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周处除三害》人物角色的心路历程

文/刘鹏举

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

——伊曼努尔·康德

引子

尼采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故事需要洞穿人性的幽暗,又要解析环境的返照,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也被人造就着。

几位好友看了《周处除三害》,都向我推荐,刚好群友在视频号上分享了电影,我就不费周折,省却了搜寻的功夫。

只有自我救赎,才能拯救苍生!这是我看完《周处除三害》的很直观的一个感受。

说起写影评,我还真的不是那么在行,前几日写的一篇关于电影《第二十条》的观后感我谈了“拒绝平庸,自我觉醒的力量”,这种觉醒更多强调的是内在善意和良知的觉醒。

当我执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晚风轻拂,因为心中无味,竟然找不到下笔的感觉,遂忍不住将《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又温习了一遍。

思维是人的灵魂,思维的触角总能随着随着神经元延伸到很多地方。

思绪更像一朵云,漫无边际地飘荡,找到适合角落或者地方,停留下来,遐想的空间就会逐步变大。

浩瀚的宇宙中,不仅存在物体,更存在天理,亘古的历史中,善良一直被歌颂,丑恶一直被鞭笞,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导向!

人类的文明中总少不了美德的赞美,因为精神的音符总能带来悠扬的旋律。

《世说新语》中的周处之所以能够扬名万世,是因为周处除掉二害后,能够改过自勉,没有从屠龙少年变成恶龙。

我们缺少一种忏悔的文化,因此能够悔过自新,品德上的改良向来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称颂的主题!。

言归正传,今天还是要谈谈《周处除三害》影片中几位角色的行为带给我的思考。

我一直尝试着从解构主义来分析该影片的文化元素,但是总有一种无力的苍白感。

影片中的隐喻的哲理和人性的暗喻,莫不契合人心内在世界的观照。

我先尝试着从每个人的角色来解读一个自觉的过程,再从佛学的贪嗔痴解读人类内在三害的三种苦厄。

一、张贵卿,引路者的自觉

影片中,张贵卿的的角色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个药店的老板,戴着一副眼镜的张贵卿斯斯文文的。

医生当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站在医生的立场,眼中只有病人或伤号,这才符合一个医生的道德。医生在救人的时候是不能带有情绪的偏见,所以对于张贵卿为黑道大哥诊疗救治,我丝毫不觉得有所违和。

可是在道义上,按照一种伦理的朴素认知,张贵卿的所为就有了亏欠,救治坏人固然可以,但是救治了穷凶极恶的坏人,让他摆脱天命的惩罚继续危害世间的苍生未尝不是一种纵恶,这对于张贵卿来讲莫不是一种道德上的亏欠。

道德内在法则远高于法律的他律约束。

很多人都说,张贵卿才是影片中角色的大boss,有人认为这是她的幡然醒悟,不过在我看来,这是张贵卿得知自己肺癌四期将不久于人世后对于三害的惩处,这三害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影片中的三位角色:陈桂林、许伟强、林禄和,更有她内心的贪嗔痴,所以,张贵卿的行为也算是一种自我救赎。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惩恶亦为扬善,通过影片的结尾,张贵卿探视陈桂林的一段对话,我们也能窥视到张贵卿内心的觉醒。

在我看来,张贵卿的觉醒,其实是一种蜕变,是从医生到行者的蜕变,或许没有张贵卿的自我救赎,也就没有陈桂林的最大价值的实现。

可以说,张贵卿实现了自己的自我救赎,也作为一个引路者启迪了陈桂林实现了自己内在最大的价值。

二、香港仔许伟强的“嗔”:蛇性的缠绕。

我要谈的第二个角色是许伟强,许伟强这个人所代表的是一种“嗔”,许伟强影片中表现的凶悍,暴虐。莫不是嗔的表现。

笔者对于一些评论作品中将许伟强喻为“嗔”的一个代表,并不反对。对于“嗔”的理解,我再次做了一下功课:“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敌视、仇恨和损害别人的心思,是佛教所说的基本懊恼之一,与贪和痴一同被称为“三毒”。《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无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滚液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平稳性,恶行所依为业。”

其实按照编剧的安排,每个角色的定义都是展现编剧和导演的一个构思,表现一种作品的文化意象。

如果细究许伟强这个角色的出身,我们发现:年轻的许伟强曾经把小美的母亲从另外一个男人手中解救了出来,在这里需要注意用语的细节,是“解救”(影片中小美的描述)。但是“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屠龙少年最终还是成为了恶龙。小美的母亲从一个男人的苦海中出来,殊不知又跳入许伟强这个男人的苦海。

可悲剧就是在这里了,抑或是感叹于古代英雄救美的情节,自古以来,女人对于英雄的念系总是那么一往情深。

小美的母亲为了这样的一个男人,甘愿付出,这种付出莫不是一种痴或愚,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女人替许伟强运输毒品,并替其坐牢,真可谓是一场人为的悲剧。

女人的结局是身陷囹圄,而她的痴又将年幼的女儿置于许伟强的捆缚之下。

影片中的许伟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嗔的存在,他凶残,狠毒,暴虐。更为让人讨厌的是:许伟强又像蛇一样环罩在小美的生活,对小美的强行占有和凌辱。

他将小美视为发泄性欲的玩物,对于小美的压制,是一种逼迫式的存在,这种伤害他人的“嗔”对于别人来讲是一种伤害,对于他自己来讲也是一种伤害,所以影片中他能够被陈桂林除掉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逻辑。

许伟强自始至终,都没有良知的觉醒,他的暴虐和残酷是一种毒害的存在,“嗔”在内心的魔像蛇一样,环绕在许伟强的生命之中。

三、陈桂林的痴,一个为实现最大值的自我救赎!

接下来,我开始谈陈桂林这个角色,陈桂林其实很简单,但是他目标明确,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他在影片中是作为“痴”出现的,其实在我看来,陈桂林这个角色固然有痴的成分,更有勇的成分。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蠢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以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蠢,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

影片中的陈桂林一出场,就是以狠角色出现的,敢于在众多人面前枪爆黑帮老大,可谓是“三军之上取项上人头”,这种勇和狠也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想,之所以将陈桂林作为“痴”的一个象征,是因为陈桂林打算用自己最后的时间把警方通缉榜上排在自己前面的两个“前辈”给除掉,制造出自己最大的“价值”再自首。

这种“痴”十分简单,但是最后却让陈桂林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归属,看完影片莫不觉得陈桂林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垂挂。

黑道的江湖中,本质上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生存状态,所以影片中的血腥和暴力是那么的直白,也是那么的具有讽刺的穿透力。

我思考了陈桂林的痴,也在思考陈桂林的觉,其实陈桂林一直在走向觉的过程。

陈桂林东躲西藏四年后,奶奶去世,又被药店老板娘张贵卿告知自己得了肺癌,而且是晚期。“与其像是死在暗角的老鼠,不如光明正大一点,人死留名。”这是张贵卿的劝诫。

在张贵卿的引导下,无牵无挂的陈桂林才想着去自首,并且在自首中竟然想为了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而谋划了自己最后的人生道路。

其实,我们仔细看电影的编排,会发现,陈桂林所杀之人,均系黑道的带头大哥,跟警察搏斗是因为逃命,后期醒悟后斩杀香港仔许伟强,枪爆尊者林禄其实都是一种影片中要表现的一种英雄主义的惩奸除恶。

常言道“恶人自有恶人磨”,我想,这也代表了导演的一个价值观,或许也是人们对于恶就需要恶来制服的一种心中期待。

陈桂林在实现自己目标的时候,其实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正是这种过程,让他实现了从自我救赎到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变化。

们看影片中的细节,可以发现陈桂林在枪击案中所杀之人,莫不是有人生污点的,这里面固然有他想出名“痴”的成分,但是也有他内在善的一面,看到陈桂林这个角色,我很容易把他和浒传中的鲁智深的角色相联系。

金圣叹对鲁智深就有段评论:“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鲁智深行侠仗义,豪爽大气,胸怀坦荡,这一切在我看来,莫不是鲁智深的心地善良。

善良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影片中其实也一再在展现陈桂林的善,从陈桂林除掉香港仔,在香港仔许伟强手中将小美解救后给了小美真正的自由,以及他敢于在新心灵社的众多信徒包围之下,揭露尊者的伪善,让灵修中心的那一对母子赶紧逃脱新心灵社,这都是善的表现。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因素,陈桂林这个人才让人不是那么讨厌,而正是这种善的引导,让陈桂林开始觉,然后在自我救赎中实现了拯救者的角色变化。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在一个法治文明的社会,陈桂林的这种暴力其实并不是值得赞扬的

三、尊者林禄和,一个集合“贪、嗔、痴”的魔性存在!

有朋友将影片中尊者林禄和解读为贪,其实在笔者看来,林禄和这个人身上不仅有贪,更有嗔和痴。

笔者认为:正是这三害在林禄和身上的内聚,才让这个角色显得更坏,但正如韩寒所言:“电影说到底是造梦的艺术,越好看的电影,越是逼真的梦境,所有人都沉溺其中,舍不得醒来。”

我们首先看到的林禄和的嗔,林禄和身上背负数十条人命,可以得知这个人其实是十分凶残的,甚至直至最后都没有弃恶从善。

善良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选择,但是话说回来,恶魔终究是恶魔,有些人可能内在就有一种坏的基因。

坏人其实并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失却良知的聪明,伤害的不仅是别人,也有自己!

林禄和在智商上还是明显优于香港仔,能够用一个金蝉脱壳的假死欺骗别人,躲避仇家的追杀,逃避警察的抓捕,而且能够创造“新心灵社”作为自己敛财的工具,真的应了那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笔者认为林禄和不存在蜕变,但存在一个转变,究其原因是因为林禄和他并没有改邪归正,而是选择换用一张面孔,采取洗脑和欺骗为手段,建立了愚化他人的邪恶组织新心灵社。

不得不说,林禄和着实要比香港仔许伟强手段高明,打打杀杀向来都是街头混混的行为,而林禄和用文化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黑帮邪恶集团。

林禄和用一套荒谬的逻辑毒害着所谓的信徒,用欺骗的手段巧夺信徒的财产,这种害也许正是电影重点突出的一个最大的害。

细看电影,就会发现林禄和背上纹身——鸽子,按照相关的知识解读,鸽子因为生理原因可以不限量的一直吃下去,所以佛教认为鸽子代表了一种贪得无厌,永不满足的形象,也把其喻为人类的贪性。

其实看到这里,就不难理解林禄和这个角色的塑造!

贪是人性的一个恶,而过于贪就变成了贪婪,就成了害!

四、被捆缚程小美,一个需要被拯救的灵魂自由

安妮宝贝说:“电影有时就像我们灵魂深处遗失的幻想。你在接触它的同时,体会着破碎。”

程小美这个角色,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个角色,她在困顿中仍然保持善良,这种困顿有时候也是一种命运。

我觉得电影设置的这个情节还是很不错的,由于程小美这个角色的介入,使得陈桂林这个角色更加真实和丰满,而程小美的血色沉淀更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遇到陈桂林后,获得自由后在春天的风中摇曳生姿。

文字就像一股汩汩流淌的清泉,总能给人以想象和感知的丰美,镜头又以一种视觉元素,带给人一种直观的体验。

这或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我在分析小美这个角色后,总害怕自己会深陷到一种唯美主义的泥淖之中,带有一种情感上的怜悯。

小美对于香港仔更多是一种恐惧,或者陷入到了一种绝境困惑的一种情景反应。笔者认为:人类在面对绝境的外在压迫下,个体人出于私利的自我保护,所实施的服从性行为具有一定的被迫性,抑或是不乐意性。

我们必须明白,要尊重个体差异,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勇士抑或是敢于反抗的英雄!。,

是的,小美是没有退路的,小美所做的事情通过其陈述可知,她是在还债,那是一笔巨大的债务,更有一种巨大无形的压迫,绝境困惑的情境反应这样的表述用在小美身上我觉得是恰当的。

我为何要谈“一个需要被拯救的灵魂自由”仔细看电影,看看小美身上的纹身,后在网上查询,这纹身的符号其实是一行源自希腊字母的西里尔字母,这行字母代表的意思是“灵魂”。

“灵魂” 这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隐喻?所以我会在此表述“一个需要被拯救的灵魂自由”

无论任何生灵,都向往一种真正的自由,被捆缚的状态不是任何生灵所向往的生活状态,所以被捆缚的小美一定有一颗渴望自由的灵魂,她渴望摆脱香港仔的捆缚。

拯救者的伟大其实就在于用一种道义的力量,铲除掉邪恶的势力,拯救弱者于困境,于是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这样一幕:当陈桂林除掉香港仔许伟强后,踉踉跄跄的爬上楼梯,看到赤裸和被捆缚的小美赶紧给小美披上了被单,然后解开了绑着了小美两只手的皮带。

问:你选择离开还是留下?程小美果断地回到:“离开!”

通过上述情节我们可以看到,首先香港仔许伟强存在性虐的行为,这对于小美其实是一种凌辱,我们丝毫看不到小美对香港仔的爱,更多是对香港仔的恐惧和屈服。其次,程小美对香港仔除了深深的恐惧,更有一种想要逃离的愿望。

陈桂林这样一个举动着实让人感动,但是该影片又不同于以往的英雄救美的情节,男主救下女主后带着女主浪迹天涯。

水浒传中,智深和尚拳打镇关西后,解救贫弱女子翠莲让她去追寻本属于自己的生活,而影片中陈桂林的做法也是让程小美回归于真正的自由,由此,这才让我将陈桂林与智深和尚进行了简单地类比。

我觉得小美本人对陈桂林是感恩的,同时在影片结局中看到的情节进行分析,我觉得小美对于陈桂林也存在一种深深的爱意!

灵魂终须要解放,困境终须要逃脱,自由终须要自由!

五、尊者的贪和信徒的痴,谎言的逻辑背后一定是非法利益的攫取。

对于林禄和的贪,前段依有所述,但是对于新心灵社信徒的痴,则是一种可见的蠢。

于是再次总结了谎言的背后逻辑,将先前的一段感悟分享:

谎言的意思是说话人明知是不真实的断言,故意歪曲事实的话,因为谎言是在隐瞒真相和掩盖事实的基础上产生,其内核是欺骗。

谎言又分为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善良的,是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的,其追求一种良善的结果,这无可厚非!

但恶意的谎言所带有的赤裸裸的欺骗,其目的是追求一种损人利己性的非良善结果,这当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

现实的世界中,恶意说谎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想利用谎言推卸自己的责任,或者是谋取他的非法利益!

此处的谎言其实就是恶意的谎言,这种谎言最为害怕的是真相,因为只有真相才能揭穿它谎言的虚妄,所以,这种谎言跟真相是势不两立的仇敌,双方之间的斗争没有一刻停息!

然而,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恶意说谎都能欺骗住他要欺骗的人,有骗子就会有傻子,更有不敢揭穿骗子谎言的清醒的旁观者!

这个世界上,如果恶意说谎的代价是算在别人的头上,那么恶意说谎的人一定会更加肆无忌惮了!

不要奢望这个世界上没有谎言,或者不存在谎言,只要有说谎的人存在,和相信谎言的人存在,谎言就不会消失···

六、结语

我们终其一生其实都在追求一种存在感,功名利禄,只是这种存在感的外观化表现而已!

我们身上都有三害的存在,无非是拥有一个自律的内心才能囚禁四处张扬的魔鬼。

我们都在捆缚与自由中寻求逃脱,可是生而为人,真正的自由有时候无非是一个虚化的概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求大道,寻求内心自由的灵魂!

路在脚下,风景在远处!

后记:这篇文章构思了很久,但是中间一直没有落笔成文,后期经过对影片的深入和阅读了相关的作品后,最终成文。耗时几周,终于完成这篇作品,这个真的跟上学期间的文思不能同日而语,期待大家提出建议指正。

作者:刘鹏举,字羽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