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中俄贸易加码的大趋势还在,但越来越考验中国企业的微操了。
9月底,俄罗斯乌拉尔海关管理局办理了首份与中国企业的外贸易货合同。
俄罗斯电子海关收到了首份外国商品申报单,包括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但这次交易的回款并非现金,而是等值商品。十月初,俄罗斯公司向中国运送了等值的亚麻籽。
俄罗斯海关的解读是,“首先,汇率波动不会影响交易的有效性。其次,可以避免付款延迟或银行拒绝执行交易而产生的问题。”
中俄贸易的本币结算率已经超过95%,而中俄贸易结算一直面临着由于美方二级制裁被迫中断的问题。
对在俄华商来说,俄乌冲突对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多机会,但也要考虑到俄罗斯市场的保护主义倾向。
以汽车为例,中国车企抢占了欧美汽车商留下的一大部分蛋糕,但俄罗斯政府更希望这块蛋糕能尽可能地留给本国企业。俄罗斯政府已经在加强汽车的消费税和报废税,通过税收抵消中国进口汽车优势,支持本土产业。
中国企业到俄罗斯建厂怎么样?
业界已经公认,在俄罗斯设厂生产商品的企业更适合对能源成本比较敏感、不需要强大配套供应链的企业。
再看看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消费品、日用电子产品、电脑和办公设备(包括平行进口)、汽车、工业机械和设备。2023年,中国在俄罗斯服装进口总额中的占比达到创纪录的40%。
上述产品,到俄罗斯设厂生产,似乎并无必要。
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401.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提前完成此前定下的2024年2000亿美元目标。
2024年1-9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2%,达到1803.57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出口831.48亿美元,增长2.4%;中国自俄进口972.09亿美元,增长1.7%。
照这个态势,今年应该不会低于去年,但也无力更进一步,能破2500亿美元或许已经是今年的极限。
至于中俄两国的贸易额何时突破3500-4000亿美元的里程碑,这个时间点可能还需再等等。
一般来说,中俄之间的贸易联系被视为既基于地理上的邻近,更基于资源、市场和文化的深厚互补。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数据和案例证明,人们还是普遍相信,中俄贸易的互补性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甚至会在俄乌冲突结束后迅速落入平淡期。
不容忽视的是,即便是当前,仍有接近3000家德国公司和接近800家美国公司在俄罗斯正常运营,中国企业靠平替欧美企业取得的俄罗斯市场,想要守稳还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