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7度暖爸
前几天看到了一则消息:38岁妈妈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脑干出血离世。
事情是这样的:上三年级的老大,因为周末作业没有写完,周一上学被老师罚抄10遍。
老大从下午放学一直写到夜里12点,好不容易完成被惩罚的任务。孩子和妈妈又困又累,本想马上睡觉,但妈妈发现孩子今天学习的新课又不会,妈妈强打精神辅导,结果实在撑不住,就睡了。
第二天四点半起床,妈妈强行拉着老大辅导新作业,讲了很多遍就是教不会,妈妈一气之下把课本和作业本都撕了。
看着被吓得愣愣的孩子,还有满地狼藉的碎片,她恨自己无能。此时,妈妈彻底崩溃了,扇了自己两个耳光,瘫坐在地上痛哭,孩子也跟着哭起来。
早上6点,感觉头晕恶心,倒地不起,120赶来也没能从死神手里把人抢回来,死亡原因是:脑干出血。
网友对此评论呈现多个角度:有抱怨教育环境太卷,家长压力大;有说老师只知道留给孩子写不完的作业;还有说这位妈妈不像个正常人。
对于此事,除了痛心、抱怨,我们还能看到什么?37度暖爸想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带你更深入了解【精神基因】的遗传,以及【个人成长】。
惩罚VS报复
惩罚,是教育中与生俱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对懒惰弟子的告诫;荀子提出“性恶论”,强调教育惩戒的必要性。
在古代,教师惩罚学生的方法常见有:戒尺打手心、惩罚抄写、背诵课文、罚跪、退学等,但这些惩罚措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惩罚是给与孩子不愉快的刺激,通常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可预测的,与不良行为直接相关,以期望孩子降低某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概率,目的是为了教育和行为改进。
报复则是冲动的,可能与不良行为没有直接关联,出于愤怒、怨恨或其他负面情绪,目的是为了给对方带来伤害或痛苦,而不是为了改善或消除某种行为。
从后果上来看:惩罚,既不会过分严苛,也不会显得无关紧要;报复的后果可能是骨朵的,甚至可能造成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
家长和教师在实施惩罚与报复的时候,往往界限模糊。
丧母VS羞耻
当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两个孩子怎么办?尤其是老大,才三年级,他该如何理解妈妈的去世?
年幼的孩子,面对丧亲之痛,本来就是巨大的打击,但打击强度更大的是:来自亲朋好友的【好心】说教,孩子可能会因此加重自责、内疚、羞耻感,认为妈妈的去世是自己直接造成的。
我猜一定会有人说:妈妈辅导孩子写作业被气死了……
这个孩子,背负着这个阴影,要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想到此处,真是令人心忧。
情绪VS创伤
假如,老师没有布置这么多的作业;假如,这位妈妈的心能再宽一些;假如,这位妈妈的情绪能再平和一些……
虽然没有假如,但不妨碍我们从媒体报道中剥离出蛛丝马迹。
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学习、成绩、考名校的压力一直都存在,只是有的妈妈可以比较轻松地应对孩子的学习压力,而有的妈妈深受恐惧和焦虑的支配。
这些焦虑而恐惧的家长,只能通过对于孩子的严格要求、教育,来确保孩子的未来。
实际上,这些焦虑的家长都有一种【灾难性预期】。
他们会认为: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在未来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没有工作、失业、没饭吃,生活变得糟糕至极。
灾难性预期,是一种思维模式,通常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压力和焦虑。例如:面对高考,有的学生会焦虑到失控、手抖、失眠。
关键是,这种思维模式会通过代际间遗传,越是要紧的时候,越是掉链子。
我见过一个考研的男生,大四学习一年,没有通过,决心复读一年,但遭受到了来自于家庭的压力。
其父母认为:应该先工作,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专职学习,如果考不上怎么办?耽误了一年,还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而且家里还要继续供养你。
然后,这个男生在考前一周,突发性过敏症状:全身长满了疹子,高烧3天,用药不退烧。
我也见过高考当天走出家门就上吐下泻的孩子,复读一年,第二年继续上演去年的戏码。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将所有的资源都给了他,所以,高考失利,是一件让他无法接受的灾难性结果。
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灾难性思维,从何而来?
就拿我自己的父母亲和岳父母作对比吧~~
我的父母亲,出生在50年代末,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动荡的时期。据姑姑们说:我父亲第一次拿到烧饼的时候,居然不知道从哪里下嘴去吃。
我的父母亲,奉行“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生活原则,一生勤俭,就连饮水机上常亮的LED灯也不允许。
因为“费电”!
虽然勤俭持家是传统美德,但我知道在他们的心里有着对“穷”的深度恐惧。
相反,我的岳父母与我父母亲同年代出生,因为生活在东北地区,即使在困难时期也从没体验过饿肚子。
岳母说:“我们小时候吃不上饭,我爸爸就去给我们抓山鸡,捞鱼。”
如果,你看过《1942》这部电影,你应该能理解:饥饿,是一代人的创伤性经历。而这种由饥饿造成的创伤性经历,在部分家庭被继承了下来。
典型表现就是:心穷、不配得感强烈、过度节俭。
阻断VS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会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这样一代代地传承着“家族的精神基因”。
作为成年人,我们可以从原生家庭的生活经历中追根溯源,但也有能力和责任为自己、为自己的家庭、为孩子负责。
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始终体验着【灾难感】,那么在面对孩子学习压力以及生活压力时,就没有足够的心理空间来消化这些压力。
只能将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以严格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必须获得好成绩来抵消自己的灾难性预期。
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些家长通过吸取孩子的能量来维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平静。
细思极恐!
我的老师说:人的一生都在成长,自我觉知。
当你感觉到不爽,当你有了觉察,当你有了打破桎梏的冲动,你才可能会拥有改变的力量。
这不会让你的生活马上发生变化,也不会立刻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但起码可以让你从原来的思维中跳脱出来。
发现问题,既是发生改变的第一步。
我是37度暖爸,是一个皮猴子的父亲,也是一名婚姻家庭咨询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