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行走的作文课”品牌主理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任晶惠携手北京德行天下公益基金会,通过线上讲授与交流的形式,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部分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公益作文课。课上,任晶惠博士分享了自己独创的“七维观察法”,指导孩子们如何通过多维度的观察与思考,克服写作障碍,发现轻松写作的诀窍,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晶惠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委会副秘书长、市十佳记者,多篇文章获得国家级新闻奖,如今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深受家长和孩子们喜爱的“行走的作文课”品牌主理人,是可亲可爱的任老师。2024年7月,受北京德行天下公益基金会的邀请,任晶惠开始担任该基金会“小小通讯员”项目组长兼总策划人,旨在为偏远地区尤其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儿童提供专业系统的写作指导,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助力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中课堂”线上授课的形式,打破了空间和听课人数的限制,任晶惠老师在北京线上教学,数千公里外,来自德格县雄拖小学、阿须中心小学、通遥玛小学、燃姑小学的数百名孩子集体线上听讲。

在本次课上,任晶惠用讲故事的形式,首先分享了她开发“行走的作文课”这套课程的机缘。原来,这套写作课程是任晶惠为了辅导她的儿子开创的。那时候她的儿子刚上三年级,作文成绩全班垫底,她原本打算给孩子报个写作辅导班,但通过多番考察,她发现大多数作文辅导班只传授公式化的写作技法和套路,从长远看可能扼杀孩子的创作力和想象力。于是,任晶惠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研究了一套适合孩子的写作方法。她认为,想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想要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绝不能闭门造车,强迫孩子生编硬造,应该首先带孩子们走出家门,到广阔的世界里认真观察、搜集、整理、提炼。她把这套方法应用在了自己孩子身上,并且效果显著,四年级时孩子作文成绩实现了满分逆袭,五年级时公开发表了多篇文章。不少家长慕名向她请教这独特的作文涨分法,本着对所有孩子负责的态度,任晶惠对这套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提升,并命名为“行走的作文课”,帮助数百名孩子从抗拒写作到爱上写作,既培养了写作兴趣,也提升了作文成绩。

紧接着,任晶惠分析了为何现在许多孩子存在写作困难,为何容易把作文写成流水账。她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流程错误,许多孩子认为写作文的步骤就是三步:坐到桌前、铺开作文本、开始写。但任晶惠指出,这种认知存在误区,她以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写作经验举例,告诉孩子们,正确协作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观察、体验和感受,然后把观察和体验的收获记录下来,就会形成一篇好文章。

第二个原因就是孩子们对“观察”的理解存在误区。既然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那就要弄清楚如何观察,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在过去的调研中,任晶惠发现许多孩子认为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包括本次空中课堂孩子们反馈的答案也是如此。但任晶惠指出,观察是多维度的,不论针对一个物体还是一件事情,都应该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

她详细讲解了自己独创的“七维观察法”。所谓七维观察法,指的就是通过眼看、鼻闻、手触、耳听、口尝、脑思、心悟这七个维度去观察事物。课上,她启发孩子们以身边某一个具体的文具为观察对象,从上述七个角度逐一说出他们的观察所得。在任晶惠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除了描述出所看到的文具的形状和颜色,还感受到了铅笔盒是硬硬的、凉凉的,触摸到了笔袋的柔软与质感,闻到了铅笔木质的芳香,闻到了中性笔的淡淡墨香,通过晃动文具盒听到了各种文具叮当碰撞的声响。然后,任晶惠老师进一步启发,让孩子们思考,当他们心情或愉快或沮丧时,这些文具是否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在任晶惠的循循善诱之下,一部分孩子借用老师的手机,热烈地参与了课堂讨论,他们洪亮的声音、细致的观察,得到了任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另有一部分学校因教学设备的限制,无法即时互动,照顾到孩子们焦急的心情,任老师频频出声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程结束后,受益匪浅的孩子们纷纷向任晶惠老师表达感谢,他们稚嫩清澈的声音,隔着遥远的距离传来,令任晶惠格外感动,连连回应“不用谢”。一位藏区学校的老师说,虽然隔着屏幕,但透过任老师真诚温柔的声音,孩子们感受到了爱的能量。

任晶惠老师说,接下来,她将为偏远地区儿童的写作提供长久的专业指导,除了系统地讲授写作课程,她也将亲自修改、指导孩子们的作品,并积极联系更多优秀教育资源,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让孩子们又快、又好、又开心地写出优秀文章,助力藏区儿童的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