚,吃到上涨20年的房地产红利,导致有些生活不如意的年轻人“仇老”(今天日本社会很常见)

但同为老人,只有少数体制内的拿着上万元退休工资安享晚年,多数老农才一两百退休工资,还要苦逼种地

所以年龄矛盾的本质,和两性矛盾一样,都是阶级(阶层)矛盾

绝大多数女性不反优质男,只反油腻下头自负男(杨笠口中褒义贬用的“普信男”)

绝大多数男性也不反温柔美女,只反 自我感觉良好、择偶要求过高、长相又很感人的“小仙女”(同样褒义贬用,现代汉语已经被糟蹋成啥样了…… )

无论男女,都是自己看得上的看不上自己,所以内心敏感,但自己瞧不起的居然口出狂言瞧不起自己,直接击碎玻璃心,那还不得炸……

这就引申到今天力哥想聊的主题:当被冒犯时,如何才能不生气?

起因是昨天留言中点赞最多的这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为何有人指名道姓骂你,还可以一点不生气?

要回答这问题,容易演变为对成年人的说教,事倍功半还挨骂,不如转化为子女教育问题,至少更容易为父母接受

生气是一种负面情感,为什么我们还是容易忍不住生气呢?

本质上,生气是因为现实和自己期待的不一样

现实既包括“世界”(外在环境),也包括“自我”(内在认知),可能对世界(他人、组织、社会、国家 )生气,也可能对自己生气(气自己无能、软弱、贪婪、冲动、一错再错……)

当“世界”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而该评价并非无中生有,恰恰一针见血,公开戳破了自己心知肚明,耿耿于怀的点——那一刻,对“世界”的生气和对“自我”的生气叠加buff,形成共振,最容易让人炸裂

比如力嫂和小小力都容易生气

力嫂最容易因小小力学习生气(作业拖拉、贪玩、考试粗心、不听话,不自律……反正来回来去就这点事),有时也因管理不好自己情绪,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这事本身感到生气(气自己情绪管理失控)

但力嫂最容易暴怒的,是在她控制不住情绪而生气时,我在边上说你怎么情绪自控力这么差……

小小力也最容易因学习问题和他妈产生矛盾,有时也因自己反复努力都做不好作业感到生气(气自己无能)

最典型的是背课文上传,录了好几遍都因为一个点卡壳,越急越错,最终心态炸裂,哭成泪人

但小小力最容易暴怒的,是在他生自己气的时候,我在边上开玩笑吐槽他这么简单的都不会做……

(当然,她娘俩吵架最后出来劝架还挨最多骂的是我是我总是我,吃过多次亏后,这种吐槽早就不敢了……我本计划写一篇《这对男人和女人,每天吵架又和好》,写到一半想想人间不值得,日子还要过,算了算了~)

这问题咋解决?

过去我以为,只要降低预期就行了

没有欲望就不会痛苦,不想得到就不会失去

问题是这种心灵鸡汤缺乏实操性

不想考试考得好,不想以后上大学,甚至直接不想读书了,躺平当文盲,当然不会产生矛盾痛苦,但以后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成为一无是处的废人怎么办?

人是一个生命体,生命体只要维持存在,就得持续做逆熵增运动,不可能断绝一切欲望,哪怕遁入空门也做不到——唐僧取经路上还不得拿钵化缘喝粥吗?

且不说“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这种观念力嫂万万不能接受,就是娃自己也接受不了

因为他有争强好胜的本能——虽然不想再努力了,但又想考试考得好,被老师夸同学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逃避没用,必须正视这两个根本问题:世界不如意怎么办?自己不如意怎么办?

每个孩子一出生都是自我中心,不满意就哭,直到满足才停

有了弟妹,只要年龄相差不太大,就会有争宠意识——知道爸妈的爱和家里好吃好玩的都要分出去,就会本能嫉妒

上学后,这种嫉妒更是无处不在

你有的玩具同学没有,就容易嫉妒你

同学有的玩具你家买不起,你也容易嫉妒人家

相比男生,女生更易嫉妒

这是因为漫长的游牧时代,成年男性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打猎,必须全神贯注,一击毙命,否则可能小命不保

女性因身体力量不如男性,会在更安全的部落织衣做饭哺乳带娃,可以一心多用,家长里短

长期生活于这种更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女性容易产生更强的八卦欲和攀比心

学生时代,大人们最鼓励也最显而易见的攀比,是学习成绩

但随着性意识觉醒,孩子会自然在外貌上攀比——这是最直观的性资源

哪怕学校规定统一穿校服,不许女生化妆,尽可能避免这些攀比影响学习,但哪怕素颜,依然有一目了然的高颜值和低颜值

班花校花和班草校草总是更容易成为众人关注追捧的焦点

男生相对还好,不会因为太帅太受欢迎或长得很丑就各种排挤

女生更容易暗中发力,比如几个“普信女”组成小团体,一起排挤最受男生欢迎的“女神”

原因还是上面说的,自己心心念的“男神”都不正眼瞧自己,整天围着心中的“女神”转,稀缺优质性资源被“垄断”,当然对这位“女神”恨之入骨啦~

今天看到个很搞笑的新闻——

有女生觉得健身房里男生太多,感到害怕,居然提出禁止男生进健身房的要求

值得玩味的是,她们一边吐槽健身房男生太多,一边却说“没见到帅的”,“感觉我们学校男生没帅的高的”……

可见,她们只厌恶“普信男”(仅指外貌),巴不得健身房充斥又高又帅的~

女性更易容貌焦虑,很大程度上也因为择偶体系中,男性更看重女性容貌,甚至一票否决

女性择偶时也喜欢又高又帅的,但仅限于学生时代,一出社会,就会很快意识到有钱比帅重要得多,择偶体系第一顺位迅速让给“经济实力 ”

这种择偶观上的不平等,一方面引发女权抗议的“物化女性”,一方面又何曾不在物化男性,把男性物化成“移动的印钞机”呢?给男性施加了天然理应养家挣大钱的道德要求

男人赚得动,女人全职带娃做家务,旁人就说女人真幸福,谁懂这位家庭主妇独自一人带娃的痛苦和被迫放弃事业的失落呢?

女人赚得动,男人全职带娃做家务,旁人就说男人吃软饭没出息,谁知这位家庭煮夫可能更享受这种相妻教子,简单朴实的生活呢?

一个男强人/女强人/家庭主妇/家庭煮夫是痛苦大于快乐,还是快乐大于痛苦,没有客观标准

真正决定其生活幸福感的,在于内心是否对自己的能力、爱好、追求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自己能干什么?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该干什么?

‌也就是德尔菲神庙上刻的那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

很多人无法认清自己,是因为无法认清世界

对世界缺乏完整深刻的认知,就很难准确判断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才会轻易被别人的评价左右自己的想法,时而困惑、时而忧虑、时而愤怒,时而自负,时而自卑……认清自己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回到起点,我说对自己的评价无需建立在别人的评价基础上,全世界骂我傻X也不自卑,全世界骂我牛X也不自负,这不是一种天生的性格或能力,而是经过40年不断积累总结人生经验,才逐渐形成的智慧

智慧和知识的区别,在于知识可以写在书本上,别人一说你就能听懂,但真正遇到问题时,可能还是做不到

就像你看了无数投资大师的著作,真到股市搏击,只要缺乏经验,一样会贪婪恐惧迷茫

但是不是经历过几次牛熊转换,就能摆脱韭菜命运呢?

不,很多人炒股20年,还是一次次被割,从不长记性,因为经验无法沉淀,转化为知行合一的智慧

当你对人世间各种行为都不再感到困惑,既理解仇日的为什么仇,也理解亲日的为什么亲,既理解普信女为什么鄙视普信男,也理解普信男为什么讨厌普信女,既理解中国为什么这样,也理解美国为什么那样……

注意,理解不代表认同,但明白世界它就是这么回事,贪婪恐惧骄傲嫉妒懒惰好色……人人本质没差,无非不同性格、性别、年龄、经济条件和认知水平的人,生活在不同制度和文化的社会中,最终碰撞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而已

基于此,你才能真正与世界和解

也基于此,你才能反过来看清自己的外貌、天赋、才能、性格、好恶、经济实力在整个人类中,处于什么位置,进而认清自己,与自己和解

哪怕世界不如我意,我自己也不如我意,也不再生气——既不会生那些骂我的人的气,也不会生自己的气

和解不是靠降低预期,无欲无求的减法实现的

而是靠不断增进对世界的理解,才能不再那么困惑,进而既接受自己的普通,也依然自信(不自负也不自卑)

先入世做加法,才有资格出世做减法

举个栗子,我从小性格内向自卑,总担心自己说错话,使自己陷入被群体孤立的境遇,所以每次升学前,我都会YY,进入新的环境,没人知道我过去的囧事,一定要鼓起勇气,重新开始,好好认识新朋友,建立全新的人际关系

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以及历次搬家后一段时间,我都这么说服自己,社交活动表现得特别积极,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结果呢?

结果过不了多久,我又原形毕露,还是社恐

这是很多荔枝做梦也想不到的,尤其参加过线下分享会/饭局,我的表现怎么看都是幽默风趣喜欢表达的话痨啊,和社恐没半毛钱关系~

这是我多年打拼逼出来的社交能力

但相比社交场合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所带来的成就感,我更享受独自一人沉浸在书房带来的思维快感

正因有过这一系列经验,我才逐渐认清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想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这种能力的形成 ,没法刻意培养,更没法快进

在 一文中,我说最担心孩子未来缺乏抗压抗挫折能力,但这种能力要怎么培养呢?

当时我说给孩子更多自由, 他才有可能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从“爸妈/老师要我干啥”,到“我想要干啥”

有了想要追求的目标,才有动力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哪怕失败,也是自己选的,只能咬牙扛下所有

道理虽然没错,但这方法还是太书面,实操中难落地——小学时代能遇到的挫折或父母人为制造的挫折试炼,和长大后真正要经历的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现在我总算想通了,抗挫折能力根本不是父母言传身教可以传授给孩子的,只有把孩子放到真正的大风大浪里搏击,承受真正的沉重失败挫折,才有可能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抗挫折能力

当然,孩子在风浪中觉醒,还是在风浪中沉沦,也未可知,那就是他的命了,我们只能祝福

就像韩寒写的——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