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改革新成效丨“双盲”评审改革!河北新增招投标经营主体超5.5万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改革新成效丨“双盲”评审改革!河北新增招投标经营主体超5.5万家

记者 史叶 武新杰 任英飒 韩建强

“双盲”评审改革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2023年5月,河北在全省推行招投标“双盲”评审改革给营商环境的优化,添加了一份公开、公平、公正的保障。

“‘双盲’评审让我们企业的市场参与活跃度更高,以前不敢尝试的领域也想去试试了。”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工程项目开发部工作人员冯帆对记者说。

今年9月,石家庄路桥集团刚刚中标了石家庄市儿童福利院项目施工。一家深耕于公路、桥梁建设领域的公司,为什么能中标房屋建设领域的工程建设项目?这就不得不说到“双盲”评审。

冯帆告诉记者,参与这个项目竞标的有省内外十几家企业,竞争非常激烈,但“双盲”评审给了每家企业公平展示的机会,“报价合理、履约能力强和方案优势,都能公平展示出来。”

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工程项目开发部冯帆正在查看招标信息。记者 武新杰 摄

所谓“双盲”评审,指的是评标专家“盲抽”和投标文件技术标部分“盲评”。“根据项目性质,系统会从专家库里抽取相应专业专家,并自动隐去专家的姓名、电话这些关键信息。”10月21日,在石家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土地矿产部工作人员袁浩告诉记者,专家抽取后,系统会自动通知专家,谁也不知道是哪位专家来评标,这就是“盲抽”。被系统抽中的专家,确认参加评标后,只会被告知参加评标的时间和地点,至于评什么项目,只有开始评标后才会知晓。

投标文件拼的是企业硬实力。技术标部分像高考试卷一样隐去投标人信息,标书的制作从页面大小到字号、字体、颜色等都有统一要求,专家完全不知道评的是谁的标书,实现“盲评”。最后由系统自动汇总得分,确定中标候选人。

评标时,专家要分散在不同的评标室里独立评标,不能携带任何电子设备,交流靠系统“连麦”,还会通过遮脸、变声等技术手段隐藏专家信息。每位专家头顶都有摄像头,严防评标期间的私下沟通。“专家所坐区域会非常分散,实现分散评标。”袁浩告诉记者,专家在评标区签到前,不知道自己将会在哪个评标室评标,需要取号入座。

相关专家认为,“双盲”评审不仅让招投标更公平了,也给企业有效减负,比如石家庄路桥集团中标的这个项目,从开标到中标候选人公示只用了4天时间。换做以前,投标不仅需要扛着一堆标书文件来回跑,标书的打印、装订、密封等都是成本,费时又费力。现在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合同签订等事项“一网通办”,给企业省去不少麻烦,腾出更多精力认真准备投标文件。

专家自助签到机。记者 武新杰 摄

避免“熟面孔”“找关系”的“双盲”评审改革,扫除了量身定做、围标串标等招投标领域的顽疾,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吸引了更多企业参与招标投标活动。今年1至9月,全省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经营主体总量达到89853个,同比增长7%。全省7800余家其他省份企业参与河北的10000余个项目投标,中标率达38.3%。

截至今年9月底,河北省招标投标经营主体库新增经营主体超5.5万家,其中新增省外经营主体占比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