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近日都遇见了平生最为诧异的一件事,就是出现了10月20~22日的超大规模的涨潮事件。
特别是在渤海和黄海中北部海域,在20~22日之中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异常增水事件,很多地方的潮水涨到了之前从未到达的地区,不少居民区都遭了殃。
很多人在睡梦中被涌进房屋的潮水惊醒,不少建筑和家具被潮水破坏。很多老渔民都表示这样大的潮水“一辈子都没见过”。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与自然资源部的数据也显示,这次我国东部沿海很多地方潮水维持一米以上的水位超过一天时间,涨潮增水过程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堪称历史罕见。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潮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不少专家也是众说纷纭,其实如果从近期的气象、天文乃至长期的气候和海洋变化来看的话,应该有如下六个方面的原因。
一、北风南风的“海水接力赛”——寒潮气象效应
在这次大潮发生前夕,也就是19日前后,有一股强劲的北风席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股北风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将渤海和黄海北部的海水推向远离海岸的方向。随着天气系统的变化,20日前后又转为南风,这股风又像是接力运动员一样,将之前被推远的海水重新送回岸边,造成了海水因不同风向的大风而形成的一种共振的动荡,于是在海岸附近形成了显著的增水现象。
这种由气象条件引起的海水大规模位移,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一个生动例证,也是造成此次大潮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天文大潮的叠加效应——日月引力共舞
天文大潮是指由于太阳、月亮与地球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特别是当它们处于一条直线(朔望潮)或直角(四分潮)位置时,三者之间的引力叠加,导致海水涨落幅度增大的现象。
在此次大潮期间,恰逢天文大潮周期,太阳、月亮与地球的引力作用达到极值,进一步加剧了海水的涨落幅度。这种周期性的天文现象,虽然每年都会发生,尤其是在每年的八九月份通常都是观潮的最佳时期,而又与其他因素叠加,使得本次大潮更加显著。
三、超级月亮的引力强化——月球近距离效应
超级月亮是指月球运行到离地球最近点(近地点)时恰好满月的现象,此时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36.3万公里,对地球的引力作用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在本次大潮期间,正值超级月亮出现,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比平时更近,引力作用更强,对地表海洋海水的拉扯作用也更为显著。这种额外的引力作用,使得海水涨潮时更加汹涌,落潮时则更为迅速,进一步加剧了潮水的异常变化。
四、全球变暖的海平面背景——海平面上升的长期趋势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是近年来海洋环境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全球平均海平面不断上升。
这一长期趋势虽然缓慢,但已为极端海洋事件的发生提供了背景条件。在渤海和黄海区域,海平面的上升意味着在相同的气象和天文条件下,海水更容易达到或超过警戒潮位,从而增加了异常增水的风险。
五、雨水补给的海量增量——沿海地区降水增加
在异常增水事件发生前的一周时间内,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南部出现了两场大规模的降雨过程,北方沿海地区乃至渤海和黄海海域也同样经受了这一降雨过程。
这些雨水不仅直接增加了陆地上的水量,还通过河流、排水系统等途径汇入海洋,再加上海洋本身接收的降水,所以都增加了海洋中的水量。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近海海域,雨水的直接补给使得海水变多,加剧了潮水的上涨趋势。此外,雨水还可能改变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动,间接影响海水的分布和流动。
六、日本海海水的“间谍行动”——东北风驱动的海水涌入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日本海海水的影响。由海洋水文监测显示,或是受东北风乃至寒流的影响,日本海的海水大量涌入黄海,抬高了黄海的水位,进而影响到渤海和东海。
这一过程就像是日本海海水在进行一场“间谍行动”,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周边海域的水量分布。这种跨海域的海水流动,不仅增加了渤海和黄海的水量,还可能通过改变海洋环流模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潮水分布和强度。特别是在渤海这样的半封闭海域,外部海水的涌入对内部潮汐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
综上所述,本次渤海和黄海中北部海域的异常增水事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寒潮气象效应到天文大潮的叠加,从超级月亮的引力强化到全球变暖的海平面上升背景,再到雨水补给的海量增量和日本海海水的涌入效应,每一个因素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次大潮不仅是对我国海洋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科学研究海洋现象、提升海洋认知水平的宝贵机会。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监测手段的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和应对类似极端海洋事件,为保护沿海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消息来源:《极目新闻》10月22日报道《沿海多地现异常高潮位致海水倒灌,有的达红色警戒,自然资源部派出5个专家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