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晚.走进[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观看音乐剧《三坊七巷》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演绎的“打肉燕”剧情. 是当年祖辈几代在此生活经历. 亦是福州百姓市井生活的情景再现。

同利肉燕世代在此经营与传承. 与时代的变迁. 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音乐剧的上演. 让福州肉燕飞出坊巷. 飞进千家万户. 福佑吉祥安康. 幸福绵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福州市歌舞剧院)创演的音乐剧《三坊七巷》在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首演。这出以福州旧城改造为背景的大型现实题材原创音乐剧,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三坊七巷这片历经岁月的“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即将面临拆迁时,文物管理局工作者陈晓榕与拆迁办副主任冯志新之间因林觉民故居拆迁而引发的保护与拆除之争。近日,海都记者采访了该剧的艺术与舞蹈总监、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林姝敏,了解音乐剧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坊七巷“拆”与“保”如何抉择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作为福州本土的历史文化名片,三坊七巷一带是福州的文化中心,对于代代福州人都有着别样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福州对三坊七巷片区的旧城改造,成为福州城市发展与文化保存讨论的风向标。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热烈展开,社会古建筑与文化遗产保存意识愈发高涨的当下,回首来时路便有了更多的积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也是三坊七巷的‘老居民’了。”林姝敏笑着说。2004年以前,福州市歌舞剧院坐落于三坊七巷中的黄巷,在当时还属剧院“萌新”的林姝敏与同事们眼中,南后街正如今天的东街口,是一条很有烟火气的“潮街”,那里居住着大量的居民,有很多衣服店,小姑娘小伙子们下了班就将一条街从头逛到尾,“和店主买衣服砍价,对半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由于房屋与市政配套的陈旧,居住的不便也是有目共睹。破败的街容,街上乱拉的电线,很多杂院里没有卫生间,粪水车在街上“哐哐”行走。夏天里一来台风,剧院就停电,因为风雨刮断了老树的枝丫,压到了电线,练舞中的演员们总是冷不丁陷入一片黑暗。改造三坊七巷,不仅是整改市容市貌的要求,也是坊巷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愿望。

编辑:张耀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