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嘉鸿
马山龙头渚之南五、六里处的太湖中有一孤岛名为“焦山”,因为喜好文史,所以对马山、焦山等的历史也略微有些了解。我曾几次在龙头渚眺望焦山,渴望能够有机会踏访焦山岛。
甲辰年季秋九月十八,在常州雪堰镇的著名企业家恒春电力龚春波总经理的安排下,终于实现了焦山岛之行。时日,一扫连日阴晦多雨天气,晴空万里,秋高气爽。我们从太滆渔码头雅浦港登船出发,一路向南。未几,进入碧波荡漾,波澜不惊的竺山湖。汽艇以40码的高速劈波斩浪奋入太湖深处,经过近半小时的航行,绕过龙头渚,焦山岛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焦山,古称椒山,与东边梅梁湖中的另一小岛拖山(古称夫山)奠定了马山的古称“夫椒”。夫椒曾是春秋时吴、越两国的著名战场。《左传》载:“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吴伐越,败之夫椒”指的就是这里。《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记载,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在“槜李之战”,吴王阖闾被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斩落脚拇指。吴国被迫还师。阖闾伤重不治,临死前命立太子夫差为吴王,并对夫差说,千万不能忘记越国的杀父之仇。
夫差即王位后,派伍子胥在太湖中操练水陆两军。公元前494年秋天,伍子胥认为水陆两军已操练成熟,便向夫差建议攻打越国。夫差听后大喜,便下令择日发兵直指越国为父报仇。越王句践听说吴国攻来,就想先发制人,派出三万精兵先行攻吴,由会稽山向北直入太湖,一路向东杀奔阖闾城。吴、越两国在夫山、椒山一带会战。越国兵败退守椒山,居高临下凭山高险要坚守。吴国一时无计可施。正在这时,伍子胥给出了“火攻”一计。当时已是深秋,山上树叶早已泛黄,天干物燥,一点就着。到了夜里,夫差悄悄命吴国士兵用火箭射入椒山上,火借风势,椒山顿时一片火海。这一仗打的是昏天黑地,越国大败,连灵姑浮也死在这里。勾践一看势头不好,只得退回会稽山,最终被迫向吴国投降请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夫椒之战”。战后,椒山变成一片焦土,成为“焦山”。焦山之败,直接导致勾践十年卧薪尝胆。
现在的焦山,有大焦山和小焦山两个岛屿。大椒山面积大概有140000多平方米,小焦山面积约有7000平方米,小焦山东距大焦山约1000米。两岛现在都已无人居住。但大焦山上残破的房屋、遍地都是散落的渔网、渔具和搁浅的破船等,能够看出这里以前是有人居住的。陪同登岛的龚总也是一个文史爱好者,多年来,他在成功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一直在致力于地方文史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并富有成效。他介绍说,民国以前焦山是没人居住的。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太滆有三户渔民自愿到焦山生活,大集体后,又陆续派了好几户人家上岛,组成了一个生产队,专门从事渔业生产。太湖十年禁捕后,全岛渔民无以为业,被搬迁安置上岸,从此荒芜人烟。但是,也偶尔有渔政人员上岛巡守。
在踏访焦山岛的过程中,发现全岛树木茂盛,植皮丰厚,几抱粗的大树比比皆是;虽是深秋时节,全岛依旧郁郁青青,生机盎然。因岛南如一条长腿伸出,东部形成了一个天然港湾,承接着从太湖东部漂浮来的各色各样的垃圾,还有少许的蓝藻,但没有臭味,水质总体良好。说明这些年太湖的治理是卓有成效的。在焦山岛的中心位置,一口水井保存完好,傍边还有吊桶,吊出一桶水来,轻啜一口,清澈甘甜,这是太湖水中之水,润透心田。如果说,太湖是我们的母亲湖,那么,这一口太湖中的井水无疑就是母亲的乳汁。在环岛尽是渔船残骸,满眼都是断墙败壁的凄凉中,一台完整的手扶拖拉机映入眼帘,顿时略感亲切和温暖。想来,这个太湖中的小岛,数十年前,必定是渔业资源丰盈,渔民生活富足,全岛的陆地运输全靠它。
我踏访焦山岛的主要目的是凭吊一下这个春秋时的古战场。登临焦山的制高点,烟波浩渺的太湖从四面八方涌入眼底。听着惊浪拍岸的波涛,耳边仿佛传来了阵阵战鼓声,遐思着二千五百多年前吴、越两国在太湖里战船如飞,往来如箭,等同于陆地的金戈铁马,一样气吞万里如虎,先后成就一番霸业。遥想当年的椒山,不至于今日焦山这么小吧?如果一直是这么小的一个岛的话,又怎么能相容吴、越两国数以千万的战士在此兵戎争锋,戈戟相持?也许是数千年的沧海桑田,地理变迁分割了如今的大、小焦山?
我一直好奇,焦山离马山只有仅仅五、六里,而离太滆有遥遥的至少三十里,焦山在太湖中的位置,也应该属于梅梁湖了,为什么不属无锡而属于常州呢?
龚春波介绍说,焦山岛自古以来就是太滆渔民到太湖作业后,中途停靠休息之地;而马山渔民离岸近,不需要中途停靠休息;再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已有太滆渔民上岛生活于此,所以,焦山岛理所当然归属常州。查看地图,正因为常州有了大、小焦山两座岛屿,才拥有了太湖3%的水域面积。大、小焦山岛是常州在太湖中的飞地。
作者简介
高嘉鸿,桃农,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山区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阳山镇文史研究协会会长。著有《阳山情缘》《阳湖余韵》《安阳山古韵》(修订本)《阳山革命斗争故事》等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
热门跟贴