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大 何

大家好,我是努力码字赚奶粉钱的大何。

老读者都知道,咱们账号平时主要写的都是一些热点、民生、经济政策之类的文章,平时一般也是挑刺比较多。

但其实在搜集写作素材的过程中,有时也是会被一些掐头去尾的标题党给无语到。

嗐,都是学新闻学的。

只能说,张雪峰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就举一个最近引发讨论的新闻案例,

浙江一男子买土豆,管理人员说要缴6%交易费,不缴费就不给出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介绍一下事情来龙去脉,就是10月20日,浙江温州,有网友发视频称,

由于家人爱吃土豆,自己从丽水市来到温州市,买下一大口袋土豆,打算放家里屯着,一口袋土豆约有60来斤,市场价成袋买,约莫就一元钱一斤,最多也就值100元钱。

准备离开市场时却被管理人员告知,市场要收取6%的交易费,不缴费就不给出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二人就收费依据发生争吵,网友把争吵视频发在网上,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质疑其收费的依据。

第一眼看到是不是觉得这个新闻挺离谱的?去菜市场买菜还要再缴费?

吃相已经这么难看了吗?和土匪路霸还有什么区别?

这种行为,当地市监局竟然还说符合要求?

那想都不用想,一定又是权力的滥用,建议严查该市场背后的保护伞!

但是,事实真就如此吗?

不过我估计,很多人看完标题就已经嗨了,事实究竟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他们只是看到了自己想看的内容罢了。

再加上各路自媒体文章里一通猛加情感小佐料,这件事情的解读就往我上面的猜测演进。

但是,正如我的公众号介绍里面的那句话:

世界上只有1%的人明白真相,剩余99%的人三观是被塑造的,他们只负责站队。

这世界上总有人还是在乎真相的,哪怕只有1%呢?

可能是一本正经,几千字的官方报道大家没耐心看完,

似是而非的标题,也让人先入为主,打上了负面标签,

但其实仔细看完新闻完整的报道,就知道这个事情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我又结合了几家官方媒体的报道,帮大家提炼了以下这些新闻内容:

1、涉事市场是菜篮子市场,与普通农贸市场不同

一般的菜市场,都会按一定期间向卖家收取摊位费、水电费或者场地费,但是涉事菜市场是温州市菜篮子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这个菜篮子市场跟普通农贸市场有这么几点区别:

(1)其服务对象主要为餐饮、商超及农贸市场等大宗采购商。

即该市场主要面向商户进行批发,尽管也包含部分零售业务,但并非其主要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其收入来源为买卖双方交易佣金提成,而非商户的租金、水电或场地费。

菜篮子市场的经营模式是,如果没有交易,就不收费。

这对卖家来说,比摊位费更合理,尤其是在淡季销售不好的时候。

这样模式好处就是卖家就不会把费用含在产品的售价里了,

所以理论上,这里的产品应该更加便宜,或者更可靠,不然市场也会将这种交易方式淘汰掉。

有点类似国外一些超市,在你购物时,会告诉你为这个商品缴纳了多少税。

这相当于直接税,让消费者知道,自己买的东西可是包含了税费的哦。

至于是叫税还是费,有区别么?

而有网友认为摊位费应由卖家承担,买家无需支付,但这种看法在此市场并不成立,因为人家菜篮子市场的经营模式就是这样的。

说白了,在这里做买卖,要遵守这里的规则,如果不接受的话,可以去普通菜市场买菜。

2、6%的交易费有法规依据,且符合当地批发市场交易习惯

据新闻记者从温州市瓯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

自2001年起,经温州市物价局批准,菜篮子市场根据蔬菜品种差异,向买方收取3%-6%的交易费,以支付交易场地、清洁、垃圾处理及农药残留检测等费用。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市场价格已由政府指导转为市场自主调节。

6%的费率是买卖双方与市场间达成的默契价格。

老话说,杀头生意有人做,亏本生意无人做。

如果人家就是常年这么收费,只要买卖双方乐意,那就没啥好说的。

因为不合理的收费项目,终究会导致失去客户,最后被市场淘汰。

所以这一收费模式已沿用20多年,依然有客户存在或者没有被市场淘汰,这本身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此外,市场已在显著位置如出入口电子屏等公示收费标准,收费标准经过物价部门备案,

并且在市场内外都有价格公示,且销售凭证清晰准确,符合价格监管要求。

3.根据市场工作人员答复,该男子实际购买了六样商品,其中五样按照市场收费标准进行缴费

我搜了一下从丽水市区开车到温州市区,车程大概120公里,单程大概是两个小时,不算油钱,来回的过路费已经超过100块了。

驱车百公里就是为了买一袋土豆,

用《一步之遥》里面的一句台词来形容就是,

为了这点儿醋,才包了这顿饺子。

起初我也觉得这个外地网友可能是不懂当地市场的交易规则,所以引发了缴费的分歧。

不过根据顶端新闻的报道,网传视频中的男子实际上是购买了六样商品,其中五样按照市场收费标准进行缴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像有点不太对啊?

实际上,所有到该市场内批发蔬菜的采买方,称重时均需使用市场的秤,不能使用卖家的秤,

菜市场的“一卡通”智能交易系统会自动收取采买方一定比例的费用,并出具交易凭证在出门时查验使用。

视频中的情况是,市场工作人员在查验出厂货物时,男子没有提供土豆的交易凭证,继而才与管理员发生口角。

如果这个报道属实,那这个网友,你要说他真的不知道这个市场的交易规则嘛,好像也解释不太通。

而看到这里,不知有没有发现,可能新闻里面人都没说谎,但却可以用实话拼凑出一个谎言。

这就是新闻学的魅力。

《未来简史》一书的结尾写道:

过去想阻挡思想言论,做法是阻挡信息流通。但到了21世纪想阻挡思想言论,反而靠的是用不相关的信息把人淹没。
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获得资料。而到今天,力量却是来自该忽略什么。

忘记是在哪篇文章看到一句话,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每天产生的信息量,普通人一辈子都无法阅读完。

没错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我们获取信息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便利,手指轻轻一滑,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就轻松推送到你的手机里,

就像一道道直接端到你面前、看起来丰盛的菜肴,但其实都是预制菜,味道不新鲜,营养不均衡。

这些预制菜让我们很容易就陷入信息茧房之中,

只能接触到与自己已有观点和兴趣相符合的信息,而很少或根本不接触不同或相反的意见。

信息茧房的可怕之处在于,消息虽然很多,但大多指向同一个结论,

而如果这些结论再与你的想法相悖,就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

为了调适这种矛盾,人们就会逐渐放弃思考,随波逐流。

而当我们放弃独立思考之后,我们就会沦为信息的奴隶,成功资本盈利的工具。

如何跳出信息茧房和过滤泡看到真实的社会,

如何识别“用实话拼凑出的谎言”,

如何获得能给自己带来帮助的有效信息,

这是生活在新闻化、社交化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需要修炼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